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玉簪记》与《绿牡丹》的佳人形象

2014-12-11 15:38邵美玲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佳人牡丹爱情

邵美玲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在高濂的戏曲作品《玉簪记》中,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佳人形象便是道姑陈妙常,她和书生潘必正之间的爱情是非常深刻的,潘必正为考取功名,不得不离开陈妙常,但是陈妙常对这份感情始终坚守如一。最终潘必正在考取功名后迎娶了陈妙常,结局非常圆满。陈妙常这位佳人在很多方面体现出了不卑不亢、急中生智以及执守于爱情等良好品格。另外,在吴炳的代表作《绿牡丹》中,车静芳与沈婉娥这两位佳人是刻画得非常成功的,在吴炳笔下,她们都是难得的才女,敢于追求爱情,并且通过运用自己的才能与智慧从而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品性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通读全篇《绿牡丹》可知,车静芳与沈婉娥的性格也是有所不同的,车静芳主要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而沈婉娥则更为含蓄。但是无论是车静芳,还是沈婉娥,都是《绿牡丹》中才情兼备的才女。[1]

二、《玉簪记》中的佳人形象之陈妙常

在高濂所著的《玉簪记》中,道姑陈妙常和书生潘必正之间的爱情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且不说潘必正对陈妙常的爱情之坚定、之执著,单凭陈妙常是道姑这一层身份,便可看出在当时旧社会的背景下,陈妙常是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枷锁,执于追求自己的爱情的。

在《玉簪记》中有大量描写陈妙常才貌的句子,其中有一些是从侧面烘托出陈妙常的才貌之出众的。例如:潘必正在初见陈妙常之后,作者便通过“此心羁绊,不忍轻去”这种内涵极其丰富的语言来描绘潘必正的内心世界,以此从侧面衬托出陈妙常的美丽姿容。又如:后来,因为缘分潘必正和陈妙常两人相会,并且渐渐产生情愫。在这一过程中,潘必正先是含蓄,而后在演奏《雉朝飞》表达“无妻之意”的曲子后,便以“露冷霜寒,裘儿枕儿谁共温”的话语来对陈妙常进行挑逗。[2]通过潘必正从含蓄到直露的性格可从侧面反映出陈妙常无论是姿色还是才华都是相当出众的。

高濂在塑造陈妙常这个人物上,虽然运用了一系列的侧面描写来烘托她的姿容、性格以及才华,但是大部分还是运用正面描写。例如:其中非常精彩的一幕,当知府张于湖在上任途中借宿于观中时,因为对陈妙常的姿容起了色意,便趁着下棋时,对陈妙常进行挑逗,而且是得寸进尺,再三挑逗。张于湖说:“……归去洞房更漏用,巫山有梦和谁说?”陈妙常见此直言道:“我意絮沾泥心炼铁,从来不爱闲风月……”[3]后来,张于湖又接着陈妙常的话对其挑逗,但都被陈妙常的妙语连珠将其心思“打道回府”。如:最后张于湖道:“独坐洞房谁是伴?”陈妙常应道:“一炉烟,闲来窗下理琴弦,小神仙。”陈妙常就是如此彻底打消张于湖的如意算盘的。陈妙常虽然是尼姑,但是作为正处于花样年华的女子,并没有撇开七情六欲,她的内心还是非常渴望得到爱情与幸福的。然而面对为人轻薄、无理、城府深的张于湖,陈妙常却表现得如此聪明机智、不卑不亢、不慕权贵等。以上都是陈妙常这位佳人的良好品行。

在爱情里,陈妙常也表现得非常主动。从与潘必正相识,然后请他去喝茶可以明显看出。陈妙常与潘必正相识一段时间后互生情愫,而且感情越来越深。当陈妙常难以控制心里的尘念时,便决定将潘必正告诉女贞观的主持,也就是她的姑母。也就是在这样矛盾的心理中,将陈妙常的人物感情推向了高潮。后来,潘必正进京赴考,不得不背井离乡,但是陈妙常始终在等待着潘必正。但潘必正考取功名后,不忘陈妙常,将其迎娶进门,最终以圆满的结局告终。由此可见,陈妙常对潘必正的感情是执著而坚守的。

三、《绿牡丹》的佳人形象之车静芳、沈婉娥

《绿牡丹》是吴炳的代表作,全书以花碧莲和骆宏勋两人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山东、江南一带有关江湖义士的故事。通读全篇,可以感觉到车静芳、沈婉娥这两位才女非常引人注目。

