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古罗马角斗表演场域中“人”的研究

2014-12-05 17:09李金龙李翠霞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角斗士古罗马奴隶

赵 岷,李金龙,李翠霞

(1.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2.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古古罗马角斗表演场域中“人”的研究

赵 岷1,李金龙2,李翠霞1

(1.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2.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古罗马角斗表演活动历史悠久,但参与或者观看角斗表演活动的各阶层却形态各异。奴隶阶层中只有部分奴隶参与角斗表演,绝大多数奴隶却是看台上欢呼的观众。罗马的皇帝表面上热衷于举办角斗表演活动,实际上他们通过角斗活动在拉选票,谋取政治利益。真正热爱角斗活动的是罗马的贵族和骑士,因为观看角斗活动不但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他们娱乐的主要内容。罗马平民也是角斗活动最狂热的支持者和观赏者,但他们是被动的,因为罗马统治者抛给他们的只有角斗表演活动。

古罗马;角斗表演;角斗文化;场域

提起古罗马就不得不提角斗表演活动,那是古罗马标志性的娱乐庆典节目,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平民奴隶,观者甚众,举国狂欢。恐怕世界上再没有一个民族如罗马人那样嗜斗,同时也很难有一个民族如罗马人那样喜欢观看这种血腥且充满暴力的表演活动。角斗表演构建起唯罗马人所特有的一种暴力表演文化。人类表演学家谢克纳说:“一群人,不管是两个、三个还是十二个,通过一些方式使他们的行为‘仪式化',他们不是在做自己,而是在‘演'自己。”[1]那么在罗马的角斗表演中无论是观赏者还是角斗者,他们在演绎着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经验,他们在阐释着一种怎样的文化特性,他们又在表演着“谁”,观看着“谁”?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隐匿于罗马角斗表演那山呼海啸般的狂欢浪潮之中。因此从人类表演学的视角望过去,那些正在表演或者观看表演的“人”,恰恰都是罗马角斗文化最忠实的注脚,只有对这些参与者和观赏者深入分析,我们才能理清罗马各阶层的真实关系,从而对罗马角斗表演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1 表演的主客体转换:一个游弋于角斗场和观众席的双面阶层

1.1 角斗表演的主体:一群特殊的奴隶角斗士

古罗马是典型的西方奴隶制国家,奴隶的来源主要有二:一是战俘,二是奴隶们及其生的子女。正如罗马法学家们所描述的那样“家生的”或“后天变成”的奴隶。譬如公元前3世纪第一次布匿战争中有7.5万俘虏成为奴隶,公元前167年,罗马人攻入希腊,将伊壁鲁斯城邦近15万当地人变成奴隶。奴隶们生养的子女也继承了奴隶的身份,这种奴隶被称为“凡尔纳”。正是如此多的奴隶为角斗士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首先,选择战俘奴隶用作角斗士既可以避免他们起义造反,同时也减少了这些战俘奴隶的格斗训练时间。当然相对而言,罗马人更愿意用那些战俘奴隶来进行角斗,因为罗马人害怕这些战俘进行复仇,因此罗马人在占领一个地区后会尽量减少甚至是消灭那些潜在的复仇者,他们需要的是财富、土地和奴隶,而对待大量的被俘虏的征服地居民,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体灭绝。当然罗马人这样做只对待那些不能做奴隶的战俘“比如罗马圆形大剧场那些集体杀戮的迦太基人或某些布莱顿的野蛮部落,因为如要他们成为好的士兵太不可靠,作为奴隶又太野蛮。”[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罗马人在选择角斗士奴隶时是有标准的,他们总是优先选择那些不太听话的,难以驯服的,作为奴隶不是太放心的或者用着不顺手的奴隶作为角斗士。

