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感评

2014-12-18 02:02秋叶
英语学习(上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闻闻工作制连线

∷秋叶 评

在这智能手机普及、随处可无线上网的时代,保持通讯的畅通并及时回复邮件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但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要24小时连线,并要不断地去查看并时时回信,结果是使得自己的时间支离破碎,工作节奏严重受扰。网络这把双刃剑往往使得我们难以权衡利弊并无所适从。此外,有些机构的领导甚至借此通讯的便捷随时发号施令,下属也只得随时待命,8小时之外甚至节假日还得紧崩着精神与肉体之弦!曾听说北京某大学的某系主任对其教职员实行“军事化”管理,要求他们手机不得离身,并不时查看邮件,随时听从召唤,一旦有事要在最短时间内火速赶到指定地点,搞得大家苦不堪言。因此,如果法国真的颁布这样的法律,禁止机构或上司在平时晚六点后给员工发邮件打电话,那真是这个被高科技搞得人人疲于奔命时代的最大福音了,相信其影响将如同19世纪下半叶在美国最先颁布并受到全球认同的8小时工作制的劳工法。

8小时工作制最早由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于

1817年8月提出,他还发明了一个口号,“8小时劳动,8小时休闲, 8个小时休息。”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举行大罢工,在他们之中流行的“8小时之歌”唱道:“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8小时工作日。”然而,在这个世界确实已大变样的今天,“闻闻花香、晒晒太阳、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竟再次离我们远去,变得如此奢侈。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竟无情地蚕食掉我们休闲与休息的权利!

文章说,“忙起来并不等同于有效果(Being busy does not equate to being effective.)”;又说,“有人认为他们善于同时做多种事情,这并非实情。我们事实上是在不断地转换注意力,这其实是在增加我们自己的工作负担(Everyone who thinks they’re good at multitasking is wrong. We’re actually multiswitching [and] giving ourselves extra work.)。”此言很有道理。“忙起来”首先要看你在忙什么。那些永远挂在线上的人,他们也许片刻也没闲着,但往往是在浏览或转发各种八卦信息,忙着在社交网站上与人闲聊,或者写些帖子,回复邮件,撰发短信或微博微信等等。说得坦率点,整天处理这些细微琐碎之事,不会比大白天做白日梦更有创造性。有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得出结论说,在网络时代,人们集中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大大减短,因为网络工作中总是有让你分心的东西嵌入。例如,在你进行网络阅读时,网络文本是个超文本,里面布满超链接(hyper-connection),它们貌似传统纸质书的注解,但可以不断深入,以致于有时你根本忘了自己原本阅读的东西了。又譬如,通过网络进行工作时,不断地会有各种东西来诱惑你,且不说门户网站有时时更新的各种新闻,以及像脸谱网、推特网等知名社交网站各种免费功能,即便是在你干正事的同时回复各种随时发来的邮件与微信也会让你应接不暇,耽误工作。难怪文章说,“永远连线意味着我们‘老在工作’,但也意味着我们‘从未充分地工作’。”

目前,大家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所谓“cult of connectivity (连线崇拜)”的负面作用,但似乎还下不了决心果断采取应对措施。在笔者看来,犹豫不决的结果必然是身心俱疲、一事无成,而这确实关系到个人的工作效率、生活质量乃至于幸福指数。因此,作为第一步,我们不妨以林忆莲在歌曲《伤痕》里所唱的几句歌词为原则:“该爱就爱,该恨就恨,要为自己保留几分!”具体地说,一切以自我的实际需要或性情偏好为原则,该上线时就轻松上线,该下线时就坚决下线,同时给自己留出一段不受干扰的“窗口时间”(例如深夜),算是为自己保留的“几分”休息时间。

猜你喜欢
闻闻工作制连线
新语
美丽的蜕变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冰岛试行四天工作制
快乐连线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冰岛试行四天工作制
闻闻,收获的味道
快乐连线
快乐连线
糖果诱惑
警惕“996”工作制催生“过劳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