在吴炳笔下,车静芳、沈婉娥这两位佳人形象显得非常饱满。她们两个人都有着非常出众的才华,知道该如何掌控自己的命运,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虽然在个性方面,车静芳表现得更为活泼开朗,而沈婉娥则表现得更为含蓄,但是她们都打破了旧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惯例。其中,车静芳聪明伶俐、豪爽大方且活泼开朗,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出。吴炳在对车静芳这些优良品质进行描述的时候,往往是通过侧面体现出来的。例如:在《绿牡丹》第四话中,钱妈妈说:“偏偏我家小姐争气,不要说她仪容绝色,那百家诸史,无不淹通;诗词歌赋援笔立成。不是老身夸口,端是饱学秀才考不过她。”通过钱妈妈说的话便能很好地从侧面反映出车静芳和其他女子是不同的,她不但姿色美艳,而且博学多才。[4]又如:“你看她写起字来那副神奇,颠笔狂草,把金钗也抖落在了地上,袖子染上了墨汁,要她脱下来洗一洗,她却不肯。”从中可以看出,和当时的饱读诗书的男子相比较起来,车静芳一点儿也不输气势。另外,在文会上,车静芳的哥哥苦苦哀求她帮他代笔赴会,车静芳一口答应,并且在文会上勇夺第二名。由此可见,车静芳不仅豪爽,而且才华是非常了得的。在文会过后,车静芳看到了榜首柳五柳的诗,非常佩服,于是便对柳五柳暗自许下了芳心。心里有了想法后车静芳并没有就此而停止,而是立马派人去打听柳五柳的情况。等到柳五柳来车家向车静芳求婚,车静芳听到柳五柳的声音后,便对此有所怀疑。因此,急中生智想出了隔离帘会试的择婿妙招。最终,坐在帘子里面做主考的车静芳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辨识出了假才子,并且依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了一个满意的对象。由此可见,车静芳这位佳人不但聪明机智,而且能够依靠自己的智慧掌握自己的爱情与命运。

沈婉娥和车静芳也一样能够依靠自己的智慧掌握自己的爱情与命运。沈婉娥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所以后来造就了她在成长过程中表现的既聪明又端庄。她的性格与车静芳比起来,并没有那么活泼开朗,但也不乏温柔可人。她擅长女工与文藻。为了能够选到称心如意的另一半,她暗自策动父亲创办了文社。在第一次考试中,位列三甲的分别是柳五柳、车尚公、顾粲,且此三人均有意娶沈婉蛾。沈婉蛾便在闺房对三人的考卷进行分析,看到柳五柳诗中的 “苔影上花”,察觉到有“赴柳宅新馆”字样,便对柳五柳的作品颇有怀疑之意,即怀疑他人代笔之作。当看到车尚公的“一朵偏宜剪绿云”时,嗅到脂粉气味,便怀疑为女子代笔而作。鉴于此,她便建议父亲再考一场,结果表明,柳五柳与车尚公的作品均为他人代作,只有顾粲的作品是真材实料,凭真本事入选的。于是,沈婉娥便选择了顾粲做自己的如意郎君。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沈婉娥不但机智聪明,懂得通过诗作判断人,且文学修养以及个人气质一点儿也不输于男子。在爱情里,她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与判断,最终获取了属于自己的爱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综上所述,车静芳和沈婉娥虽然性格上有很大差别,但是她们都是聪明机智,有着独立的见解,能够通过自己的判断,把握自己的爱情,掌握自己的命运的绝世佳人。

四、结语

本课题首先分析了《玉簪记》中陈妙常这位佳人的形象,认识到她具有聪明机智、不卑不亢、不慕权贵的良好品行,并且在爱情上对潘必正始终如一,因为她对爱情的执著与坚守,最终和潘必定结成夫妻,完美地获取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进而对《绿牡丹》中车静芳、沈婉娥这两位佳人进行了分析,认识到车静芳有着活泼开朗的性格、沈婉娥有着温和可人的性格。虽然两位佳人在性格上有所差距,但是她们都有聪明机智、对人对事具有独特见解、能够通过自己的判断把握自己的爱情等方面的良好品行。最终,这两位佳人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让自己的命运如同夏花一样灿烂。

[1]代顺丽.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1):17-19.

[2]王梦.《绿牡丹》的空间叙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8(16):45-48.

[3]代顺利.《绿牡丹》谈片[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1):23-24.

[4]张晓霞.《玉簪记》人物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12):56-58.

猜你喜欢
佳人牡丹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霞映佳人是云肩
“三不够”牡丹节
牡丹的整形修剪
绿牡丹
“牡丹”情
一曲佳人歌,半世桃花劫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