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湘西聋哑体育教学资源研究①

2014-12-06 10:31田归林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聋哑体育场地湘西

田归林

(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 湖南长沙 410007)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课程资源是进行新课程实施最基本的条件。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教育课程,体育课程资源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聋哑体育教学师资、场地器材等课程资源是湘西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对特殊学校聋哑体育课程开展与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资源,聋哑体育教学就难以顺利开展及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对特殊学校聋哑体育教学资源的挖掘与开发是促进聋哑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和特殊学校体育课程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研究亮点,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1 湘西州特殊学校聋哑体育教学资源现状调查

1.1 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对湘西州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调查,发现体育师资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湘西州特殊学校的聋哑体育教师人数不足且变动性大,只有州民族特殊学校配有2名专职体育教师,但是仍然未能按照标准要求配足,兼职体育教师比例为1/3。其它县城的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均由其它文化课程老师或班主任兼任,根本没有专职的特殊体育教师。其次,聋哑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普通不高,对体育课程理解不足。特殊学校的大部分专职、兼任体育教师对聋哑教育知识和体育课程理解和认识不足,加上大部分老师都没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进行课程资源的研发和挖掘,使得聋哑体育课教学模式固定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单调乏味,严重挫伤聋哑儿童的体育积极性和体育兴趣的培养。

1.2 场地、器材建设

湘西州的特殊学校都按照国家的规定建设和配备了一定数量和规格的的常规体育场地、器材,但由于特殊学校聋哑学生的活动范围较小,根本就没有达到我国教育部门对学校教育人均体育活动占地面积和人均器材使用等的要求标准。如体育场地、器材的数量不足且种类单一,特殊学校的体育场地主要为空地、乒乓球台和羽毛球场地等,只有州民族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有篮球场、200m田径场。而且由于缺乏合理的管理和维护,大部分的体育场地地面不平整,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使得体育场地的有效使用期大大缩短。另外,特殊学校的大部分体育器具是由政府拨款而购买的廉价器具,容易损坏,如篮球、乒乓球和乒乓球台、羽毛球及球网、跳绳等,而且器材设施存在不配套的问题,如有乒乓球没有乒乓球台、有羽毛球没有球网、有足球没有足球场等。

2 湘西州特殊学校聋哑体育教学资源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2.1 观念认识不足

人们的教育观念认识受社会经济文化等物质条件的制约。[2]由于湘西州属于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交通、体育等发展较晚,人们对聋哑等弱势群体的教育认识不足,对学校体育教育的理解也存在不足。“以文取人”、“重智轻体”、“体育无用论”、“以劳代体”等传统的体育观念主导着湘西人们的思想,造成人们对聋哑体育教育存在理解错误不认识不足等问题。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行,体育教育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学校等对聋哑体育教育认识上的不足以及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理解不到位等,体育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仅仅把体育对聋哑学生的教育重要性挂在口头上,没有尽全力去付诸以实际行动,没有把体育摆在应有的位置,从而导致特殊体育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体育经费占学校经费投入比例较小、体育教师待遇较低、体育课程时间被挤占等现象。

2.2 教育体制影响

由于社会历史原因,我国的教育一直是重“精英教育”,轻“大众教育”,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没有进行全国大众教育的能力,致使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偏向发达地区和高等教育学校。我国的普通中小学和残疾人教育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所占比例太小,以致农村中小学和特殊学校弱势人群的体育教育被人遗忘。加上我国出台的一些学生体质评价标准对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这些“标准”所规定的体育课测试内容本身为一种运动项目,且测试项目固定,致使学校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化体育教育模式。[2]特别是对于特殊学校聋哑学生等残疾学生而言,他们本身就存在运动障碍,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不全面,加上运动项目的固定化,会严重影响聋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运动行为习惯的养成,最终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

2.3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湘西州受地理环境、交通运输、通讯等条件的制约,地区的经济发展较晚且速度缓慢,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与沿海发达地区和其他大城市的差距比较大,这是制约湘西特殊体育教育的直接因素。经调查发现,一方面是由于湘西州经济条件差,教育经费紧缺,特殊教育学校的基本建设和教职工工资已占用了全部的教育经费投入,可用于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器材经费投入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由于特殊学校教育的是各类残疾儿童,本身就具有容易被社会遗忘的情况。加上学生升学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等对学校体育课程的漠视。

2.4 教育专家指导

大量研究证明,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开展过程中,特别是特殊学校的基础教育开展过程中,教育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特殊教育的顺利开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3]受湘西州交通信息闭塞等的影响,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在面对教育困难时向专家请教的机会非常之少。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但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只有感性认识,一些教学的改革成果难以得到良性的运用过渡,更加难以做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制约湘西州特殊教育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改善湘西州特殊学校聋哑体育教学资源的建议

3.1 转变观念,全面发展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从教学目标要求到结构体系等层面与以前相比都大为不同,蕴涵了全面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它使特殊体育教学得到了重大的创新与突破。我们应该努力转变特殊教育的教育观念,让特殊教育学校的领导、教师都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建立聋哑人体育特性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2 科学指导,加强师资培养

目前湘西州和湖南省专门培养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呈现出师资场所少,专职体育教师严重不足,聋哑体育教师需求与培养滞后矛盾突出,如何加强特殊体育师资的培养是当前聋哑体育教学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湘西特殊教育教师只有知识丰富、技能过硬、专业自治、服务理念紧跟时代,不断进行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培训,才能更好的满足聋哑生需求。另外对现在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师应该加强科学理论指导,让他们对特殊体育教育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转变。

3.3 因地制宜,研发新设施

虽然目前湘西特殊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基本上能满足湘西特殊学校的常规教学任务,但是唯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湘西的自然地理条件,创造性的利用现实的各种条件,运用修旧利废、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等方式,研究和开发新的体育场地、器材,自行改善聋哑体育教学条件,才能促进湘西特殊学校聋哑体育的顺利发展。

3.4 逆向思维,改革教学内容

由于湘西州特殊学校受体育场地、器材的限制,新体育课程标准规定的体育教学内容难以顺利完成。我们要善于在缺乏足够规范的体育设施和短期内不可能足够补充的条件下,发挥逆向思维,确立“一个目标,多种方法”的教学意识,改革体育教学内容,来更好的适应目前湘西州体育场地设施现况,提高现有场地设施的利用效率已成为解决体育场地设施缺乏问题的另一种有效途径。从过去单一的健身教学观向健康、娱乐、育人、育心等多元体育教学观转变。提倡与湘西州地理环境、民族风俗相结合,创编独具湘西特色、民族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可以将独具湘西特色的武术、摆手舞、打陀螺、踢毽子、拔河等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作为特殊学校的体育教育内容。

3.5 与时俱进,科学研究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的教育也必须要与时俱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援。因此,在以后的聋哑体育教育中,我们应该加强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聋哑体育教学的要求,结合聋哑学生的特殊情况,对特殊学校聋哑体育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进行科学研究,为聋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科学的理论指导。

[1]柯斌.新课标下聋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1).

[2]郑胜利.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3]肖非.面向21世纪的中国特殊教育——问题与对策[J].人民教育,2001(11):45-46.

[4]周坤,董满秀.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

[5]王鹏.河南省盲聋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4):2.

[6]田红志.聋哑学校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5):1-3.

猜你喜欢
聋哑体育场地湘西
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两个好朋友
走进湘西凤凰城
体育场地投资结构、运营模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湘西 国画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
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和经营的策略探究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