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1、COX—2、PPARy联合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

2014-12-08 16:13田艳芹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3期
关键词:原位杂交内瘤上皮

田艳芹

【摘要】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环氧合酶-2(COX-2)、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y(PPARy)、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应用。方法 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主要是HR-HPV)及免疫组化法检测MPC-1、COX-2、PPARy在27例宫颈癌(CC)、36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4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 40例对照组(AA)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①MCP-1在AA、LSIL、HSIL中阳性率分别为77.50%、30.56%、6.52%, 相互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COX-2、PPARy在AA、LSIL、HSIL、CC中阳性率分别为0、47.22%、84.78%、92.59%和0、47.22%、60.87%、77.78%;HR-HPV在AA、LSIL、HSIL和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 44.44%、76.09%、92.59%。对照组与各组间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CP-1、COX-2、PPARy 在宫颈早期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MCP-1、COX-2、PPARy联合HPV检测可作为准确诊断CIN的指标。

【关键词】 免疫组化;单核细胞趋化因子;环氧合酶-2;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y;原位杂交;人类乳头瘤病毒;宫颈上皮内瘤变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MCP-1), cyclooxygenase 2 (COX-2),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y (PPARy), and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Methods In-situ hybridization technique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ere applied to detect the positive expressions of HPV (mainly HR-HPV), MCP-1, COX-2, and PPARy in 27 cervical cancer (CC) cases, 36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 cases, 46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and 40 cases of control group (AA). Results ① The positive rates of MCP-1 in AA, LSIL, and HSIL were 77.50%, 30.56%, and 6.52%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 ② The positive rates of COX-2 in AA, LSIL, HSIL, and CC were 0, 47.22%, 84.78%, and 92.59%. The positive rates of PPARy in AA, LSIL, HSIL, and CC were 0, 47.22%, 60.87%, and 77.78%. The positive rates of HR-HPV in AA, LSIL, HSIL, and CC were 0, 44.44%, 76.09%, 92.59%.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positive expressions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other groups (P<0.01). Conclusion MCP-1, COX-2, and PPAR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arly cervical lesions, and the combination detection of MCP-1, COX-2, PPARy, and HPV can be applied as a precise indicator for diagnosing CIN.

【Key words】 Immunohistochemistry;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Cyclooxygenase 2;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y; In-situ hybridization; HPV;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 全世界每年约有50万新发病例, 20多万人死亡。据统计浸润性宫颈癌5年的生存率仅为67%, 早期宫颈癌为90%, LSIL少部分可消退, 只有极少数没有积极治疗才发展为癌, 以上阶段属于可逆转期。HSIL必须立即手术治疗, 此期属不可逆转的。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分别检测宫颈组织中MCP-1、COX-2、PPARy 蛋白表达水平和 HR-HPV 感染情况, 并探讨各指标间的相关性, 以期为SIL的预防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病理科2010年6月~2014年6月宫颈癌27例、LSIL36例、HSIL46例, 对照组40例, 所有病例均为非孕期有性生活女性, 年龄21~77岁, 平均年龄49岁。病理及临床资料完整。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 2 方法

1. 2. 1 标本切片的制备及诊断 所有标本均用10%甲醛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后制片, 最终有两名资历深厚的医师判断结果。

1. 2. 2 免疫组织 MCP-1、COX-2为兔抗人单克隆抗体, PPARy兔抗人多克隆抗体;SP染色试剂盒均购自迈新生物技术公司, 操作严格按照说明进行。HR- HPV均用相应编号的探针及通用型检测试剂盒, 均购自美国Digene公司。

1.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MCP-1在AA、LSIL、HSIL和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7.50%、30.56%、6.52%、0, MCP-1在CC癌肿内部虽未见阳性表达, 但在癌细胞间质中可见阳性表达。MCP-1在AA、LSIL、HSIL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2 COX-2在AA、LSIL、HSIL和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47.22%、84.78%、92.59%。COX-2在CC中的表达与HSIL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IL与LSI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3 PPARy在AA、LSIL、HSIL和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47.22%、60.87%、77.78%。PPARy在LSIL、HSIL及CC组均有较强阳性表达, 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定位于细胞核, 但表达强度不同。此外, PPARy在HSIL和CC周边部可见到染色程度比癌细胞更明显的间质表达, PPARy阳性细胞在子宫颈癌中呈弥散分布, 在细胞外基质中呈灶状分布。

2. 4 HR-HPV在AA、LSIL、HSIL和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 44.44%、76.09%、92.59%。HR-HPV在LSIL、HSIL和CC阳性率随着级别升高阳性表达率升高(P<0.01)。

