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鲜活 形式新颖 虚实结合
——学习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实践与展望研讨会综述

2014-12-12 16:29王莉娟
上海人大月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研究会研讨会民主

文/王莉娟

案例鲜活 形式新颖 虚实结合
——学习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实践与展望研讨会综述

文/王莉娟

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与上海市法治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上海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的实践与展望》专题研讨会,11月12日上午隆重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燕群、部分委员会领导,研究会名誉会长刘云耕、名誉副会长王培生、胡延照、杨定华,会长姚明宝、副会长甘忠泽、孙运时、茅明贵、袁以星、徐季平,研究会秘书长林荫茂,常委会副秘书长徐毅、办公厅副主任项扬、研究室副主任尼银良,市法治研究会会长金国华、副会长徐秉治,以及区人大工作研究会会员、市和区人大代表、特邀专家、记者等128人出席会议。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副会长孙运时主持会议。

名誉会长刘云耕首先致辞。他认为,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和上海市法治研究会联合召开专题研讨会,用主旨报告、案例讲解、专家点评的方式,邀请人大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学习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研讨上海人大工作中的实践问题,在研讨专题和研讨方式上都很有创意,对推动人大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都大有益处。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四中全会对建设法治中国又作了全面部署。本次研讨会,实际是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会和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的推动会。这次研讨会从人大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实际案例出发引发讨论,由实际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与相关方面专家学者加以点评,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次研讨会形式新颖,虚实结合。选取的案例基本涵盖乡镇、区县、市三级人大,也涉及人大各项重要职权;出席研讨会的有现职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也有退休后从事人大工作研究的老同志,邀请了上海从事民主法治建设的专家学者,还有全国和本市人大代表,为人大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动力。

金国华会长作《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化上海民主法治建设》的主旨报告,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第一,依法治国本身包含着民主建设的要求,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是不能割裂的。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是实现民主法治的首要环节。第三,进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深化民主法治建设,率先提高现代化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促进上海的发展。

本次研讨会采用案例讲解、专家点评的方式进行专题研讨。

《人大依法监督,推进阳光财政》案例反映闵行区人大为完善预算审查监督制度,率先制定实施《闵行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办法》,并提出了首个预算修正案,探索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编制方法。全国人大代表樊芸、研究会会员任连友在点评中认为,该案例创新意义在于:一是提前介入预算编制工作;二是将政府预算外资金纳入常委会的监督范围;三是建立常委会对预算的初审制度;四是明确预算草案的细化并提交人代会审查。探索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编制方法,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改革方向和要求,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发挥镇级人大作用》案例反映浦东新区合庆镇人大审议通过《合庆镇关于加强集体资产租赁管理的指导意见》,制定统一集体资产租赁合同的规范文本,及时实施形成了“一企一卡、一村一档、一镇一库”的集体资产租赁管理工作模式和软件系统,提升了镇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及社会治理能力。华东政法大学邹荣教授、上海政法学院杨寅教授在点评中认为:这是一个如何充分有效发挥乡镇人大作用,保证宪法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成功案例。合庆镇人大在履行宪法赋予的职权、充分汇集民意、公正地评估制度运行的结果等方面,完全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

《加强民主立法 不断拓展公民有序参与》案例反映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民主立法的制度化建设,不断拓展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发挥地方立法对改革创新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等方面探索经验。上海交大杨力教授和研究会张凌会员进行了点评,认为:1、地方民主立法实现“程序制度化”的立法新流程,更加强调以程序达成共识及走向法治,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石,是实现良法善治的前提。2、地方民主立法走向“内容精细化”的微创新机制,其根本目标,就是借助于公民有序参与的民主立法,倡行良法决策之机制的必由之路。3、地方民主立法实现“引领和推动改革创新”的目标清晰.就是强调实现地方立法要在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实现“三个统一”,以积极回应各方关切,使法律成为社会认同的最大公约数。