其次,选择获重罪的奴隶作为角斗士。我们知道角斗士的主要构成者就是奴隶,但并不是任何一个奴隶都可以成为角斗士的。罗马人更多时候是选择那些获得重罪的奴隶,诸如谋杀、毒害或渎神之类奴隶来充当角斗士,这是因为这些重罪奴隶最后终归要被判死刑的,反正都是死,用作角斗士既是间接将他们判处死刑,同时又可能用他们的死来娱乐罗马民众,获得更大的利用价值。

再次,选择那些有角斗天赋或者身体健壮的奴隶来充当角斗士。角斗士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专业训练与培养,因此从身体角度来看,那些身体强健有力的奴隶更容易被选为角斗士。当然如果受过格斗训练或者有角斗天赋的奴隶也较为容易被选为角斗士,因为这能够避免更多时间用于训练角斗士,可以很快投入到角斗表演当中,从而组织者获得更多的经济报酬。

当然罗马后期,随着角斗表演的日益频繁,有些自由的罗马公民为了追求荣誉或者金钱也投入到角斗表演当中,但这些人毕竟是少数,而绝大多数的角斗士还是由奴隶来充当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角斗士实质就是一些由特殊的奴隶构成的社会群体。

1.2 角斗表演的观赏者:构成罗马后期主要观看群体的“奴隶”观众

从现存在的资料来看,在罗马共和国后期和帝国时期,随着罗马疆域的不断拓展,其获得的奴隶数量成几何倍数增长。甚至于奴隶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罗马公民的数量,而且这些奴隶绝大多数又是一些被征服国家的平民,因此这些人几乎构成了罗马社会的主要群体和主要劳动者。这样如此众多的奴隶也在无形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单就观看角斗表演而言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一些奴隶通过种种途径成功进入社会上层,甚至成为统治阶层,不但观看角斗表演,而且亲自组织角斗表演。当然这些奴隶主要是指呆在贵族和皇帝身边的奴隶、侍从、心腹,他们有时候权势超过一般的罗马自由民,甚至于高于元老院中的一些贵族,有些甚至于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许多利益,从而变得非常富裕。尤其在共和国末期,许多奴隶因为对主人有功,或者自己在战争中获得奖赏能够交付自由赎金,总而言之,由于种种原因被解放的奴隶,他们获释后不但享有人身自由,而且有的还能够得到主人的奖赏与馈赠,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财产,甚至于获得官职。典型如L.卡森提及帝国初期的显赫人物纳尔西功斯(Narcissus)和帕拉斯(Pallas),这两位希腊人最初也是奴隶,不过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路飙升为政府的重要官员[3]。再比如,图密善当政时期就“曾经把一部分重要的官职交给获释的奴隶和罗马骑士[4]”。

当然古罗马的典籍中也记载了一些出身奴隶的人,在获得自由之后开始举办角斗表演。典型如公元2世纪后期的普罗森斯,他在大竞技场负责主持角斗士演出好几年,他的石棺铭文中记载:“恩公也是奴隶出身,获得自由之后”[5]。他是由奥雷连皇帝赦免为自由民的,奥雷连的儿子康茂德称帝后,钦定他为角斗士表演总管。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在古罗马时期,这些奴隶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过着悲惨的奴隶生活,而是通过自己的奴隶获得社会经济者的认可,从而为自己赢得自由之身,并且又投身到社会主流之间开始新的人生。

其次,虽然绝大多数奴隶还是以劳动为主,但他们可以自由观看角斗表演。在罗马王政时期和共和国初期,由于奴隶的数量还较少,因此这些奴隶主要以劳动为主,但随着罗马四处征战,奴隶被源源不断地运到罗马,这样奴隶数量在共和国晚期和帝国时期已经超过了罗马公民数量。有资料显示在公元2世纪初罗马当时奴隶和自由人的比例是1.5:1[6]。也就是说那个时代奴隶已经成为罗马人口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说这时有许多奴隶和罗马下层平民没有什么太大区别。而且在古罗马学者科路美拉的著作中就描述了那些生活安逸追求享乐的奴隶。他说“这批懒散成性的奴隶已惯于游手好闲。”[7]从宏观视角来看,虽然这些奴隶不可能享受到罗马公民那样的特权,但基本的生存自由还是存在的。因此到角斗场观看角斗表演也就成为最自然不过的事了。贺拉斯在他的《讽刺集》里就明确提到“他的奴隶们非常喜爱观看角斗表演”。[8]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罗马后期奴隶不但是角斗表演活动中的参与者,而且也是主要观赏者之一。

