开封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探索

2014-12-02 03:01苏永彪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企业

苏永彪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目前,开封产业集聚区汇聚了新大新材、奇瑞汽车、海马汽车、河南煤化大型空分设备、北京汇源、禾丰饲料等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占据了95%以上,这些企业具有较强的活力和创造力,在解决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扩大投资、繁荣市场、稳定社会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固有的特点的限制,其内部控制缺失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影响着中小企业的正常乃至持续发展。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成立项目组,将之作为一个课题进行了研究。

1 中小企业的概念及开封中小企业的特点

1.1 中小企业的概念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大企业而言,其人员规模、资本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同时中小企业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过去被称为大企业的,现在可能只是中等企业;而现在是小企业的,若干年后可能会发展成为大企业。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定义和标准。

我国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指出: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部委根据企业的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1],对中小企业又作了进一步明确的界定。

1.2 开封中小企业的特点

根据调查数据汇总统计得出开封生产业、贸易业、服务业中小企业较多,大型企业较少;这些企业的特点如下:(1)行业分布广,中小企业几乎遍及所有的行业;组织形式多样化,既有有限责任公司、合伙制企业,又有个人独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级少[2]。中小企业无法像大型企业那样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往往管理层级少,分工不太明确,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3)企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囿于中小企业规模,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没有吸引力,并且员工流动性较大,企业难以形成优良的员工队伍。

2 内部控制理论及企业调查现状分析

2.1 内部控制理论及其意义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保证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在分工负责的前提下,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用以明确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控制系统的总称[3]。内部控制包括下列 5 个要素[4]:(1)控制环境;(2)风险评估过程;(3)控制活动;(4)信息系统和沟通;(5)监督。内部控制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有效的内部控制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2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课题组选择了开封100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调研,采取了与企业管理层及财务人员座谈和填制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问卷内容的设计以我国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理论依据,调研主要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共收回86份问卷,回收率为86%。所调查的开封地处中原经济区腹地,对该地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执行情况的调查反馈,其结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被调查企业如表1所示。

表1 被调查中小企业分类Table 1 Investigate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lassification

2.2.1 内部控制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对管理者是否具备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素质及素质结构的调查发现,有56家(占65.12%)企业回答“很强”,但仍有 30家(占 34.88%)企业回答了“一般”,说明企业员工对管理者的素质还是基本认可的;企业文化方面,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太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其中有51家(59.30%)企业未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和实施方面,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建设有一定的重视,58家(占67.44%)企业的员工有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但相比之下,仍有10家(占11.63%)企业员工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机会。

2.2.2 风险评估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企业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小企业的风险意识需要不断提高。然而,从调查结果来看,86家企业中只有19家(占22.09%)企业建立了风险评估体系,高达67家(占77.91%)企业没有建立风险评估体系,这充分暴露出开封中小企业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弱,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方面,大多数企业都缺乏制度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对风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层尚未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2.3 控制活动现状分析

通过对内部控制活动的调查,有些方面不尽如人意,比如实物控制方面,仍有10家(占11.63%)企业表示没有建立明确的财产定期核查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业绩评价方面,仍有28家(占32.56%)企业认为经理层没有定期对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他方面比如:制定目标、授权批准、信息处理、职责分离等传统方法实施效果较好。

2.2.4 信息与沟通现状分析

调研中我们发现,中小企业相关制度和沟通渠道的不完善是企业内部沟通的障碍,20家 (占23.26%)企业认为“没有”良好的沟通机制,34 家(占39.53%)企业认为沟通机制的效果“很弱”;在信息反馈机制方面,有32家企业认为反馈机制效果“很弱”,39家(占 45.35%)企业认为反馈机制效果“一般”,只有15家(占17.44%)企业认为反馈机制效果“很强”。说明大多数企业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不能使信息在内部上传下达。

