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小城镇建设系统性

2014-12-17 12:31冷如新
北京观察 2014年1期
关键词:小城镇集群思路

文 冷如新

强化小城镇建设系统性

文 冷如新

北京市共有182个小城镇,占全市总面积的77%左右,其中31个已纳入中心城范围,43个纳入新城规划范围,其余108个相对独立发展的小城镇中,北京市政府确定了42个重点小城镇。北京市发改委明确提出:正式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小城镇发展基金,引导北京市42个重点小城镇打造成旅游休闲、商务会议、园区经济等五类特色小镇。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北京市政府对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将其纳入现代城镇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但小城镇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进入到某种发展瓶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一定不足。

“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小城镇发展中土地、资金、人才问题较为突出,于是要政策、要资金、要土地等似乎成了地方发展的主要思路。这种被动发展的状态使小城镇发展动力不足。

以项目为切入,缺乏长远科学规划。小城镇发展中“搞钱”主要通过争取“项目”,但项目的产生与实施有时与规划不协调,特别是规划缺乏长远的、科学的研究与设计,使项目依托成为短视行为,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攀比建设等急功近利现象使小城镇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

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由于对市场研究不透,在产业发展方面,小城镇也出现同质化发展倾向,不仅主导产业定位不清,而且与整个区域发展不能形成一体化发展思路,甚至出现“各自为战”的局面。

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使小城镇发展缺乏产业集群的支撑。事实上,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产业,大量产业联系紧密的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聚集,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这种集合通常能够给集群区带来显著的集聚效应,从而形成较强的地方竞争优势,达到聚集与辐射的作用,也符合小城镇发展的初衷。

北京市小城镇发展除借助小城镇发展基金等的资金支持外,还要用系统的思想统一发展步调,形成城乡协调的系统性发展。

首先,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重新审视小城镇发展思路与定位,进一步明确小城镇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切实做好小城镇发展规划,使之符合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

其次,积极培育和打造具有特色产业的产业集群,通过优势产业的互补,进一步形成产业集聚以及市场规模的扩大,由此所带来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劳动力市场的规模效应以及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带来的外部经济。

再次,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公共管理创新,这是确保小城镇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措施。

第四,小城镇发展要秉承可持续性,要坚决摒弃“先开发,后治理”的发展思路,要尊重科学规律,不能以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破坏为代价。

最后,要依法发展。不能因为发展而忽视了法律的制约,对于那些“先上车、后买票”的违规项目必须采取坚决措施予以下马,决不能为减少经济方面的损失而实施变通,将不合法的合法化。这样将失去管理的最后底线,必将导致发展的无序性。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室主任

责任编辑 薄茹 助理编辑 朱生志

猜你喜欢
小城镇集群思路
不同思路解答
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分析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