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训练对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腿影响效果研究①

2014-12-17 10:39阳小明颉梦宁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30期
关键词:单脚角速度肌群

阳小明 颉梦宁

(东华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人体运动时,会同时受到内力(肌肉的粘滞性、对抗肌的牵引等)和外力(身体中立、空气或水的阻力等)的阻碍,这时候要完成体育动作,就必须依靠人体肌肉的收缩来产生力量,克服各种阻力。人体的运动,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无论是哪个方向的力,都必须要有力量才能够实现。同时由于人体结构的特殊性,身体上下左右肢的使用惯性,容易出现优势侧与非优势侧上下肢的力量效果。其中。

优势侧腿与非优势侧腿在体育运动项目中都发挥着的作用,但任何一项运动不是一用条腿来完成的,非优势侧腿在维持身体平衡方面是必不可少的,两侧肢体相互配合才完成一项运动,要想让运动成绩有超乎寻常的提高,就要增加优势侧腿对非优势侧腿的补充,从而达到所谓的补偿性效应。本文通过对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学生篮板摸高技术动作的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腿力量进行试验效果研究,从中发现力量训练的影响效果,以期更好地为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做铺垫。

1 研究对象

东华理工大学体育学院2011级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学生8名,运动等级为三级。基本情况如表1。优势侧腿与非优势侧腿的力量训练主要是体现在起跳腿的力量方面。

2 主要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图书馆书籍和CNKI,收集有关力量影响效果的研究现状及理论知识,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为文章的撰写做好理论准备。

2.2 实验法

优势侧腿与非优势侧腿的力量训练主要是体现在起跳腿的力量方面,根据力量的体现方式,选择单脚起跳篮板摸高的技术动作进行评定,提前制定实验方案,运用测试仪器ISOMD2000等速测试系统进行测试。对测试学生进行训练前、后的的基本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并最好记录。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一览

表2 单脚起跳篮板摸高训练前膝关节等速向心收缩相对屈伸肌群PT、PT/BW

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实验前后记录好的肌肉收缩的角速度进行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训练前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膝关节力量的差异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单脚起跳篮板摸高训练前不同测速膝关节等速肌力的变化与差异性分析

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大学生单脚起跳篮板摸高动作起跳时膝关节的反应速度进行测试,其中50°/S的速度定为慢速测试,200°/S定为快速测试,用峰力矩反映力量水平,用总功反映肌肉总体工作能力。使用ISOMD2000系统对实验者的膝关节运动做向心收缩时的屈伸肌群力量进行测试,所得到指标:伸肌峰力距(PT)、屈伸肌相对峰力矩(PT/BW)分析同名肌的差异程度,见表2。

表2所测数据在50°/s角速度下两侧肢体的屈肌峰力矩差值为120.1±12.3,P<0.01差异非常显著,说明了单脚起跳篮板摸高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腿屈伸肌的最大力量比快速力量的差异显著。峰力矩值随角速度的逐渐增加屈肌有所增大,而伸肌则逐渐减小。

膝关节的屈肌向心收缩峰力矩与伸肌向心收缩峰力矩比值(H/Q比值)对维持膝关节稳定和防止运动中较弱肌群的拉伤有重要参考作用,同时也影响着运动技术的完成。由表3可知: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膝关节屈伸比没有显著差异,随着角速度的增大优势侧的屈伸比值增大,从单侧肢体峰力矩数值分析,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腿的屈肌力量较弱,在进行力量练习时应区别对待,防止运动损伤。

3.2 单脚起跳篮板摸高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腿在训练前后的力量素质差异性分析

从表4所测数据分析得出:经过力量训练后50°/S角速度运动中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腿屈肌群的峰力矩差值在对D1、D2分析的差值显示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表4所测数据计算出的数值D1和D2分析得到:非优势侧腿D1屈肌P>0.05,力量训练对非优势侧下肢力量训练的效果不显著性;优势侧D2伸肌,P<0.05,训练对非优势侧腿的伸肌影响比较大,增长幅度也比较大,前后对比得出:优势侧的屈伸肌,非优侧腿的伸肌增长效果比优势测更明显;虽然两侧肢体的训练强度和训练方法相同,但是训练中有单侧肢体训练的方法,非优势侧力量增长比优势侧快,从而可以说明力量训练计划的实施对非优势侧有良好的作用。

表3 单脚起跳篮板摸高训练前膝关节等速向心收缩屈肌峰力矩屈/伸肌峰力矩(H/Q)

表4 单脚起跳篮板摸高训练前后膝关节等速向心收缩屈伸肌差异比较

表5 训练前后膝关节屈肌峰力矩屈/伸肌峰力矩(H/Q)

由表5可知:训练后的优势侧与非优势侧H/Q比值比训练前的数值小,训练后优势侧屈和非优势侧腿伸肌伸肌均有显著增长。虽然屈肌有所增长,但是相对伸肌来说差距比较大,所以导致了训练后的屈伸比随角速度的增加增长幅度不大,这一结论的产生与训练计划中采用的训练方法有重要的关系。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训练前在50°/S、200°/S角速度下的篮板单脚起跳摸高技术动作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腿在运动中屈伸肌群的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差异性显著,P<0.05。

(2)训练后篮球专项大学生下肢主要肌群中的伸肌比屈肌增长的快,使膝关节的收缩能力不平衡,弱势肌群在进行高速运动中,由于力量不均衡,要注意训练中的运动损伤。

4.2 建议

(1)注重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腿的协调练习。同步力量训练有助于非优势侧力量的提高,从而可以缩小与优势侧腿力量的差异,最大限度的达到平衡状态,从而创造更加的效果。在训练中对下肢的力量训练可以采用两侧肢体不同的训练手段和训练量,有针对性的对非优势侧腿制定训练计划。

(2)不同部位的力量练习都有相应的训练手段与方法。方法的实施在整体效应对下肢力量有所提高,但相对下肢的各个肌群提高的幅度和速度都不一致,因此更需重视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力量训练。运动等级越高的运动员更应该注意。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郝晶晶.力量素质在运动中的意义[J].科技信息,2007(3):143.

[3]部义峰.优势侧肢体运动技能水平与示范模式对非优势侧肢体复杂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以足球正脚背踢球为例[J].体育科学,2013(4):42-49.

[4]刘玉娇.快速力量训练对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腿力量素质影响效果的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0.

猜你喜欢
单脚角速度肌群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中横摆角速度信号估计方法的研究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中横摆角速度信号估计方法的研究
绝活老人的日常训练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单脚立
高中物理角速度矢量性问题的教学探究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What Is aSplit-second Decision You Made that Changed Your Life
圆周运动角速度测量方法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