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深潭结构潭底压力特征研究

2014-12-03 10:41黄华东漆力健余国安王先义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深潭数模阶梯

黄华东,漆力健,余国安,王先义

(1.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重庆 400074;2.四川农业大学 水利与建筑工程系,四川雅安 625014;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1 研究背景

阶梯-深潭结构是山区河流上常见的一种河流地貌结构,国内外学者对阶梯-深潭结构展开了深入的学术研究。20世纪80年代,Whittaker等[1]调查和分析了阶梯-深潭结构的发育成因,随后又通过其创造性的实验和野外调查发现,阶梯-深潭结构可使水流阻力向最大化方向发展;Milzow等[2]研究了阶梯-深潭的空间结构和水力学特性;Chin[3]分析了阶梯-深潭结构对于增大水流阻力保护河床的作用;朱兴华等[4]对地震灾区河流野外调查发现,震区山区河流纵断面总体表现为淤高。在固体物质汇入河道较多且具有一定量大石块的中上游河段,山区河流会逐渐形成阶梯-深潭结构或者阶梯状结构。此类结构能增大水流阻力,消耗水流能量,从而使自身达到最大的稳定性[5];王兆印等[5]通过野外实验发现阶梯-深潭结构具有良好的消能作用,可以使得水流能量急剧降低,并低于引发河谷侵蚀和泥石流爆发的临界值;徐江和王兆印[6]通过野外人工试验和水槽实验,分析了阶梯-深潭系统增加水流阻力,消减水流动能,稳定河床的作用。

此外,笔者之前通过数值模拟与野外实验数据相对比的方法对阶梯-深潭结构进行模拟研究,得到了其在不同流量工况情形下消能率的变化规律。各工况情形消能效果均表现良好,实测小流量工况情形和数值模拟大流量工况情形消能率均高达80%以上[7],充分耗散了水流能量,对河床、岸坡的稳定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笔者再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来研究阶梯-深潭结构深潭底部压力分布的规律,该方法不会受到实验条件的种种限制,能够很好地指导实验研究,并且还可以模拟实验中只能接近而无法达到的理想条件。故给阶梯-深潭结构在数值模拟上的研究提供良好的技术条件,也为阶梯-深潭结构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做了更进一步的努力。

2 数学模型

实验采用Launder和Spalding[8]所曾提出的kε双方程紊流数学模型,对阶梯-深潭结构进行三维紊流数值模拟,其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k、ε方程可分别表示如下,各项参数参见文献[7,9-10]:

连续方程:

动量方程:

k方程:

ε方程:

式中:ui和xi分别为速度分量和坐标分量;t为时间;ρ和μ分别为密度和分子黏性系数;P为考虑重力后的压力项。μt为紊流黏性系数,它可由紊动能k和紊动耗散率ε按下式求出:

式中:Cμ为经验常数,取 Cμ=0.09;σk和 σε分别为k和 ε 的紊流普朗特数,σk=1.0,σε=1.3;C1ε和C2ε为 ε 方程常数,C1ε=1.44,C2ε=1.92;G 为由平均速度梯度引起的紊动能产生项,可由下式定义:

此外,采用非结构化网格离散计算区域(网格模型见图1),选择适合阶梯-深潭结构的VOF水气两相模型追踪自由液面。同时选择SIMPLE算法对压力、流速场进行耦合,压力插值选择标准格式,湍流动能和湍流耗散率采用一阶迎风格式,动量方程选择QUICK格式。设置求解的控制方程、松弛因子、离散格式等见图2。采用质量流量入口边界条件、自由出流出口边界条件。岸坡、进出口段及深潭河床底部都按壁面边界条件处理,壁面采用无滑移条件,在近壁面使用标准壁函数法进行模拟,糙率n取为0.03。出口边界采用压力边界,受水流冲击区影响小,该区已处于紊流充分发展段,充分发展条件为,即各物理量沿程变化趋于均匀。

图1 阶梯-深潭网格模型Fig.1 Grid model of step-pool

图2 求解参数图Fig.2 Solution parameters

3 工况简介

实验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4个数模工况情形,天然实测工况单宽流量为8.40×10-3m3/(s·m)(图3(a)),与数模工况1情形相当。4个数模工况的单宽流量分别为8.40 × 10-3,42.10 × 10-3,88.40 ×10-3,126.30 ×10-3m3/(s·m),数模工况 2,3,4 分别相当于5倍、10倍、15倍实测工况情形。数模工况计算范围的起始模拟边界距阶梯-深潭入潭口x=0 m处约13.30 m(为了使水流充分发育入潭稳定,故加长了进口段长度),阶梯段高度为0.86 m,深潭长1.00 m、宽1.80 m,出口边界距深潭出口1.70 m,总计模拟河段16.10 m(图3(b)、图3(c))。

