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探讨

2014-12-22 13:43刘旸
创新科技 2014年22期
关键词:转型战略经济

刘旸

(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周口 466600)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探讨

刘旸

(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周口 466600)

本文主要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为分析基础,浅析新动力的发展创新驱动的研究,提出提高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观点,加快实施步伐经济的战略转型.很显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型是研究的重点,

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战略转型;模式探讨研究

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速发展背景下,企业管理日益凸现市场化、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特征。虽然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企业发展随着社会发展逐步推进,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比过去更加雄厚,但不可否认,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很多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暴露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乏,给我国企业经济发展转型敲响了警钟。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和经营成本的上升,市场经济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更加增大企业经营的难度,在经济发展转型期企业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多。加快企业经济发展转型管理创新进程,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这一任务十分尖锐地摆在了我国企业面前。

我国想要继续保持7.5%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必须要调整经济结构。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关系亟待调整。其中,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为重要的是三个方面关系,在路径依赖方应从以资源和投资为导向的经济增长转向创新导向,在结构转变方面应从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共同主导,在福利改善方面应从以效率优先的收入分配的取向转向效率和公平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取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解决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矛盾和增强国民经济抗风险能力的紧迫而又重大的战略任务。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

1 当前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型的内涵及意义

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型是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巩固和扩大内销的必由之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回暖的大环境下,为了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我国应该调整需求结构,借此提升我国经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面对世界经济的深度变革和调整,在全球经济扩张的变革中,我国除了积极加入到国际竞争中,还要抓住中国发展战略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型,深入开拓国内需求市场,有效落实扩大内部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扩大经济发展空间。开拓中国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密切与时刻进行调整经济科技发展的国际化趋势的战略,形成同家经济发展新引擎,赢得了国际市场认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型,既影响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型必须贯穿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运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型并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还要解决一系列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经济和资源,经济和环境,经济和文化的各个层面,不断创新发展模式,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皆相处,国内国外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

2 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型的制约因素

目前,虽然国际经济呈现逐渐复苏趋势,但全球经济发展普遍表现疲软,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趋势,经济运行依然令人担忧,面对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型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技术落后

目前,由于我国技术创新受到了技术的强制约束,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作为技术进步的主体,我国企业目前自主创新能力总体较差。

2.2 资源环境制约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是我国目前在经济方式战略转型中面临的共性矛盾。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能力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在世界范围内呈现扩大的态势。其主要表现为:大气环境制约、水利资源制约和自然资源制约,高速的发展下带来的各种弊端不能同步治理。

2.3 经济结构制约

我国的经济结构制约在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存在布局不合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其表现有过于重视生产能力的提高,生产资料耗费比重较大。我国三大产业机构面对中国内外环境复杂趋势中,农业占比逐渐下降,工业迅速崛起,目前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

3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型对策研究

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型中,需要加快调整我同产业结构,紧紧抓住当前机遇,加快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提高经济发展和效益,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以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把握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3.1 扩大内需,推动我国投资、出口、消费的平衡

一直以米,作为惟动我国经济发展动力的战略优势主要是投资、出口、消费,三者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单纯靠投资拉动中国经济对我国经济是一种包袱,强调拉动内需反应我国消费作用不足的失衡问题。要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转变发展现念,以扩大我国消费市场这一战略转型为出发点,尽快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政策机制,逐步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3.2 加快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催生新兴产业

改革需要新思想,需要新理论的引领,加快产业升级,首要任务就是通过科技创新催生新兴产业,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逐步培育新兴产业规模,激发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统领全局观念,坚持把走出危机,打造新一轮新兴产业经济繁荣作为根本途径。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战略模式,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努力提高技术改造,推动传统工业的转型,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3.3 改革和发展城镇化建设

中国的经济巳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必须推动城镇化发展进程。人口城镇化将激发强劲的内情潜力,推进城镇化建设,需要加大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同时思考如何改善经济的供给,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作用。光靠剌激无供给需求,经济增长将是不持续的。同时,在确保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必须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高创新驱动。新时期下,全国的企业都面临着改革和转型,为了让企业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适应现当代经济发展的步伐,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要注重战略转型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因此,企业的管理者要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抓好、抓准发现企业的发展机遇,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让企业走向高速、稳定、可持续的道路,进而实现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提高经营效率,从而使经济利益最大化。总结过去的经济发展经验,不难发现,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道路与方式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相统一的。在完善市场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模式的道路上,首先在经济制度上完成了数次改革。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我国企业迅猛发展的态势,这都要求企业经济管理方法要做出相应的转变。固步自封、纸上谈兵是完全不能达到企业经济转型持续发展目标的企业要想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葆活力,就必须要创新企业经济发展转型经营的方式、方法,以此来保证企业经济利益的获得。当前,企业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是企业赢得进步的关键因素,企业可以在在转型中找到企业的真正价值。

4 结语

新时期下企业经济转型发展战略模式必定会承担一部分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企业创新的方向是成为社会标杆,从而可以引领社会潮流,城为行业内典范,最终实现企业经济发展管理的良性循环。另外,只有在创新中企业才可以谋求进步。只有向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通过多种形式的管理手段的结合,才能保证在不同背景下,企业的经营战略转型管理同企业发展战略向匹配,才能增强企业竞争力,才能使企业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1]李玉庆.浅谈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J].中国外资,2013.

[2]马长海.新经济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变的重要性研究[J].经济视野,2013(1).

[3]余海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我国转变经济方式的必然选择[J].现代商贸工业,2011(7).

[4]宋铁波,曾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化进程与企业战略反应[J].学术研究,2012(3).

F822.0

A

1671-0037(2014)11-10-2

刘旸(1977.1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转型战略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