2 统治阶层:罗马角斗表演的实际掌控者

2.1 皇帝:角斗表演的核心举办者

罗马的角斗表演历经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但无论那一个时期皇帝都是其最为核心的主办者。当然并不是所有皇帝都那么喜欢观看或者举办角斗表演,而是角斗表演在罗马已经成为一种身份、地位、权利的标识,而且角斗表演与政治掺杂在一起,成为谋取政治利益的一种工具。

首先,罗马最高统治者皇帝们纷纷举办角斗表演更多的是为了拉选票,赢得民心有利于自己统治。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古罗马建立起了较为明确的法律体系或者说法律思维,这种法制体系下最为典型的就是当时罗马实行的是选举制,不仅政府官员每年都要进行选举,下面地方城市的市政官员也同样都要一年一选。那些居住在罗马肮脏的街区,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平民,处于最底层的罗马自由民,在政治层面却有一项任何人都不能剥夺的权利——选举权。因此那些政客、贵族显要都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反而要不惜重金收买他们,经常发放食物或救济金给他们,为他们这些人举办各种娱乐活动,这些人可以免费观看各种娱乐表演,其中包括角斗表演。据记载,恺撒为了拉选票,曾经拿出自己全部财产,还向富裕的克拉苏借债,以满足拥有大量选票的平民观看角斗表演要求。[9]56奥古斯都自己就曾经得意地说:“我以自己的名义举办了三次角斗士游戏。我还以儿孙的名义举办了五十次角斗士游戏。”[10]可以看出选票在罗马当时是一件很重要的指示器,统治者们为了赢得选票不得不借助于举办大型角斗表演来获取民心。

其次,罗马皇帝组建自己的角斗士军团一方面举办角斗比赛赢得民心,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通过组建角斗军团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从而达到控制整个罗马的政治目的。因为在当时根据罗马法律,任何一个罗马公民都享有拥有一个角斗士团的权利。一些具有政治野心的贵族凭借自己的财富组建自己的角斗士团,并且经常举行大型角斗比赛,这样一方面显示了自己的富有与实力,另一方面更能收买人心,提高自己的社会声望与政治地位。在共和国晚期,因为连年内战,战斗兵源日益减少,于是用于角斗的战俘们被组成了角斗军团,战争之前给统治者角斗娱乐,但战争当中却可用于实战,于是在当时谁拥有的角斗军团多,谁就有可能控制整个罗马。于是恺撒、庞培等一些巨头为了争夺罗马的实际控制权,经常在暗中蓄养大量的角斗士,构建自己的角斗军团,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由于恺撒的角斗军团数量多而致使许多贵族选择支持恺撒,最终恺撒成为大统治者,吸引继任者纷纷效仿。一时间罗马贵族以蓄养角斗军团为荣。

再次,角斗表演成为满足民众需求的一种潜在的政治惯例为历代皇帝所遵循。在古罗马每一个人,无论喜不喜欢,都不得不承认角斗士表演在那个时候绝对是帝国头等大事。而奥古斯都的继任者提比略就是一个特例,他不但不积极举办角斗士表演,而且还缩减用于角斗表演的种种预算,并下令限制其他人举办的表演中使用的角斗士人数。他的种种做法引起了罗马民众的极大反感,就在他刚一去世,罗马民众就把他的尸骨从墓穴里挖了出来,而且差一点就扔进台伯河。而紧随其后的皇帝克劳狄乌斯则意识到只要满足民众的意愿,他的统治才能长久。于是他积极举办角斗士表演,并热心参与,连午间行刑的残酷表演也不错过。[11]有学者对这一现象的提出了一个中肯的评价:“当一个皇帝在罗马的时候,那时他以个人的身份出现在圆形大剧场,这种行为能够被人们所接受。”[12]或许这正是罗马皇帝们的最好写照,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将政治目的与角斗表演捆绑在一起,利用举办盛大的角斗表演来宣扬自己,赢得民众。

