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疗改革如何让群众满意?

2014-12-11 22:39矢弓
今日海南 2014年3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全民海南

□矢弓

什么都有,不能有病;什么都没,不能没钱。人如果有病还没钱,那可就摊上大事了。有段子酸涩调侃,说有病还没钱的人,就只能小病自我诊断,大病自我了断。医疗改革,如何让群众满意,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刚刚闭幕的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省长蒋定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14年将根据“深化改革年”的部署,推进农村、国企国资、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农垦、教育文化体制、医疗卫生体制和旅游管理体制八项改革。其中关系到千家万户,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更是备受关注,让人看到了一线曙光。

海南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何切入?报告给出了较为明晰的改革线路: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继续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基层综合医改试点,逐步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推进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逐步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推进医师多点执业,鼓励社会办医。

医疗改革的难处在哪?钱!老百姓目前对医疗最不满意的焦点,就是看病难和看病贵。前者是对医疗的发展不满意,后者是对医疗的收费不满意。解决这两大不满意,都要投入。试想,如果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满意便捷的医疗服务,看病的过程中不再关注账单,这样的医改,还能有谁不满意?

历史常常让人产生错觉,爱怀旧的人们似乎还没忘记当年赤脚医生走红的全民医保。不过,人们怀念的只是那时候的看病不花钱,没谁还想回到针灸和草药主打一切的医疗岁月。与时俱进,现在民众的健康意识提高了,医疗常识增加了,看病不再是医生单方面说了算。当然,医院也不再是过去单纯的医院,医生的职责也不再仅仅是治病救人。医疗改革,必须通盘考虑,整体推进。

翻开旧报纸,人们不难发现,海南一直在探索一条让群众满意的医疗改革之路,力求用适应现阶段经济状况的模式,囊括全部人群,让人人都能享有医疗保障,让有病的人不再为没钱发愁,这条路子就是全民医保。

早在2009年8月,海南省政府就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如今,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保,3张大网,已基本实现全民医保覆盖。纳入报销范围的医疗费用越来越多,自掏腰包的越来越少。一些市县还在试点“限费医疗”,不管什么疾病,个人最多支付不超过180元,其他费用的缺口由新农合基金和医院补足。因病致贫,也许正在成为往事。

全民医保保证了医疗经费的来源,但还得有措施保障经费落到实处。查处医疗腐败,海南力度很大。仅2013年,省纪检监察系统通过深挖细查,连续查办了8起医疗卫生系统套取医保资金、贪污受贿、收受“红包”、商业回扣等违纪违法案件。在全省医疗卫生系统开展违规收受“红包”、商业回扣清退工作,共有2055人次向省纪委廉政账户上缴1261.5万元,人均6000元,触目惊心。其中4名违纪数额较大、在规定期限内不主动清退、经核实谈话仍拒不改正错误的医务人员被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雷厉风行,全民振奋,震慑了腐败分子,抑制了所谓的“潜规则”,让有限的医保资金能好钢用在刀刃上。

近年,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音。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统计,近年我国医疗纠纷发生率每年上升22%,中国每年被殴打受伤的医务人员已超过1万人。细心的人们发现,这些极端案例,没有一起发生在海南。

医患关系为什么会紧张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是医德沦丧,还是患者家属刁蛮?医生戴着钢盔就能保护自己?患者家属不医闹就不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患者带刀,医生习武,双方剑拔弩张,这难道是和谐社会应该出现的现象吗?

有专家认为,这些现象其实是医生成了以往医疗改革不成功的替罪羊。早在2010年9月,由海南省综治办、高院、卫生厅等10个部门推动成立的第三方调解机构——海南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仅2011年,就调处终结139起医疗纠纷,无一例反悔。

尽管海南医改步子很大,可面对人民群众的需求,只有步子迈得更大才行。人们期盼,合理分级诊疗模式能缓解看病难,小病就在家门口的社区诊所治疗,麻烦一点的病在当地医院就可以治疗,就是不幸患了大病,也不再会看不上病,掏不出钱。理顺医药价格,有效抑制看病贵,让医院不再为发展发愁,使医生不再背着经济指标,医生回归白衣天使角色。只有医疗改革向纵深发展,让每个人享有医疗权益,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才能让老百姓满意,海南岛才会真正成为健康岛、长寿岛。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全民海南
全民·爱·阅读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怀念海南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