2.2.5 内部监督现状分析

调研中我们发现,中小企业受到其自身规模、机构的限制,缺乏周密有效的分析和考核工作,86家企业中高达50家(占58.14%)企业没有实施监督活动的组织机构,没有较好的监督机制,没有定期的监督活动,不能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并加以改正,不能保证监督活动的有效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削弱了企业管理的效率,这不利于企业发现和解决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策略

经过调研,开封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太健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组认为应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

3.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

中小企业管理层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对自己的团队要讲究管理艺术。同时,要加强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学习和理解,使员工自觉履行相关的岗位职责,形成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意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将内控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活动,使内部控制渗透到企业行为的各个方面,把 “要我做内控”转变为“我要做内控”。企业要想走上做大做强的长远发展之路,内部控制一定要与文化相融合,使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思想共识和精神认同。河南开元空分集团有限公司以“诚信严谨、创新高效”作为企业精神,形成了具有开元特色的企业文化;开封八斗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秉承“以诚促农、以实兴农、以信繁农”为企业理念,努力打造国际农业界的知名品牌。另外,企业还要对员工的录用、培训、薪酬、绩效考核、职务升迁等人力资源政策进行详细的规定,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满足员工自身的物质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

3.2 加强风险评估,建立控制风险机制

风险评估是根据对控制目标和控制活动的比较分析进行的,通过选择合理的程序和有效的方法,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确定风险大小[5]。我国大企业往往有较强的风险意识,而中小企业对风险的评估却远远不足。调查结果显示,许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机制几乎是空白。由于市场的不稳定性、人员的不稳定性等因素,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风险,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管理层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找出各项业务风险点,全面监控风险点,采取恰当的策略规避或降低各种风险损失,制定和完善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实施风险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确保风险的可知、可防、可控,从而将企业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3.3 完善治理结构,加强考核评价

中小企业应在基本规范的指引下,依据经营特点、经营规模与发展战略,建立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在法人治理方面,中小企业应制定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等,以保证企业各项业务规范运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组织结构方面,企业应设立总经理办公室、财务部、审计部、质量部、业务部等,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责分明,相互牵制,确保企业日常活动有序进行。企业管理层在对员工进行考核时,要奖罚分明,对执行情况良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对执行情况差的员工进行惩罚,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考核过程中,将绩效考核与员工收入、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将绩效考核与企业管理人员的选拔联系起来,增强企业与员工的能动性。从而确保企业控制活动有效开展。

3.4 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强信息交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企业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简化生产经营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和中间管理人员,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中小企业可以借鉴上市公司的经验,利用0A办公系统、ERP系统、内部局域网等现代化信息平台,使各管理层级、各部门、员工之间信息传递更迅速、顺畅,沟通更便捷、有效。比如开封邦德物流公司,通过完备的先进的信息系统将分散在开封地区的仓库整合在一起,通过统一编码,统一管理,实现库存的实时信息共享,为客户提供库存管理、条码编印、扫描、分拣、包装、简单加工、标签、售后服务跟踪、质量检测、周期性报告等增值服务,实现目标客户的最大经济效益,最终扩大市场占有率。

3.5 强化内部监督,加强外部监管

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失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已有的内部控制规范没有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为了保证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规范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企业应当加强监督检查。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有条件的企业应在董事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直接对董事会负责,条件不足的应在董事会管理的、独立于财务部的部门内单设内审职能并配备人员负责监督检查,确保已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得到有效执行,并定期进行控制自我评估,适时调整因环境变化而不再适用的控制环节[6]。另外,税务、工商等部门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与监管,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加大执法力度,督促中小企业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4 结语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决定生产经营成效的重要因素,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如果成功做好了内部控制工作,那么在相同外部条件下,可以取得更好的发展。

[1]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DB/OL].[2011-07-04].http: //www.gov.cn /zwgk /content_1898747.htm.

[2]李明辉.论小企业内部控制:COSO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7):40-45.

[3] 水梅,詹碧华,张秋月.中小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33-34.

[4]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220.

[5]赵红梅.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精细化设计全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710.

[6]谢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实证研究-中山市中小企业调查[J].财会通讯,2009(3):76-79.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