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建设——兴国县推进新型城镇化探索与实践

2014-12-06 06:10中共兴国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小妹
老区建设 2014年19期
关键词:兴国县城镇化规划

□ 中共兴国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杨小妹

建设宜居宜业家园,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实现梦想的有效途径。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是京九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是赣州的北大门。近年来,全县结合地方实际,努力探索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式城市。

一、以科学规划引领城镇化发展。为让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又凸显传统文化元素,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式城市。兴国县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坚持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规划全过程。

1.突出城市规划的引领。按照“城乡发展,规划先行”原则,高水准、高品位地组织了一系列规划编制工作。先后聘请美国龙安公司编制了覆盖范围达40 平方公里的《兴国县城市发展概念规划》,聘请浙江大学完成了《兴国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先后聘请了中国林科院、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江西省城乡规划研究设计院等国内一流的设计团队对全县城市园林绿化、旅游产业发展、教育园区,以及城市近期建设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完善了城市交通、消防、绿地系统和城市给水排水等专项规划,县城控规覆盖率达100%。

美丽的一江两岸风景带

保障性住房(和谐欣城)一角

2.注重城乡规划的同步。围绕实行城区和乡镇同步考虑、总体和专项统筹实施的思路,积极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按照“四轴、七心、六组团”的城市空间发展总体结构,以京九交通廊道、三一九交通廊道和兴赣交通廊道为轴带,积极培育和发展沿线小城镇,加快推动了高兴、埠头、江背、长冈与潋江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与此同时,完成了乡镇总规、圩镇控规和所有30 户以上规模自然村,以及34个农村土坯房改造集中安置点规划编制,城镇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

3.突出文化理念的融入。为充分体现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形成与兴国历史、文化、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位。全县在 编 制城乡规划时,广泛吸收国内外城市规划的先进理念,把兴国丰富的红色文化、将军文化、山歌文化、堪舆文化等文化元素充实到城市规划之中。与此同时,编制完成了《兴国县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江西兴国县三僚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

二、以功能配套夯实城镇化基础。按照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全县根据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逐步完善居民的生活服务和市政公用设施,城镇的人口集聚和服务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1.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近两年来,全县城市建设总投资达20 多亿元。实施了苏区大道改建、滨江西向北延伸、凤凰大道、坝南新区路网等一批城市道路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城市路网结构;启动实施了小春河、烂泥河雨污分流工程、滨江东沿岸截污主管及过江截污主管建设工程、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城区学校扩容改造、兴国中学、人民医院迁扩建、红军子弟小学、五福广场改造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承载能力。

2.着力加快示范镇建设。投入资金4300 余万元,启动实施了高兴统筹城乡发展省级示范镇建设,修订完善了高兴镇示范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各类规划编制;启动了中央苏区烈士陵园、幸福大道、平安路、湖布保障房、高兴中心卫生院迁(扩)建等项目建设;完善了示范镇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站,对所有下放、委托的经济社会管理事项集中到示范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加快推进了中心示范镇建设,着力打造了龙口镇、高兴镇、良村镇、古龙岗镇、梅窖镇和江背镇等一批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公共配套服务比较全面,带动辐射力较强的小城镇。

3.着力打造新型农村社区。按照“四区合一”的思路,全县将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安置区与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移民扶贫搬迁安置区、返乡能人创业示范区进行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打造了枫林田庄上、茶园幸福新村、埠头铭恩新村和长冈合富新村等93个基础设施齐全、管理服务一流的新型社区;同时,积极推动行政审批、社区警务、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和救助、信息咨询等基本公共服务向新型农村社区延伸,不断完善各类配套功能服务。

三、以特色产业增强城镇化后劲。围绕“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的思路,全县坚持把发展城市产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商贸、休闲、旅游等服务业以及工业产业,加快发展生态观光农业,通过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有力促进了城镇化过程中的产城融合。

1.以现代服务业促动城镇化。依托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堪舆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以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毛泽东农村调查纪念园等“六园”为平台,着力打造了融红色观光、传统教育、教学培训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以易经文化为核心,打造了融风水文化研究、风水作品欣赏、风情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三僚国家4A 级特色文化旅游景区;以均福山、灵山和丹霞湖为重点,以杨梅、杜鹃花和脐橙等基地为依托,打造了融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健身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景区。同时,按照“产业兴城、产城一体”思路,规划建设了国兴汽车博览城、国际时代广场、开发区城市综合体、博联商贸城等一批城市现代服务业项目。

2.以工业现代化带动城镇化。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围绕矿产品加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四大工业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了“两园两基地”(即机电产业园、军工产业园,氟化工产业基地、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启动实施了总投资18 亿元、占地9500亩的开发区扩区调区工程,通过调区扩区开发区的总体规划面积由原来的300 公顷扩大至557.79 公顷,工业区域布局进一步得到调整和优化,中心城区工业总量辐射带动不断增强。

改造后的五福广场

3.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城镇化。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抓好苗木花卉、油茶、灰鹅、脐橙等特色农业产业,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示范带。围绕建成一批集现代农业经营展示、农业劳作体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城郊农业,成功引进了埠头塘坝上现代林业博览园、万亩珍稀树种培育基地等一批超亿元农业产业项目,打造了龙口万亩精品苗木基地、龙砂湾高效芦笋基地和官桥千亩蔬菜基地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努力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集聚的中心乡镇。

四、以生态理念提升城镇化品质。围绕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县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精心呵护绿色生态环境,执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准入机制,加大对城市和农村生活环境治理,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以及空气质量监测,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1.努力打造森林城市。以县城为龙头,以中心城镇为重点,重点抓好一江两岸绿化景观工程、拦河坝、湿地公园、城市森林公园等一批城市生态环境项目建设;通过规划建绿、立体增绿、拆墙透绿,基本形成了组织管理到位、规划设计科学、景观保护有力、绿地系统完整、市政设施配套的园林城镇格局。同时,以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小区建设抓手,启动实施了兴江线、319 国道、高兴和鼎龙高速连接线通道绿化提升工程。大力开展以“三清六改四普及”为主要内容的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建设了塘石、长迳等一批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产业兴旺、人文和谐的绿色生态村庄。

2.努力打造低碳城市。按照环保低碳要求,从产业、空间、动力、生活等方面,科学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全面系统地推进节能减排,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居民小区功能,强化新建建筑节能监管,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鼓励引导居民使用节能产品,积极培养城镇居民低碳、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同时,加大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进了全唐盛世无害化垃圾处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建设。

3.努力打造生态城市。全面实施“净空、净水、净土”工程,建立了环保、水利、城管、林业等部门协作配合的联动机制,对工业项目执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机制。以水源、水质保护为重点,强化鼎龙、长冈等水源地乡镇的环境保护,启动实施了小春河、烂泥河等一批污水管网建设,确保了全县饮用水达到安全饮用标准,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同时,充分利用山、水、林、湿地等生态要素,大力实施了潋江国家湿地公园、城郊森林公园、均福山省级森林公园及石吉高速公路兴国段景观廊道等项目,构建了点线面结合的绿色生态体系。

猜你喜欢
兴国县城镇化规划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弟弟会爬啦
规划·样本
赏花海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兴国县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探讨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