2.2 贵族:角斗表演的实际推动者

元老院贵族是角斗娱乐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虽然他们人数有限,只有数百人,但是他在场上场下的影响力是无限的。角斗比赛这种看上去极为血腥的竞技比赛之所以成为罗马人最受欢迎的表演活动,甚至于成为罗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都与罗马贵族的热衷参与积极推动有着极大的关系。

首先,罗马贵族在家宴中举办角斗表演一方面追求享受、炫耀财富,另一方面通过角斗表演确立社会地位并构建起人际关系网络。罗马贵族从多年的征战中快速地积累起巨额财富,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罗马人的一种时尚。罗马人的宴会全无希腊人的优雅风度,他们的宴会只追求排场,而不管食物的味道。他们重视的是享受,而享受是一种精神上的良性刺激,罗马人将这种良性刺激性发挥到了极至。罗马贵族宴请宾客而举办的角斗活动,就像我们今天请客要准备酒水一样随意自然,这几乎在罗马贵族眼里是应尽的最正常的礼仪,如果宴会里没有了角斗表演是会受到宾客们嘲笑的。在罗马人眼里能够在家宴中举行角斗表演完全是一种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而且通过宴请宾朋可以快速建立起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和交际圈,从而谋求到更大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回报。由此可见,罗马贵族是这些角斗士表演背后最为重要的推动者。

其次,角斗表演从罗马贵族的家宴娱乐节目转变为一种全民狂欢式的公众娱乐表演。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绝大多数角斗活动是在贵族家中举行的,而贵族家中举办的角斗活动则是罗马贵族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罗马帝国的逐步拓展,这种只在贵族家宴中举行的角斗活动被逐步推广到社会公共空间领域,被一些大贵族用来谋取政治利益,他们通过举办大型角斗表演来娱乐公众,赢得人心选票。到了罗马帝国时期,贵族们不仅拥有大量的奴隶,而且还着手建立起自己的角斗士学校,因为借用或租赁别人的角斗士是一件非常昂贵的事,但是罗马后期明文规定不允许贵族组建自己的角斗军团,因此只有建立自己的角斗学校。可以说正是在这些追求娱乐、崇尚暴力的享乐至上的罗马贵族们的推动下,角斗活动才成为罗马最为重要的、著名的庆典节目。

2.3 骑士:从“第十四排”观众到角斗比赛的举办者

骑士最初的意思是指骑在马上的士兵,后来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了变化,但这个名称在罗马是代表一个阶层。当然最初由于骑士只是一些骑马打仗的士兵,因为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因此其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都较低,但随着骑士阶层逐步参与到经济活动之后,这种状况也随之改善。我们从骑士观看角斗表演的座位次序也可以看到罗马骑士的政治地位是随着他们的经济基础而逐步提高的。

第一阶段,骑士成为介于普通民众与王公贵族之间“第十四排”的特殊观众。罗马一跃成为强大的帝国之后,骑士阶层开始从事贩卖奴隶,承担税收,承包公共工程,经营高利贷,从事银钱兑换等商业活动,使得他们的势力日益扩大。虽然这时骑士是角斗比赛中人数最多的贵族观赏者,但罗马著名的暴君卡里古拉皇帝还经常严厉谴责骑士阶层“热衷于戏剧和竞技”。[13]这是因为在初期骑士在经济实力上已经接近或超越了贵族的底限,但政治上并没有太多的特权。他们这时不但不能自由举办角斗比赛,而且观看角斗比赛时也只能同罗马普通民众混在一起或者坐在“第十四排”。塔西佗在他的书中提到“剧场观众席最低的十四排是根据公元前67年的罗斯奇乌斯法(Lex Roscius)为骑士准备的,显贵席的前排给元老们准备的。”[14]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罗马社会阶层中骑士是排在元老贵族之后,但又在平民之前的一个独特阶层。他们在当时并没有融入罗马贵族的最上层,而是处于一个中间地带。

