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名迹法源寺

2014-12-12 17:51
北京观察 2014年7期
关键词:北京市政协佛寺佛教文化

文 王 岗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2014年上半年,北京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政协委员和相关专家学者就“加强历史街区保护,完善古都风貌保护机制”问题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研活动。在众多调研中,对佛教文化名迹法源寺的调研有着特殊的意义。

北京自元代以来成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而亦在此时成为了宗教活动的中心,佛寺、道观遍布城乡各地,其中不乏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宗教活动场所,法源寺就是其中的一所。这座佛寺建于唐代,是当时少数的皇家敕建佛寺,称悯忠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许多北京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都与这座佛寺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唐太宗亲征辽东,回到幽州(即今北京)后,即发誓要建造这座佛寺,为征辽阵亡将士的亡灵进行祈祷。又如“安史之乱”的叛乱首领之一史思明曾经在寺中建造有佛塔。再有金朝攻灭北宋之后,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和大批宋朝后妃等,在押送到燕京之后就曾有一些人住在悯忠寺里。金朝又曾经把悯忠寺作为考场,在这里举行过科举考试。元朝初年,江南名士谢枋得被押送到元大都城来,也是在此绝食而死……

到了清代,雍正皇帝亲自为这座佛寺改名为法源寺,认为修行佛法的源头是要精研戒律,故而改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从佛教文化的角度来看,这座佛寺也非常重要,寺中珍藏着大量非常宝贵的佛教文物,又设置有中国佛教图书馆,贮藏有大量佛教典籍。对于这座北京十分重要的佛寺,应更好地发挥其重要社会作用。

其一,佛教自传入中国以后,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宗教流派,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但是,不论是哪个宗教流派(如禅宗、律宗等),都是以劝说广大民众积德行善为宗旨,对于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绝如缕的佛教文化在逐渐恢复。如何发挥佛教组织的积极作用,劝导广大民众积德向善的风尚,抵制邪教对人们的侵蚀,是新时期应该引起社会各界普遍重视的一项思想政治工作。

其二,在北京地区佛教发展的历史上,曾经建立过无数的寺庙。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时间的不断推移,许多寺庙已经废毁无存了。而法源寺作为有着一千多年建寺史的著名佛寺,有着巨大的生命力,一直留存至今,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中国佛教发展的主体脉络。今天北京的许多著名寺庙,如雍和宫、广济寺、碧云寺、双黄寺、嵩祝寺,等等,与法源寺相比,都可以算是小弟弟或者是子孙辈的后来人了。但是,在今天人们的眼中,法源寺的名气和它的历史文化价值相比就相差太远了。因此,如何加大对这座珍贵的古代寺庙的宣传力度,如何更好地展示它的珍贵文化价值,是当前有关各部门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文化问题。

其三,因为人们对法源寺的悠久历史了解不够,宣传其珍贵文化价值的力度也不够,所以对这座著名佛寺的开发利用工作也就存在着极大的差距。目前,到雍和宫、广济寺、碧云寺等著名寺庙中烧香拜佛的人们络绎不绝,在逢年过节时甚至出现人满为患的状况,但是,平时到法源寺参观的人却寥寥无几,门可罗雀。这种状况是与法源寺本身的巨大文化价值不相符的。因此,在保护好历史名刹法源寺的前提下,如何发挥它的社会效益是当前主管部门尤其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北京市政协佛寺佛教文化
诗家与僧家的因缘——唐诗中佛寺上人房(院)书写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于鲁明落马
慈云禅寺国师塔与大运河佛教文化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北京市政协“最具影响力优秀提案”揭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任命专门委员会主任的决定
贵定县城镇建设与阳宝山佛教文化的发展初探
佛教与中华文化发展渊源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