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农药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2014-12-07 01:06邹华娇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卷叶氯虫卷叶螟

邹华娇

(福建省农药检定所 350003)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和环境条件的改变,稻纵卷叶螟成为我国水稻的重要害虫,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稻纵卷叶螟主要为害水稻,其次是小麦、粟和甘蔗,还可寄生在多种禾本科杂草上。幼虫缀丝纵卷单张水稻叶片成虫苞,并匿居在叶内取食,剩留一层表皮,形成白色条斑,使水稻秕粒增加,导致减产,甚至无收成。针对2007年1月1日起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全面禁用后,对农业生产和农药生产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为防控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保障农业安全生产,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实施了“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项目”。笔者于2011年按照高毒农药替代项目的要求,探讨了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6种农药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仙游县游洋镇梧椿村中稻田进行,试验地海拔450 m,平地、灰黄泥田,土质为冲积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条件好。水稻品种为岗优1185,生育期150 d。4月20日播种,5月25日插秧,每667 m2种植丛数约13300丛。施药时水稻生育期为幼穗分化4期,长势较好。药前平均卷叶率5.93%、每667 m2幼虫量2.23万头,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

1.2 供试药剂

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美国杜邦公司)、25 g/L多杀霉素悬浮剂 (美国陶氏益农公司)、240 g/L氰氟虫腙悬浮剂 (巴斯夫欧洲公司)、50 g/L虱螨脲乳油 (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100 g/L虫螨腈悬浮剂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500 g/L丙溴磷乳油 (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21个处理,分别为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0 g(每667 m2用量,下同)、10.0 g、15.0 g,25 g/L多杀霉素悬浮剂50.0 g、100.0 g、150.0 g、200.0 g,240 g/L氰氟虫腙悬浮剂70.0 g、100.0 g、130.0 g,50 g/L虱螨脲乳油 50.0 g、75.0 g、100.0 g,100 g/L虫螨腈悬浮剂60.0 g、80.0 g、100.0 g、120.0 g,500 g/L丙溴磷乳油66.7 g、100.0 g、120.0 g,清水对照(CK)。每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 m2。小区间筑小田埂隔离,防止田水串灌。

1.4 施药方法

7月25日在第5代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水稻幼穗分化4期时,用卫士牌WS-16背负式手动喷雾器,配单个空心圆锥雾喷头 (工作压力0.2~0.4 MPa、流量0.65~0.88 L/min)均匀喷雾1次,每667 m2用水量50 kg。施药时田间保持3 cm的水层5 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

1.5 气象条件

试验中前期以多云天气为主,后期以雷阵雨天气为主,温度较高,日夜温差大,露水重,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平均气温28.5~31.7℃,最高气温32.2~37.2℃,最低气温25.4~29.1℃,雨日6 d,雨量21.3 mm。施药当天无雨。药后25~26 h有雷阵雨,雨量5.1 mm,对试验结果基本无影响,药后第2~9 d无雨。

1.6 调查方法

参照 GB/T 17980.2-2000标准要求[1]进行。药后12 d于当代稻纵卷叶螟为害稳定时调查1次。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随机取5丛,即每处理小区查25丛,调查卷叶数和残留活虫数 (卷叶内的虫数),计算卷叶率、有虫率和防效。

卷叶率(%)=调查卷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防效 (%)=CK区卷叶率-处理区卷叶率/CK区卷叶率×100

有虫率 (%)=活虫数 (卷叶内)/调查总叶数×100

虫口防效 (%)=(CK区有虫率-处理区有虫率)/CK区有虫率×100

1.7 统计方法

试验数据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处理,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 (DMRT)法[2]。

2 结果与分析

2.1 保叶效果

卷叶防效结果 (表1)表明,供试药剂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卷叶防效随各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递增。240 g/L氰氟虫腙悬浮剂100 g(每667 m2用量,下同)、130 g及500 g/L丙溴磷乳油120 g的保叶效果较好,防效分别达87.65%、88.58%和86.88%,差异不显著;240 g/L氰氟虫腙悬浮剂70 g,25 g/L多杀霉素悬浮剂100、150 g、200 g,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 g及500 g/L丙溴磷乳油100 g等6个处理的卷叶防效达80.40%~84.57%,差异不显著。

2.2 防虫效果

虫口防效结果 (表1)表明,50 g/L虱螨脲乳油3个剂量处理和100 g/L虫螨腈悬浮剂及240 g/L氰氟虫脘悬浮剂3个剂量处理、500 g/L丙溴磷乳油100 g和120 g处理的虫口防效较好,达83.05%~97.35%;其中50 g/L虱螨脲乳油100 g的虫口防效最好,达97.35%。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氰氟虫腙与丙溴磷虫口防效和卷叶防效均较好,其杀虫速度快、渗透能力、持效期长;虱螨脲与虫螨腈虫口防效明显好于卷叶防效,其杀虫速度慢、渗透能力强、持效期长;多杀霉素、氯虫苯甲酰胺卷叶防效略高于虫口防效,其杀虫速度快、渗透能力和持效期一般。从使用习惯来看,一般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时间分布是两头小、中间大,即1~2龄期施药防治的占3成,2~3龄期施药防治的占5成,3~4龄期施药防治的占2成。对于杀虫速度较慢的50 g/L虱螨脲乳油与100 g/L虫螨腈悬浮剂,防治时间应提前到卵孵化高峰期,即比低龄幼虫防治时间提前3~5 d。从使用安全性来看,6种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无药害。

表1 供试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综合卷叶防效和虫口防效,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 g/L多杀霉素悬浮剂、240 g/L氰氟虫腙悬浮剂、50 g/L虱螨脲乳油、100 g/L虫螨腈悬浮剂、500 g/L丙溴磷乳油可作为替代高毒农药防治水稻稻卷叶螟的产品。建议每667 m2用240 g/L氰氟虫腙悬浮剂70~130 g和500 g/L丙溴磷乳油100~120 g于稻纵卷叶螟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发生期或稻叶初卷期,对水稻整株均匀喷雾1次;每667 m2用25 g/L多杀霉素悬浮剂100~200 g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 g于稻纵卷叶螟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发生期或稻叶初卷期,对水稻整株均匀喷雾1次,若田间稻纵卷叶螟严重发生或有多个发生高峰时喷雾2次,间隔期7~10 d;每667 m2用50 g/L虱螨脲乳油75~100 g和100 g/L虫螨腈悬浮剂100~120 g于稻纵卷叶螟卵孵化高峰期,对水稻整株均匀喷雾1次。在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时,建议不同杀虫剂轮换使用或某种药剂暂停使用一段时间,以延缓水稻稻纵卷叶螟抗药性的产生。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17980.2-2000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2]唐启义,冯明光.实用计算机统计分析及其计算机处理平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卷叶氯虫卷叶螟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蔬菜不好管 这几招专治徒长、黄叶、卷叶
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卷叶象鼻虫的树叶摇篮
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棉铃虫药效试验
卷叶黄精根水提物理化特性及其功能饮品开发探讨
西藏卷叶黄精茎内链格孢属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