第二阶段,骑士开始进入元老院,并成为可以自由举办角斗表演的社会上层。公元前1世纪初,平民保民官李维·德鲁苏进行了另外一项缓和阶级矛盾的改革,他提出一项法案:增设300名最富有的骑士进入元老院。[15]这样骑士的政治地位就进一步增强,可以说已经进入罗马的上层贵族阶层。而这时他们为了提供自己的政治地位,获得更多民众的支持更是无节制地举办角斗比赛。到了屋大维执政时期他们已经“慷慨地资助一些显赫的角斗比赛来光明正大地讨好大众,这样将自己树立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政治竞争对手”[16]由此可见,罗马的骑士参与角斗活动主要还是与他们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成正比,一旦当他们的凭借自己的财富取得了相应的政治地位后,那些本来与平民坐在一起的“第十四排”观众也可以举办自己的角斗比赛。这当然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进入元老院实际上此时骑士阶层已经上升到社会的统治阶层之后,而后自由举行角斗表演,不但是骑士阶层一种经济实力的体现,更是其政治地位的一种象征。

3 平民阶层:狂热而无原则的观赏主体

罗马的平民是在氏族社会走向瓦解,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逐步形成的。王政时代的罗马平民没有公民权,他们是从属于城邦的自由人,到了这一时代晚期,部分平民向公民转化。共和国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不断加剧,经过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冲突,罗马平民终于获得了法律上平等的地位,取得了罗马公民权。

首先,罗马平民阶层的角斗表演观赏权在初期是与他们的选举权密切相关的。由于罗马社会广泛使用廉价的奴隶劳动,自由公民的劳动受到严重排挤。而奴隶劳动的广泛使用,也使得每个自由的罗马公民都耻于劳动,认为这都应该是奴隶们的活计。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破产的、没有活干的,甚至于是有活也不想干的罗马人就纷纷跑到罗马城里当起了城市平民。由于罗马实行的是民主政治,它的政府官员由选举产生,而且一年一选,而且是全民直选,由于当时交通落后住在远处的罗马公民根本没有能力和时间只为投一张选票而跑到罗马城里,这样住在罗马城里的和附近的罗马公民的选票就显得至关重要。罗马的城市平民就是凭借这一点要挟统治者给他们种种好处,而那些竞选者们为了能够得到他们的选票,就只有竞相向他们提供各种好处,如廉价的乃至无偿的粮食,角斗表演中死去的动物的肉,还有就是竞选者们举办的各种娱乐表演,特别是角斗表演。

其次,平民阶层逐渐被罗马统治者培养成只关心“面包和竞技”的人,这为罗马最后走向衰亡埋下了隐患与祸根。到了罗马帝国后期,罗马的皇帝虽然无须再为选票发愁,但是他们却仍然不能不对这些罗马的平民们给予种种优待。这种无节制的角斗表演活动直接影响到罗马平民的生活方式,他们除了满足日常生存基本需要之外,另一种需求就是观看角斗活动之类的精神生活,在他们的眼里谁来执政都无所谓,只要他提供廉价的甚至于是免费的粮食,举行大型角斗表演,那他就是好皇帝。可以说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罗马统治者长时间、大强度地向罗马平民从方方面面灌输角斗活动的结果,因为无论从思想意识高度,还是从经济实力层面,罗马贵族都占有绝对的地位,他们利用角斗活动左右平民的价值取向。通过让罗马平民免费观看血腥的角斗表演,影响他们思维走向,随着时间的延续,罗马平民已经被罗马贵族完全同化,变成只关心“面包和竞技”的人。当然今天看来,罗马统治者在初期通过“面包”满足了罗马平民的生存需要,通过角斗之类的“竞技”活动满足了平民阶层的精神需求,但是这种满足的背后是罗马平民再没有从前那种劳动的积极性,完全成为依靠帝国赡养的寄生阶层。特别是在罗马帝国后期,由于奴隶人数的增加,许多平民纷纷脱离土地耕作,成为有手好闲的闲民。再加上罗马帝国多年的征战,而四处征战的士兵绝大多数都是那些生活在最低层的平民,这种做法最后致使罗马后期的农业衰退严重,而农产品供应的减少,直接影响到了商业、手工业、运输业等诸多体系,最终形成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最后使得罗马帝国的经济受到重创,国力下降,从此一蹶不振,逐步走向衰亡。

