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外交的四大亮点

2014-12-12 21:54卜永光国际关系学者
北京观察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亚信倡议外交

文 卜永光(国际关系学者)

2014年是国际形势的剧变之年。乌克兰冲突引发了欧美同俄罗斯的尖锐对峙,冷战阴影在一定程度上回归;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兴起和伊拉克重陷内乱,则意味着世界政治的局部碎片化仍在愈演愈烈。在我国周边,半岛局势扑朔迷离、越南出现反华骚乱、美国加大对亚太的战略投入、少数国家试图“联合制华”等因素也使我国面临多重考验。在复杂外部局势中,中国外交秉持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的原则,努力有所作为,形成了四大突出亮点:

其一,积极的主场外交凸显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5月份,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召开。在我国的推动下,以共同安全为诉求的亚洲新安全观成为各国共识。上海峰会也成为亚信会议史上规格最高和最具开放性的会议,开启了亚信会议历史乃至亚洲安全进化史上的新征程。11月,我国作为东道主顺利承办了APEC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将“互联互通”等本国国家战略融入到地区共同战略之中,充分展现了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上升。此外,获得2016年G20峰会主办权也同样显示了我国作为新兴市场代表性国家国际地位的上升。

其二,频繁的高层出访展现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积极进取特征。王毅外长将“积极进取”视作2013年中国外交“最鲜明的特征”。2014年的中国外交延续并进一步凸显了该特征。一年来,习近平主席7次出访,足迹遍布四大洲的18个国家。无论是三位政治局常委百日内密集出访欧洲,还是最高领导人对蒙古、韩国的“点对点访问”、加强同“金砖国家”的“支点外交”,都表明中国外交“有所作为”的特征更趋明显。

其三,大国良性互动关系的构建蕴藏了我国外交运筹的智慧。2014年的中俄关系迎来了黄金时代。中俄元首年内5次会晤以及多项经贸大单的签订,表明两国之间已形成习主席所强调的“相互借力给力”局面。在中美关系领域,11月的“习奥会”提出从六个方面推进新型大国关系,预示中美之间已形成合作关系相对稳定的“新常态”。在打击伊斯兰国的问题上,我国公开表示对欧美空袭等一切有利于打击极端组织的措施“持开放和欢迎态度”,而在乌克兰问题等复杂的国际冲突中则谨慎表态,没有为了发展对俄关系而走到欧美对立面。这些都充分展现了我国的大国外交智慧。

其四,系列中国倡议走向世界显现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增强。一年来,我国关于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倡议得到了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三大银行”倡议中的前两个已在年内付诸实践,而我国均在其中扮演了核心角色。此外,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设想也已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并得到地区国家的热烈欢迎。该倡议既是按照“亲诚惠容”原则发展与亚欧国家关系的重要依托,也折射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在国际局势剧变和周边安全环境趋于复杂的情况下,2014年的中国外交以刚柔相济为风格,以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更加奋发有为为战略基调,以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合作共赢、坚定维护自身核心利益为主要内容,实现了察势、顺势和谋势的统一。一年来的外交实践表明,我国已不再是国际体系的被动融入者,而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建设者和话语引领者。这不仅为我国国内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

猜你喜欢
亚信倡议外交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IPO前夕引入27名股东抬升估值对赌之下亚信安全恐为“背水一战”
Happy Afternoon Tea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
习近平提出中方四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