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的灵性

2014-12-11 19:06李兵印
参花(上) 2014年1期
关键词:李兵二十四孝孙儿

◎李兵印

伞的灵性

◎李兵印

写给林口德孝之城的故事

——题记

“石头有精灵吗?”孙儿仰望着奶奶,天真且执着。

“有。”奶奶回答很坚决,坚决得像脚下的南山不可动摇。

南山,是这个小镇独特的风景,一座石建的兴林塔,一条贯穿山间的三百三十二级石阶,石阶两旁耸立着二十四尊石雕的二十四孝。

祖孙二人相互搀扶,沿着通往山顶的石阶边走边聊,每当走到石雕前,奶奶便会停下来,凝神伫立,那种神情近乎于膜拜。或许,奶奶的年龄与这遥远的故事更为接近;或许,奶奶血液里原本就流淌着德孝和善良,才会对这石雕的感悟至亲至深!“孙儿,奶奶今天讲给你另一个故事。”奶奶双手用力握了一下孙儿的手,这是她每次讲故事前的一个习惯动作,旨在让孙儿听得更专注,记得更牢:“在很早以前啊,有一个叫做王裒的孩子,非常孝顺母亲,母亲天生胆小,害怕打雷。王裒的母亲死后,每当下雨打雷,王裒便冒雨守候在母亲墓旁,陪伴着母亲。这个故事感动了世人,一直被后人传颂……”

二十四孝,二十四个故事,被这座小城用石雕的方式记载并传承,它虽是静止的雕塑,却是活着的精灵。奶奶明白:这三百三十二级台阶的起始,排列着二十四孝的长度,然而,这个长度的意义,绝非是用数字来诠释。

仰视,奶奶每每都是这个姿势,致敬内心的神圣!在这个时间里,素有“深林之口”美誉的这个地儿不再雄浑;山,低了;石阶,并不高耸;那些巧夺天工的美景也为之逊色。唯有奶奶心中的魂——荡漾。

奶奶用粗茧的双手轻柔地抚摸着“闻雷泣墓”这尊石像,她似乎在用双手传递着那个感天动地的故事。

东边的云,涌了过来,而露在头顶的太阳正烈。奶奶右手张开了当做拐杖的伞,遮在了被青石雕铸的王裒和他母亲的头顶。“奶奶,这就是您讲给我的闻雷泣墓吗?”奶奶点点头。

“奶奶,要下雨了。”孙子望着从云缝里划出的闪电,催促着。

“知道要下雨,奶奶才来。”从奶奶的语气里,孙儿明白了什么,便朝家跑去。

一阵凉风袭来,继而,更低的云忽然分泌出更大更密的雨滴来……

天雨,滴落在伞布上,敲打出古韵般的韵律,仿佛,把这世界上最唯美,最质朴的语言,凝聚在雨和伞的主题里

雨水,打湿了奶奶的衣衫,奶奶的腿有些抖,可奶奶的腰依然挺得很直。

今天的雷声,似乎比魏晋时期更响,更脆,传承这个词,有了新的解读;那立于天地的闪电,更明亮清晰了“德孝之城”;雨水,在洗礼人们灵性的同时,将善与美根植了大地。

“奶奶——”孙儿高举着一把雨伞,冒着倾泻的雨线,跑来。

奶奶感动了,心痛地望着孙儿,下意识地伸出左手,做出保护的动作,就在离奶奶还有十几米远的距离,孙儿重重地摔倒在地,胳膊被石阶的棱角划开了一条长长的口子。血,汇聚着雨水,化作了一条殷红的血流……奶奶的泪,骤雨般流了下来;可奶奶撑伞的右手,仍在坚挺。冷风中,泪是热的;抽搐的心,是暖的,这一刻,将是一次多么伟大的抉择!

孙儿向上爬着,那是奶奶期待的方向。雨更急,风更大了,或是孙儿没了握伞的气力,或是骤然卷起的风赋予了特殊的灵性,那把原本闭合的伞,忽然被风儿鼓涨开来,旋即,风儿撑着伞,向奶奶飘荡过去……

(责任编辑 徐文)

猜你喜欢
李兵二十四孝孙儿
雕像
墙头上的《二十四孝》
我的『秘密武器』
孙儿元夕赏月记
二十四孝 拾葚异器
武艺 二十四孝图
影子
二十四孝 卖身葬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