5 结语

纵观古罗马的角斗表演发展历史,罗马各阶层纷纷加入其间,无论是举办者、观赏者,还是参与者,都表现出了具有鲜明罗马风格的阶层特性,同时也展现出罗马文化中尚武豪放的文化风格。可以说,角斗表演不仅仅是角斗士在特定场域的一种表演,而是罗马各阶层都参与其间的一种社会表演。

[1][英]谢克纳.人类表演学系列:人类表演与社会科学[M].孙惠柱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3.

[2]Roland Auguet.Cruelty and Civilization:the Roman Games [M].New York:Routledge,1994:14.

[3]Lionel Casson.Everyday Life in Ancient Rome[M].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Maryland,1998:35.

[4][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M].黄宜思,黄时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73.

[5]Baker,The Gladiator.The Secret History of Rome's Warrior Slaves[M].London 2000:79.

[6]Micheal Gramt.Gladiators[M].New York:Barnes and Noble, 1967:49.

[7][古罗马]科路美拉.罗马帝国时期[M].李雅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88.

[8][古希腊]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M].陆永庭,吴彭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73.

[9]高福进,候洪颖.角斗士:一段残酷历史的记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10]Augustus.The Deeds of the Divine Augustus[M].London, 1972:22.

[11]Suetonius.Emperors of Rome[M].Claudius,2011:5.

[12]Thomas wiedemann.Emperors and Giadiators[M].London: Routiedge,1997:169.

[13][德]奥托·基弗.古罗马风化史[M].姜瑞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17.

[14][古罗马]塔西佗.历史[M].王以俦,崔妙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4.

[15][英]约翰·马拉马.角斗士:古罗马的兴衰[M].肖欢,译.北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3:71.

[16][英]罗伯茨.罗马与西罗马帝国[M].周国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93.

“Peop le”Research in Field of Roman G ladiators'Performances

ZHAOMin,et al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Roman gladiators'performance activity had a long history,but different social strata participating in or watching the performances had their own purposes.Only part of the slaves of the slave class participated in the pancratium performances and the vastmajority was only the stands cheering crowds.Roman emperorswere keen on pancratium performing activities on the surface;but in fact,they were just doing it for their votes and political purposes.Thosewho really loved pancratium activitieswere the Roman nobles and knights,for watching such activitieswere not only part of their daily life,but also themain content of their entertainment.Roman civilians were themost fervent supporters,but they are passive because the rulers of Rome only threw the performance activities to them.

Roman;pancratium performances;pancratium culture;field

G80-054

:A

:1001-9154(2014)12-0025-05

G80-054

:A

:1001-9154(2014)12-0025-05

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CTY009);2011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673SS11081)。

赵岷(1976-)男,山西右玉人,副教授,硕士导师,山西大学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文化学。

2014-09-28

猜你喜欢
角斗士古罗马奴隶
蚂蚁奴隶的反抗
My First Sea Journey
第九回 古罗马人钟爱写实的浪漫
古罗马艺术从何而来?
古罗马斗兽场
手机奴隶
宏伟建筑里的残忍表演
古罗马角斗士喝什么?
现代角斗士
Today’s Highlight in History(On Jan.1)历史上的今天(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