3 讨论

CIN是一组与浸润性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癌前期病变的统称, 病因学研究显示,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尤其是HR- HPV持续感染是CIN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1],未感染HR-HPV者几乎不会发生宫颈癌[2]。由于CIN发展形成CC的病程较长, 且各类CIN临床处理方法不一, LSIL患者一般采取定期随访, HSIL患者一般采取Leep术。多年来, 虽说CIN似乎有明确的组织学分级, 但仅根据HE切片对LSIL及HSIL作出明确分级, 不同病理医师在诊断时常存在争议。随着分子学的发展, 证明有些病毒感染的假象容易误诊, 导致CIN诊断不足及过诊断, 因此寻找相对准确诊断CIN的新指标是近年分子学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CP-1、COX-2、PPARy在CIN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1 COX- 2 为诱导型表达基因。HR- HPV原癌蛋白与细胞内肿瘤抑制蛋白 P53 结合, 导致 P53 降解和失活, P53的降解和失活可增强细胞 COX- 2 基因表达 [3]。促使体内c-myb基因表达增加, 从而进一步促进COX-2基因高表达[4]。本研究发现 COX- 2 在LSIL相对AA组中的高表达 , 说明 COX-2增高可能是上皮内瘤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3. 2 PPARy属于Ⅱ型核激素受体, 通过增加体内15-脂氧和酶活性促进脂肪酸转变为类十二烷类物质, 进而提高PPARy介导的转录激活作用[5], PPARy当其被配体激活后, 激动剂可促进P53的表达, 抑制细胞增殖, 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和分化。PPARy过表达在宫颈病变的早期事件中就已经体现, LSIL主要在细胞浆;HSIL部分在细胞浆, 少量在细胞核;CC表达主要体现在细胞核, 同时对CC周边细胞外基质进行了观察, 发现细胞外基质中的PPARy的表达要比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高的多(P<0.01)。临床上检测PPARy有助于SIL诊断。

3. 3 MCP-1是体内免疫、炎症调节因子, 在HR-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病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体上皮细胞感染HR-HPV后, 抑癌基因P53功能受到抑制, 病毒DNA发生某种形式的断裂, 细胞向恶性转化。Hacke等[6]用原位杂交法表明下调MCP-1基因表达, 可引起宫颈上皮细胞免疫耐受, 从而导致宫颈癌发生。由研究可见MCP-1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作用。

MCP-1、COX-2、PPARy在CIN中的相互作用。COX-2、MCP-1在宫颈病变的表达中呈负相关; COX-2 和PPARy在宫颈病变中具有协同作用, COX-2是PPARy天然配体合成过程中的重要限速酶。COX-2在子宫颈癌的表达中起一定的作用, 尤其在宫颈早期病变起重要作用。机体感染HR-HPV后, 可致COX-2、PPARy阳性表达升高, MCP-1表达降低。因此, 由HR-HPV感染可警惕宫颈恶性潜能的提示, 由HR-HPV感染加COX-2、PPARy免疫表型可以准确诊断CIN, 因为MCP-1与COX-2、PPARy、HR-HPV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MCP-1阳性分析可以明确宫颈早期病变的程度, 准确区分LSIL、HSIL, 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防止过诊断及诊断不足, 为临床提供准确的靶向治疗。

参考文献

[1] 郭恩覃.现代整形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367.

[2] 李亚里. 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武警医院, 2012,23(2):93-96.

[3] Haensen G, Krause U, Becker A, et al. Tumor hypoxia, p53, and prog- nosis in cervical cancers. In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 2001, 50(4):865-872.

[4] Ip SM, Huang TG, Yeung SWB, et al. PRb- expressing adenovirus Ad5-Rb attenuates the p53-induced apoptosis in cervical cancer cell lines. European J Cancer, 2001, 37(18):2475-2483.

[5] Willson TM,Wahli W. 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 receptor agonists. Curr Opin Chen Biol,1997(1):235-241.

[6] Hacke K, Rincon-Orozco B, Buchwalter G, et al. Regulation of MCP-1chemokine transcription by P53. Mol Cancer, 2010(20):69-82.

[收稿日期:2014-08-26]endprint

猜你喜欢
原位杂交内瘤上皮
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荧光原位杂交衍生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遗传学中的应用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手部上皮样肉瘤1例
EBER显色原位杂交技术在口腔颌面部淋巴上皮癌中的应用体会
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产前诊断的价值
阴道镜在基层医院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荧光原位杂交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异常及预后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