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略眼光识人用人

2014-12-12 22:56缪金华
人民公仆 2014年9期
关键词:人事部门用人刘邦

■ 缪金华

以战略眼光识人用人

■ 缪金华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也就是指每个人都有其所长,有其所短。有的人懂专业但缺少组织领导能力,有的二者兼而有之;有的适合当主官,有的适合做副职;有的适合在基层工作,有的则做机关工作更能发挥作用等等。那么,面对党中央新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面对习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五条标准,组织人事部门怎样才能独具慧眼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呢?具体讲有三点值得注意:

一要唯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识别和选拔人才。陈云同志讲:“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本质概括。人的现实表现是非常复杂的,人的本质和表面现象有时是不一样的,古人云:事之至难,莫如知人。就是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没有比识人更难了。因为有的人嘴里说的不是心里想的,心里想的又不是嘴里说的,一不小心就容易被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人所迷惑。晚清时期,曾国藩善于识拔人才,能观人于微,主张用人要“唯实”,在“广收”的基础上要“慎用”。他举荐和扶持的人才不计其数,大至总督,小至营哨,效果都非常好。所以,了解一个人不仅要考察其过去和现在,而且还要对其未来有个基本的估计,从中把握其发展趋势,可以说,发现人才的价值往往超过了所发现的人才的价值。所以,要识人就不能戴有色眼镜,要实实在在去考察,考察合格要实实在在使用,否则,即使人才就在身边,也会视而不见。要按照“好干部”的五条标准,把确实优秀的同志挑选出来,并委以重任。

二要全面。全面了解一个人,不仅要从各个部分的联系中把握整体,而且要从全局上看局部,再把局部放在全局中去理解。这样才能做到知人善任。如果从上往下看,会把人看矮,相反会把人看高;从近往远看,会把人看小,相反会把人看大。只有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才能够从根本上把握人的本质。再比如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其成员组成的知识结构,要有通才与专业的结合,在年龄上要形成梯次,在气质上要有决断与稳健的结合,这样才能优势互补,增强整体合力。这方面汉高祖刘邦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善于笼络各方面的人才,在他手下有一个由各类贤士能人组成的强大人才集团。他得胜之后,曾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抚百姓,供应粮饷,我不如萧何;指挥三军,功必克,战必胜,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杰,我能恰当使用,所以能取天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所败。”可见,刘邦用人是何等的英明,最终成就大业。新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后,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不能再搞简单的投票和竞争,要按照条例的规定和要求,按照人的不同长处和特点,全面把握,量才使用,为各类人才提供最能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和条件,用当其事,用当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只有这样,才能以一当十,才能事半功倍。

三要一分为二。要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用辩证的观点看人的优点和缺点。人的优缺点是互相联系的,又经常交织在一起,一个人的长处里同时也包含着某些缺点,短处里同时也包含着一些优点,而且其缺点往往又是优点的过分发展。这就要科学分析,正确对待,既要看到长中之短,又要看到短中之长,这样才能客观、全面、准确地识别人和使用人。二是要用“不平衡”的观点看待人的发展。我们知道,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不平衡的,但事物的性质往往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决定的,对于一个人的优缺点来说,如果优点是主要的,就要肯定,如果缺点是主要的,那就否定。在识人用人上,要敢于打破常规,如用“外行”人管内行人,对于那些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来说,我们相信所谓的“外行”会很快转变为内行。三是要用“动态”的观点看待人的发展。就是说不要把人看作一成不变的,而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因为人的各种因素始终都处在一种不断的分解、组合、转化的动态中,看人不可看死,先进可能转化为后进,后进也可能转化为先进,这方面的例子,古今中外非常多。所以,作为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使后进转变为先进,防止先进转化为后进,并使之向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总之,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人才,各级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一定要用战略眼光识人用人,要做到超前谋、大处谋、谋之深;一定要有求才之望,爱才之心,识才之法,容才之量,举才之德,护才之胆;要做新时代的“伯乐”。只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特别是在当今,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现、选择和培养、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巨大作用,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为紧迫和重要。

(作者系陕西省公务员局副局长)

猜你喜欢
人事部门用人刘邦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刘邦:我的脚丫子呀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高校人事部门内设机构设置现状与改革探索
企业人事部门有效推进全员绩效考核的措施探讨
新时期事业单位人事工资档案管理研究
高校工会与人事部门协同共建和谐人事劳动关系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为什么叫“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