《规范设立代表联络服务机构 为代表履职提供服务保障》案例反映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有序推进代表联络室工作规范化;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代表履职规范化;加强创新实践,增强工作实效等方面经验。复旦大学浦兴祖教授点评时指出:代表联络室是上海的一项创新,还需要从理论实践上深化探索。案例在总结代表联络室的初步经验时,突出“创新、制度、实效”,也蕴含着三者的逻辑关系:管用的创新成果上升为制度,严格的制度运作产生出实效。这一机构设在社区(街道),利于代表“沉到基层”“接地气”,广泛听取社区民意,也利于克服选民“见不到代表,更无从监督代表”的现象。要使人大真正成为“人民的代表大会”,而不只是“代表的大会”,代表与人民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创新满意度测评办法 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案例反映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后通过电子表决器,在“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明确的定性指标中,以一人一票进行选择评议,测评结果当场公布。通过满意度测评的开展,强化了常委会及其组成人员的履职意识,增强了“一府两院”的责任意识,提升了常委会的监督实效。上海政法学院杨寅教授以及研究会周锦尉会员点评认为: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创新满意度测评办法,首先是动真格,事先有认真度、事中有较真度,事后有公开度。其次是从细微处出发,由小见大,取得成效。杨浦人大探索实践的经验,可复制、可推广、可升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实现,既需要自上而下的设计和推动,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响应、实践和探索。探索“满意度测评”一方面为了提升监督实效;另一方面有一种监督结果对被监督对象形成的“压力”,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推进询问常态化、规范化,提高人大常委会审议质量》案例反映长宁区人大常委会从探索性地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开展询问、到逐步推进询问常态化,从试点开展专题询问、到制定《上海市长宁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的办法》,在推进询问常态化和规范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市人大代表许丽萍在点评中指出:1、询问是提高审议质量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询问是委员与代表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询问给政府相关部门以“压力”,是一种很好的监督方式;“询问常态化”必将成为趋势。长宁的经验值得推广。2、专题询问的选题很重要。力求将询问的主题与当前的改革、重大民生问题、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密切结合起来。3、专题询问前需要开展广泛的调研与思考,询问问题才能问到点子上。4、专题询问的制度化、程序化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法制社会的一种迫切需要。

姚明宝会长将会议发言和点评归纳为六个特点:其一,人大工作“与时俱进”要坚持推进“微创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大的框架和原则是稳定的、不变的,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挑战,在具体程序、做法方面作探索调整,可以称为“微创新”。民主立法、拓展公民参与方面就是这个思路。其二,人大工作“与时俱进”要用好已有的法定资源。宪法和监督法都规定了人大的监督形式,如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长宁区的发言很好地提供了他们做法中的新经验。其三,人大工作“与时俱进”要抓住重点,提高监督的有效性。人大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实现国家政权机关运行中的“制度约束”、“制度监督”的功能。监督的重要方面是对“钱袋子”的管控。闵行区人大关于“预算监督”、“阳光财政”方面的积极探索,受到全国人大和各方面的关注。其四,人大工作“与时俱进”要探索对人大所任免官员的监督方式,因为这项监督与“党管干部”的原则有边界“交叉”的情况,实施中有慎重的一方面,但监督中对所任命官员的促动,是各地人大工作实践中所思考的。“满意度测评”就是一种探索,杨浦区人大的实践很有意义。其五,人大工作“与时俱进”要关注人大代表闭会期间组织化、规范化水平的提高,代表联络室是上海的一个创新,巩固发展这一成果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体现。六是人大工作“与时俱进”要眼睛朝下,关注基层人大制度建设。十八大以来,中央重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其中重要一点就在于关注基层。合庆镇人大的经验,值得我们重视。建设“法治中国”,人大工作者是处在“第一线”的。坚决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人大工作与时俱进,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的责无旁贷的主要课题。

最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常委会副主任钟燕群同志作了讲话。她说,今天的研讨会很有质量,很有特点。我从这个研讨会展现的六组案例,看到了全市三级人大对人大制度的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和成就。从老同志和专家、人大代表的点评中,我更感受到大家对中国法治的未来、对上海人大制度创新发展的一片热忱和期盼。整个研讨会精心准备,反映了大家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的最新成果。

钟燕群副主任还充分肯定了研究会三年来取得的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并感谢研究会的老同志积极参与“一办法二规定”的修改讨论,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同时,要求研究会进一步组织会员们学习四中全会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鼓励研究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研究会研讨会民主
中国式民主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波兰睡眠研究会
见证民主法治铿锵前行的力量
日本的红楼梦研究会访问记
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书画摄影作品选登
王国钦《知时斋说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李元洛《诗美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民主制度在军队推行的由来
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