图3 阶梯-深潭实测工况情形和数模工况概化图Fig.3 Generalized model of step-pool in real rase and numerical case

经笔者对阶梯-深潭实测工况和数模工况1的流场结构以及消能率的对比,在横向剖面上实测工况和数模工况1的深潭段均能反映出存在多处环流,深潭段的流态、流速大小、位置与实测工况基本吻合(见图4),阶梯-深潭结构的消能率也与实测工况相近(实测工况消能率为95.28%,数模工况1的消能率为94.71%)。可见对数模工况的建立、边界条件以及参数的设置是较为合理的,为对其余工况的结构特征研究和压力分析提供了可能。故此文借助笔者之前对流场结构和消能率的研究模型,展开了对阶梯-深潭数模工况情形潭底压力分布特征的数模研究,从潭底压力层面上进一步验证阶梯-深潭良好的结构形态对河床稳定的促进作用。

图4 数模工况1的剖面流速矢量及与实测工况测点速度比较Fig.4 Velocity vectors of water surface profile in numerical simulation case 1 and comparison of velocity between case 1 and real step-pool example

4 压力分布对比

数模工况1(见图5(a))深潭段压力分布为 -210.57 ~2 767.27 Pa,最大压强2 767.27 Pa发生在深潭段 x=0.09 ~0.16 m,y=0.14 ~0.16 m范围内,逐渐向周围扩展逐渐减少,降低到深潭边缘约为198.96 Pa;数模工况2(见图5(b)),深潭段压力分布为 -1 157.08 ~6 145.24 Pa,最大压强6 145.24 Pa发生在阶梯段x=0.11 ~0.14 m,y=0.18 ~0.27 m范围内,逐渐向周围降低到深潭边缘约为493.48 Pa;数模工况3(见图5(c)),深潭段压力分布为-1 582.73~8 344.15 Pa,最大压强8 344.15 Pa发生在阶梯段 x=0.12 ~0.15 m,y=0.21 ~0.26 m范围内,逐渐向周围降低到深潭边缘约为988.25 Pa;数模工况4(见图5(d)),深 潭 段 压 力 分 布 为 -2 243.59 ~9 367.80 Pa,最大压强9 367.80 Pa发生在 x=0.13 ~0.17 m,y=0.25 ~0.28 m范围内,逐渐向周围降低到深潭边缘约为1 096.89 Pa。

经过阶梯-深潭不同流量工况情形压力分布的对比可知,压力在深潭区呈类似圆圈状闭合曲线状分布,这跟阶梯-深潭结构提高潭底河床质的沉积有一定的相关性。压力值在水流触地附近最大,逐渐向周围慢慢扩散降低,保证了阶梯-深潭结构深潭区压差分布的均匀且合理性,有利于结构的整体稳定。随着单宽流量的增大,深潭底部压力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较小流量工况1和工况2分布规律相似,较大流量工况3和工况4压力分布情形也相似:较小流量工况深潭区压力分布与出口段压力是趋于连续的,而较大流量工况3、4则在出口段有压差跳跃值的产生。初步分析原因在于随着单宽流量的增大,主流扩散区分离点向后移动,造成尾涡区减少,出口处余能增加,形成了部分水流的挑射现象(见图5(c),(d)中x=0.8 ~1.1 m范围)。

随着水流单宽流量的增大,深潭底的水流紊动扩散、水跃漩滚的剧烈程度随流量的变化而变化,深潭底的压力也相应增加。而随着单宽流量的增加,水深加大,深潭区开始形成水垫,减轻了潭底压力局部集中现象,对潭底压力的均匀分布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大流量工况情形主流扩散的相对集中,造成出口段部分水流挑射现象的出现,压差跳跃值的出现也正表明了该现象的产生。充分验证了笔者之前对阶梯-深潭结构消能率分析得出的观点:大流量工况情形出口段余能增多,紊动动能比紊动耗散率增加迅速,故大流量工况情形的消能率仅次于小流量工况情形,但消能率仍能高达80.41%。

