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钧窑瓷器工艺特征及历史影响探析

2014-12-20 20:27任思音
关键词:发展期元代阶段

任思音

摘 要:元代钧窑瓷器处在钧窑瓷器史的复苏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南北工艺得到最大程度的交流,使得钧瓷得到了品种和工艺的创新发展和延续,并见证了有关宋金元三个朝代的兴盛衰落,受时代历史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征,如器形、胎体、釉色、烧成工艺等。随着元代钧窑瓷器不断的出土、研究,从而更好地加深对元代钧窑瓷器工艺、特征以及历史影响等问题的考证。

关键词:元代;钧窑瓷器;阶段;发展期;特征;影响

中图分类号:J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1-0237-02

钧瓷经历了创烧时期、成熟时期、鼎盛时期,到了元代是钧窑瓷器的复苏发展时期。钧窑瓷器经历了金代从“官用”转换为“民用”后,到了元代钧窑瓷器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由于文献记载匮乏,再加之金钧有的与元钧相似,不易分清,这也成为元代钧瓷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元代钧窑瓷器所处的时期阶段、特征及其带来的影响意义等相关问题和内容进行浅析,以便和大家交流探讨。

一、元代钧窑瓷器在钧瓷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作用

元代重海外贸易,能工巧匠手工业者从业发达。《中国陶瓷史》中说:“钧瓷的烧造虽始于北宋,但钧窑之形成一个窑系,主要在元代。”所以说元钧瓷是在宋、金的基础上,逐步往前发展,是钧窑瓷器的复苏发展时期,在我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元代的钧窑炉数量之庞大以千记,并且窑场主要分布在北方,以河南禹县为代表的钧窑系,由神垕镇为中心,由南向北逐步发展,从河南到河北再到山西更远至内蒙等四省二十七个县都有争相制作、仿制,把宋、金时期的窑场绝大多数恢复并且有了更大的发展。虽然在元代钧瓷已在民间普及成为生活用瓷,但钧瓷的价格还是会比其他日用瓷器要高,所以在窑场内除了烧造钧瓷外,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大部分窑场还烧白底黑花瓷。

二、元代钧窑瓷器的主要特征

元代社会生活对元钧的需求量非常之大,造型也多为百姓日常用具如盘、碗、瓶、炉、盆之类的民用产品,这虽然大力地发展与刺激了钧窑瓷器的生产,但为了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就要考虑生产出经济实用的产品。这也导致了元代钧瓷品种单一,相较宋金而言整个元代钧瓷量大却质粗。元代钧窑瓷器与金代钧瓷晚期胎质胎色比较相似,而元代钧窑瓷器其主要特征如下:

(1)胎体杂质较多,相较宋钧有粗松之感。(2)胎体颜色多呈黄白色、褐红色。(3)敲击时金石声弱多数发闷。(4)胎骨厚重,器型较大,与宋金时期的钧窑瓷器相较之下给人以笨重之感。(5)釉质较粗颜色暗,烧成以后多棕眼和气泡并且釉面光泽度差。(6)釉厚欠匀,过度流釉现象较严重,聚釉产生蜡泪,而釉薄的地方却又露胎,能看到瓷胎上的工艺痕迹如刀痕和轮指。和北宋时期刘庄窑一带的精良之品相比,不论釉色和造型都不可同日而语。(7)施釉一般不会一直到底,圈足宽厚外撇,底足会有露胎,底芯也有露胎,足内胎面常留有尖状痕迹。(8)釉色以天蓝釉、月白釉、蓝釉紫红斑等为主,但其紫红窑变斑看起来较像工匠刻意制作上去的,没有宋钧窑变自然巧妙。(9)元代器物表面所采用的堆塑、镂空等装饰技法在宋金钧瓷中是不见的。

宋迁都杭州后,北方的能工巧匠汇集杭州,钧瓷的制作工艺也传播到了南方,在江南地区仿钧瓷器之风在当时风靡一时。仅在浙江金华地区的铁店窑就发现有元代烧制的仿钧器物20多种,以盘、碗、罐、炉、三足洗、花盆为多。但这些产品与北方钧窑造型不同,其地方特点尤为突出,尤其是浙江金华铁店窑元代钧瓷。

