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赋予人大的责任和使命

2014-12-12 16:29山青未
上海人大月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政治责任党的领导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赋予人大的责任和使命

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如同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以及被称之为“第二次革命”的改革一样,当前“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了一个新的、伟大的时代,将再次创作“少年中国”辉煌史诗。

其特点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激发的不是“激情”,而是“井然有序”的“生机勃勃”。

重程序而“井然有序”的人大,必将“生机勃勃”。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等。而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人大处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第一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然赋予人大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

责任。对坚持党的领导担负更大政治责任。法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法律是人类最大的发明。别的发明使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驭自然,而法律使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己。党的十八大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提出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等“四个善于”,等等,表明党对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找到了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加强改善党的领导、巩固执政地位、突破历史周期率这一最优道路及其实践模式。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在“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的“国家政权机关”中,处于“发动机”地位,“一府两院”由其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等,决定了人大是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党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关系党的领导通过法治方式落实,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人大要处理好贯彻党的主张与及时主动向党委反映民意的辩证关系。

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担负更大政治责任。依法治国怎样真正实现人民主体地位?对人大而言,要探索公民有序参与有效形式,探求全面真实民意,处理好“大声强声”与“小声弱声”、多数人利益与少数人利益、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尊重人民意愿与培育公民法治信仰、从发展阶段和国情出发与积极引导人民推动时代发展、党的主张与人民意愿的辩证关系。

政治责任要靠法定职责的落实而落实。如,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人大保证宪法实施既是落实法定职责,也是落实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政治责任。

目前人大最迫切的责任是,不含水分地全面切实依法履行职责,为发展提高人大工作、落实政治责任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夯实基础。

以问题为导向,对照宪法法律规定,按照《决定》精神及其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出的新要求,对照《决定》指出的法治建设仍存在问题,对比人民期盼,梳理履职中问题、不足和差距,细化为项目、责任。如,如何处理好“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与“人大主导立法工作”辩证关系,如何依靠这两者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如何提高“立法先行”能力水平?如何启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监督职责?预算监督如何走向实质性监督?如何加强对政府依法决策、司法改革的监督?如何避开个案监督又能推动司法公正?如何全面切实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如何增强人事任免和选举工作公信力?等等。要找准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这个穴道发力,向障碍藩篱宣战,敢动“奶酪”,让人民实际上有权。

以实效为导向,加强人大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增强履行法定职责操作性,“该出手时必出手”。

以问责为导向,把倒逼与主动结合起来。在增强责任感同时,按《决定》体现的法治精神进行“自我革命”,把人大权力关进法治笼子。细化责任清单,扩大公开,强化内外制约监督,改进选举,拓展接受监督有效途径,让人大工作可检查评估,能倒查问责。

使命。人大在党的领导下,切实依法履职,全面激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其与时俱进,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铺就通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法治台阶,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责任和使命需要顶层设计,也要靠落细、落小来落实,而正是不闪光不耀眼“细小”且“实”的音符,将奏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雄浑磅礴春之声。 (山青未)

猜你喜欢
政治责任党的领导依法治国
支出责任:中央企业对口援藏之政治责任实现的制度逻辑分析①
坚持党的领导
着力破解三大难题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礼赞70年: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
担当政治使命 扛起政治责任 推动主题教育扎实有效高质量开展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县乡人大工作的关键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