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4-12-12 10:38朱海川
决策与信息 2014年20期
关键词:素质土地农民

朱海川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浅谈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朱海川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倡导的,但我国在这一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在这一方面还是有待提高的。本研究通过对现阶段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讨论,然后得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农业;可持续发展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越来越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农业资源,农业发展在我国整体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目前,中国的农业经济在发展中存在这一定的问题,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其一。因此发现并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们研究了在这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法。

1、我国传统农业形式存在的问题

1.1 劳动力相对充足,但是素质却不高。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劳动者的素质关系重大,直接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劳动者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但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农业劳动力的素质令人担忧,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在我国,受教育程度在初中或者初中以下的人员是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主要组成人员,只有不到5%的劳动力接受了高中教育,而上过大学的劳动力屈指可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劳动力素质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占了32.2%,日本为21.1%。另外,高素质的劳动力大多向城镇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而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证劳动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因此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项任务究势在必行。

1.2 农业资源利用充分,在农村甚至出现土地流失现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相信“人定胜天”,无顾忌的对自然环境进行破坏,致使很多地方出现土地流失现象,也有很多农村为积极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号召,大量征占农田建设新农村,而农门们本来的房子却成了空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流失现象。同时我国农村土地被大征用转移用于非农产业建设,大量农民外出打工或在城市“非正式定居”(户籍未随迁),而其名下的土地没有实现合理流转,导致些土地呈现常年抛荒,造成了土地资源被浪费等等,还有好多不合理的的土地征用现象,而我国到现今为止没有科学合理的土地监管制度,致使农业资源的流失,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不是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所倡导的。

1.3 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较慢,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采取利用农业补偿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战略,使大量的农业资金流入工业和城市中,导致农村的发展滞后,农民的收入普遍低于工人和城市人群的收入,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由于我国的科技水平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差距很大,农业机械率普遍低于发达国家。农产品的信息比较封闭,不能及时根据市场的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最终都致使我国农民的收入较低,农村经济落后,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缓慢,进而城乡差距拉大,农村的青年选择离开农村,劳动力减少,形成了恶性循环。

1.4 我国现在的农业经济结构不甚合理。从整体来看,我国的农业结构存在着不合理和趋同的现象,具体表现在经济作物所占的比重过多,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市场决定农民们种植什么。由于农民对市场经济需求变化把握不准确,突显出跟风问题,致使农业产业结构不均衡。农业经济应因地制宜的发展当地优势,

生产特色、优质的新产品,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现在的农业存在的问题是,各个地区的农作物没有一定的特色,且在人们的观念里并没有想过应该有所改变,几乎每个地方种植的农作物都是惊人的一致,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和已存在的供给,仅仅盲目的跟从“大部队”,最终辛苦一年却没有应得的回报。

2.针对传统农业存在的问题,在实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所采取的措施

2.1 鼓励从事农业发展的劳动者进入大学,接受跟高等的教育。为使劳动者的素质有显著的提高,可以控制人口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鼓励从事农业发展的劳动者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在我国,人口的增长过快,这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边缘地区、落后山区,不注意节制人口增长速度,最终陷入越来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之中,从而导致整个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滞后。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力度协调好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经济缓慢发展之间的关系,人口数量多与人口素质偏低之间的关系,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要加强素质教育,控制人口数量,大力普及农业知识,促使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加以提高。

2.2 加强对土地的监管制度,改版观念,节约资源。要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传统观念,遵循自然规律,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要科学合理,保护并善待自然,然后要树立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对资源的使用要节约与珍惜,形成良性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同时,为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土地不被非法或不合理的占用,相关部门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土地的监管和保护,严厉惩罚对土地进行非法占用的个人和企业,加大相关方面的宣传力度,使人们思想上感受到土地的重要性,形成互相监督,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

2.3 在农村实行更多的优惠措施,在农业发展中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为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要对农村采取更多的优惠措施,积极采取措施缩小城乡差距,鼓励农民种地,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和谐发展。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加大治理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的力度。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多借鉴先进国家的治理方法和措施,依靠科技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并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开发,加大了土地的生产效率,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生态、循环的发展过程。组织农民去国外学习,积极引进可在我国开展的农业措施。同时,在农村建设农产品的深加工级副产品回收再加工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可以从本质上提高农民的收入,形成良性循环。

2.4 对农民的作物选择进行一定的引导,协调人口和资源的关系。政府应该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对农民的作物选择可以做出一定的引导,鼓励人们从市场的需求出发选择农作物。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特色,种植当地的特色产品销向其他省份甚至是国外,以此方法体现出每个地区的特色。此外,人口与农业资源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对农业贡献量的加大,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不再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保障了人口与农业资源的协调关系,农业活动是以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的,要有一定的限度,在采取新的措施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保证新的措施不会存在太大的风险,小范围测试后在大范围推广。

结语

农业发展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重大。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找出更好、更加完善的改革办法与措施,使我国的农业发展更加顺利,我们要坚信在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我国的农业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调动全民共同为农业经济贡献力量,并且加大科技的投入,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稳步前进。

[1]夏玉婕.探讨中国农业经济环境现状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1(2).

[2]李佳穗.农村法治问题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农村经济,2011(6).

[3]王亚辉.农业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析[J].现代农业,2011(10).

猜你喜欢
素质土地农民
耕牛和农民
我爱这土地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分土地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