以浙江金华铁店窑元代钧瓷为例:

(1)胎体:坚硬致密。(2)胎体颜色:呈灰黑色。(3)釉色:以天蓝、天青、月白为主。(4)地方特点:紫口铁足、月白釉蓝斑、无带铜红斑彩的。

三、元代钧窑瓷器的存世精品

虽然元代钧瓷和北宋时期的精良之品相比,不论釉色和造型都不可同日而语,但元代钧瓷也有少数精品。如河北省保定出土的钧窑折沿大盆,口径达42.7厘米,月白色釉,红斑多块;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出土的堆花三足大炉,器形大气庄重,胎体厚重,炉颈部麒麟采用堆贴的方式,用兽面装饰腹部,有双鱼耳,天蓝釉温润凝厚,颈部未施釉的方块里阴刻“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铭文,为元代中期至大二年(1309)所造。器体上明确纪年的铭文在钧瓷中是少见的,这也为断定它的烧造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北京市新街口后桃园元代遗址出土的元代钧窑连坐双耳瓶,又称摩羯耳瓶,花口,莲座,造型别致,高达63.8cm。

元代钧瓷在遗址、窖藏和墓葬出土的不少,而首都博物馆馆藏的元代遗址出土的元代钧窑连坐双耳瓶为我国元代钧瓷不可多得的珍品,以此为例来看元代钧窑瓷器的一些主要代表特征:

1972年在北京市新街口后桃园元代遗址出土的元代钧窑连坐双耳瓶(图1),高63.8cm、口径15cm;此瓶胎体厚重,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为瓶、下为座,瓶座相连;口沿为花口,颈间之间附对称的魔羯形双耳,腹部前后两面雕贴对称的虎头铺首(图2)衔环,虎额有黄釉“王”字;瓶座(图3)镂空,座为五壶门,门间为扁柱,柱外起扁突棱,每门上端有一力士,柱棱上端各有一突出兽头,呈五兽驮负宝瓶形状。通体施天蓝色釉,铺首和座上各有两块紫红斑,造型新颖美观,釉色艳丽明快,全国只两件。这件器物从器型高大到堆贴镂空装饰都表现出元代钧窑瓷器的特点,是具有鲜明元代钧窑瓷器特点的代表之作。

四、元代钧窑瓷器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元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元代钧瓷无论是在工艺上、还是在窑炉和原料加工设备上都有所更新,并且使得南北技艺相互交融,促进了陶瓷的发展。根据实地研究和考察后发现,元代的窑炉规模比宋时有所扩大,并且采用了直径达1米多的石磙进行原材料的加工,而且这样的石磙直到建国初期还在沿用。宋迁都杭州后,北方的能工巧匠汇集杭州,钧瓷工艺也随之传播到南方地区,仿钧瓷器风靡整个江南地区。这个时期钧瓷工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延续,并且衍生出很多新的品种,如宋至元时期吉州窑烧出了光彩夺目的窑变釉,景德镇也生产出了高质量的红釉瓷器。明清时期著名的霁红、宝石红、美人醉和郎窑红等瓷器品种,并且宜兴和广窑的釉陶也分别称作宜钧和广钧,而且连景德镇瓷器上的低温装饰也都被称为炉钧釉,这些都可以认为是钧瓷工艺的延续发展和扩大。北方工匠的南迁,带来了北方制瓷的精湛技艺并与当地陶瓷工艺二者结合之后,创造出了更好更新的产品。南北相互交流技艺,促进了陶瓷的发展,也使得南北方的技艺、风俗、审美和文化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进行更好的结合。

——————————

参考文献:

〔1〕首都博物馆藏瓷选[M].文物出版社,1991.

〔2〕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文物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姜黎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期元代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再发展期|宋元明清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虚拟现实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我国天然气进入大发展期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把握最佳发展期,让地理不再艰涩——以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二章为例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