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篮球教学的价值回归与改革走向①

2014-12-05 23:13熊浩王井强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31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篮球运动篮球

熊浩 王井强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论高校篮球教学的价值回归与改革走向①

熊浩 王井强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文章基于价值哲学的视角,分析新时期普通高校篮球课程之于学生的价值意义,在梳理我国高校篮球教学发展历程基础上,探讨了当前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并简要论述了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走向。

高校篮球教学 价值 发展历程 改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不单纯是这种属性的反映,而是标志着这种属性对于个人、阶级和社会的一定的积极意义,即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成为人们的兴趣、目的所追求的对象。高校篮球课程在于学生的价值,不仅在于篮球运动所能达到的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的固有价值,还在于其能满足学生的运动、健康与社会适应需要,从而发展成为学生的兴趣所在,成为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手段。从这一点来说,完全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也是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脱离传统思想羁绊、不断探索实施教学改革的“航线”。

1 我国高校篮球教学的发展进程

至1896年篮球运动传入我国,新中国的学校篮球运动走过初创普及期、艰难开展期、提高复兴期、至现在的改革创新期,高校篮球教学也历经曲折的发展过程。

在高校篮球运动的初创普及期里,篮球运动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成为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为响应发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号召而采取的主要内容。1952年华东体育学院成立并开设了篮球专修课程,之后其他体育学院陆续成立,招收本地区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入院学习,1959年北京体育学院首次开办运动系篮球专修班,其后很多体育院系开始招收篮球专业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篮球队基本代表了我国竞技篮球的最高水平,高校体育课程教学除了安排篮球项目教学外,还组织了各项校内外的篮球竞赛活动,推动高校篮球教学迅速发展。

1966年开始的十年浩劫将普及势头良好高校篮球运动拉入泥沼,全国体育行政机构和教育机构全面停止工作,大学陆续停课,高校篮球运动进入举步维艰的停滞与缓慢发展阶段,1970年起,各高校才相继恢复上课,但发展极其缓慢。

改革开放的号角吹来发展的春风,这一时期高校篮球运动因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竞技篮球运动走进高校,进入提高复兴期。从1979年3月《全国学生体育运动竞赛制度》把篮球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到1983年《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试行办法》、1985年《关于开展课余训练,提高学校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1986-2000年)以及1986年《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再到1987年《关于普通高校考试办理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为高水平竞技篮球运动走入高校校园奠定了基础,以及1990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旧《纲要》) 的颁布。政策的落实促进高校篮球教学工作迈上了新台阶,高校篮球教学不断规范化,篮球课余训练不断制度化,高校篮球运动日趋活跃,运动水平也越来越高。1985年大学生篮球联合会的成立,1990年大学生篮球协会的成立,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有了更加规范的管理与协调。

1998年首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开赛拉开了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创新发展的战幕,高校篮球教学在这一时期里篮球竞技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断创新,体育与教育的融合程度更高,校园体育文化日益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2003年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新《纲要》)取代旧《纲要》,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评价七个方面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校篮球教学在新《纲要》的指导下,篮球课程教学改革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确定的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价值回归以及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态势。

2 新时期高校篮球教学的几个重要问题

我国高校篮球教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由竞技篮球引领,围绕竞技篮球的发展进行的,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都打上了深刻的竞技烙印,时至今日仍对高校篮球选项教学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新《纲要》突出强调了体育课程是多功能“有机结合”的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并在体育课程内容条款中明确强调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等原则,淡化了体育教育的竞技性,提高了人文教育的成分,突出了“为学生所用”的新理念,新《纲要》是新时期高校篮球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指导高校篮球教学改革走过11载春秋。在以人为本、为学生所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视域下,从学生角度审视高校篮球教学,在以下几个问题上还需要引起更多重视。

2.1 对体育课程的基本认识

据周兴伟的专项调查显示,对于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这个问题,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分歧。教师认为体育课程应以技术传授和增强体质为主要目标,认为体育课程教学应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从而获得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从教学目标、授课内容、课的组织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到考核评价等,都围绕运动技术进行。而学生认为体育课程最重要的是娱乐,其次是增强体质、体育知识、技术学习、锻炼方法、专项理论。这项调查表明“大部分教师所坚持的以技术教学为主和以身体素质教学为主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组织与学生的实际要求存在很大分歧”。

但这种分歧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基本的运动技能是学生获得终身体育能力的保障,只是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坚决挣脱竞技体育的桎梏,用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组织起必须的技术动作教学,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2.2 淡化篮球技术教学

现代高校篮球教学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直接把篮球运动训练的一套方法引入到篮球教学中,使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程成为培养专业篮球运动员的“缩水版”。高校篮球选项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篮球运动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又参差不齐、对篮球运动有着初步兴趣的学生,教学目的是使其达到五领域基本目标,而不是培养专业的运动员,因此过于强调技术学习、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用竞技体育的方式组织篮球教学,只会磨灭大部分学生的篮球兴趣,反而对篮球教学产生负影响。淡化技术教学不是不学技术,而是不必过于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只需要使学生通过篮球课程的学习获得可以长期从事、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方式,在课程学习中体验到篮球运动的快乐,更多的是在篮球课程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得到提高。

2.3 以对抗性练习和比赛主导教学

激烈对抗是现代篮球的特征,在高校篮球选项课程教学中,学生在做一对一攻防、有防守情况下的投篮等对抗性练习或者比赛实战中的兴致最高,最认真最卖力最快乐,学习效果也最好。传统篮球教学中过分强调“三基教学”,过分强调“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巩固”的模式化教学程序,加之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使篮球课程中激烈对抗、攻防转换、集体协作等最能体现篮球运动乐趣和魅力的内容很少,学生掌握的技术不能内化为能力,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因此,应创造条件用对抗性练习和比赛为主要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对抗中掌握技术、改进技术、运用技术,在对抗中体验篮球运动的快乐,提高社会适应性。

3 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走向

3.1 不断丰富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识结构和经验系统,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终身体育能力的获得需要一定程度的认识与经验支撑,认知结构与经验系统的不断丰富,完善,来源于以认知活动为核心的信息交流系统的通畅与频繁高效的信息交流。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就应该以兴趣和快乐体验为切入点,在对抗性练习与比赛中获得篮球技战术认知与经验,在篮球理论的学习中丰富篮球文化认知,不断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需求层次,不断丰富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知结构和经验系统,促进其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形成。

3.2突出篮球教学的文化性与健身性,注重篮球课程社会适应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篮球运动是文化内涵丰富的娱乐活动,淡化篮球技术教学,让学生通过活泼生动的篮球教学组织形式体验篮球运动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性、娱乐性与健身性,通过篮球课程学习提升篮球素养,丰富篮球情感,追求篮球价值,并在身体练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科学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运动能力,养成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周兴伟.对高校篮球教学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389-391.

[2]于振峰,吴晓丽.普通高校篮球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4):323-327.

[3]张辉明.篮球技术课程教学创新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122-123.

G841

A

2095-2813(2014)11(a)-0073-02

熊浩(1981—),男,湖北天门人,硕士,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篮球运动篮球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幼儿篮球运动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快乐篮球进山乡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冬季冰上课安全因素分析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