此外,无论是大流量工况还是小流量工况情形,深潭底部压力分布趋于均匀合理化。也正是因为天然的阶梯-深潭拥有不断优化自身结构的功能,可以主动调节边界糙率和自身形态来增加能量耗散[3],以适应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水流紊动冲击。从而维持潭底压力始终保持均衡,也更有利于不同流量工况情形下水流能量的均匀性耗散。台湾学者也通过渠槽实验得出:阶梯-深潭的发育是河道适应水流条件在垂向进行调整的结果,进而达到消耗水流能量的效果,否则水流在阶梯段产生的巨大势能将对渠床造成严重的冲刷[11]。可见阶梯-深潭结构性河床在几何形态上有所优化调整,通过自身的发育使得河床拥有稳定、高效的消能作用,这也体现出其良好的结构形态相比一般消能工的优势所在。

图5 4个数模工况深潭底部压力分布图Fig.5 Map of pressure distribution at the bottom of step-pool in four cas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5 结语

实验得出不同流量工况情形下的阶梯-深潭结构深潭区的压力分布趋于均匀,压力最大值均出现在大量水流跌落处附近,逐渐呈类似圆圈状闭合曲线状向周围扩散逐渐减少,保证了阶梯-深潭结构深潭区压力分布的均匀、合理。

此外,大流量工况情形出口段压差跳跃值的出现表明有挑流现象的产生,也给大流量工况情形消能率有所降低找到了压力特征层面上的解释。也正是阶梯-深潭拥有独特的自我优化结构的能力,主动调整潭区结构及水深以适应不同流量工况情形下的紊动冲击,维持潭底压力始终保持均衡,且保证水流能量高效的均匀性耗散,有利于整个河床结构的相对稳定。

[1]WHITTAKER J G,JAEGGI M N R.Origin of Step-pool System in Mountain Streams[J].Journal of the Hydraulics Division,ASCE,1982,108(6):758 -773.

[2]MILZOW C ,MOLNAR P.Spatial Organization in the Step-pool Structure of Steep Mountain Stream(Vogelbach,Switzerland)[J].Water Resources Research,2006,42(4).DOI:10.1029/2004WR003870.

[3]CHIN A.The Morphologic Structure of Step-pool in Mountain Streams[J].Geomorphology,1999,27(3/4):191 -204.

[4]朱兴华,崔 鹏,葛永刚,等.汶川地震对震区河流演化的影响[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29(1):1-6.(ZHU Xing-hua,CUI Peng,GE Yong-gang,et al.Effects of Wenchuan Earthquake on the Evolution of Rivers in 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 in Sichuan Province[J].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2012,29(1):1 -6.(in Chinese))

[5]王兆印,漆力健,王旭昭.消能结构防治泥石流研究——以文家沟为例[J].水利学报,2012,43(3):253- 263.(WANG Zhao-yin,QI Li-jian,WANG Xuzhao.Debris Flow Control with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s-experiences from Wenjiagou[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12,43(3):253 -263.(in Chinese))

[6]徐 江,王兆印.阶梯-深潭的形成及作用机理[J].水利学报,2004,(10):48 - 54.(XU Jiang,WANG Zhao-yin.Formation and Mechanism ofStep-pool System[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4,(10):48 -54.(in Chinese))

[7]黄华东,漆力健,陈社鸿.阶梯-深潭消能率的模拟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8(1):132-136.(HUANG Hua-dong,QI Li-jian,CHEN She-hong.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Energy Dissipation of Step-pool System[J].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2,38(1):132-136.(in Chinese))

[8]LAUNDER B E,SPALDING D B.Lectures in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urbulence[M].London:Academic Press,1972.

[9]王福军.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CFD软件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WANG Fujun.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nalysis: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CFD Software[M].Beijing:Tsinghua Press,2004.(in Chinese))

[10]陈 群,戴光清.鱼背山水库岸边阶梯溢洪道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J].水力发电学报,2002,(10):62-72.(CHEN Qun,DAI Guang-qing.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Stepped Spillway Overflow at the Yubeishan Reservoir[J].Journal of Hydropower,2002,(10):62-72.(in Chinese))

[11]陈树群,邹青颖.溪流阶梯深潭型态分类及能耗率变化之渠槽实验[J].中华水土保持学报,2005,36(3):267-280.(CHEN Shu-qun,ZOU Qing-ying.The Classific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of Step-Pools Streams on Flume Experiment[J].Journal of Chines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5,36(3):267-280.(in Chinese))

猜你喜欢
深潭数模阶梯
基于FMEA分析的数模混合电路多道脉冲幅度控制算法
瀑布与深潭
整车数模开发流程解析
Pro/E软件在机械设计管道数模建立中的应用
良师·阶梯·加油站
时光阶梯
艺术创意阶梯
探究深潭的功能及在城市河道治理中建构模式
影响阶梯-深潭结构消能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深潭的功能及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构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