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长远发展重振“浙南油库”雄风
——对加强莲都区油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2014-12-23 13:35
浙江林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莲都区茶油油茶

立足实际长远发展重振“浙南油库”雄风
——对加强莲都区油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撰文/吴丽友

莲都区素有“浙南油库”之称,油茶是该区传统木本油料经济林。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品种混杂、管理粗放、加工落后导致油茶林面积锐减,茶油产量连年下降,经济效益与柑橘、板栗等经济林相比要差很多。油茶纯林面积从历史最高33万亩,到2007年底仅剩12.2万亩,减少了63%。

2009年,我国将油茶产业纳入国家粮油安全战略,各级政府也对油茶产业加强了扶持,使其重获生机。莲都区政府把油茶产业发展作为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抓手着力推进,该区油茶林面积开始增加,经济效益逐步提高。自2009年油茶产业转型升级以来,全区通过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提升油茶种植效益,不断鼓励、支持农户合理流转油茶林地使用权或合作开发,创新油茶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及土地整治、粮食套种等项目,提高资金帮扶力度,连续实施油茶产业提升项目和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共完成油茶基地建设约2.22万亩,其中新品种造林约1.21万亩,低产林改造约1.01万亩;建设油茶良种繁育基地60亩,年培育油茶良种苗超过120万株;注册油茶加工企业5家;成立油茶产销专业合作社15家,有社员650名,带动农户4660余户,带动基地3万多亩。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2013年全区生产茶油571.5吨、茶粕3100吨,产值达3901万元。

为深入了解莲都区油茶产业现状,促进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笔者近期跟随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了油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立足现实发现问题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莲都区油茶加工难和产品滞销问题目前虽已得到初步解决,但油茶产业的振兴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诸多考验。

种植零散、粗放,效益低下。目前该区油茶生产经营除新建的基地外,基本还采用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由每家每户分散经营。农民人均油茶纯林面积只有0.48亩,大多为20世纪60年代营造的老、疏、残油茶林,品种混杂。农户对油茶林的管理缺乏有效投入,林内杂草、灌木丛生,通风透光差,林木生长环境恶劣,茶油产量低。

基础设施欠缺,成本增加。该区的油茶产区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油茶园中的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欠缺,油茶生产主要靠人工,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近年来,农村主要劳动力长年外出,留守在村里的以“老弱病残”为主,文化水平低,对油茶种植新技术很难掌握;同时,劳动力工资上涨快也增加了油茶的栽培成本,影响了经济效益。

加工技术落后,带动乏力。目前,丽水处州山茶油开发有限公司的深加工能力不强,产业链短,产品较为单一,以食用精制油和生物农药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莲都区其他油茶加工企业均为分散的“小作坊”,加工工艺采用民间传统的“液压式土榨法”,对茶枯饼、茶壳等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该区现有的油茶产销专业合作社规模偏小、运行不规范,社员间利益机制不健全,带动农户发展油茶产业的作用不强。

产销监管不佳,令人担忧。目前,莲都区油茶产业在生产、加工等环节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对茶油的食品安全检测不够广泛、深入。在油茶籽的开采时间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莲都区每年都会出现有农户在油茶籽不够成熟的情况下抢先采摘的现象;个别经营者为获取政府相关补助,毁坏长势、效益不错的老油茶林或其他果林来建设新基地;有的油茶基地大量使用草甘膦等农药,农药残留问题让人担忧;个别加工企业在茶油制作过程中掺入其他种类的食用油,降低了群众对莲都茶油的信任度,影响了相关产品的销售。

找准对策长远发展

当前,莲都区油茶产业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积极采取以下对策,重振“浙南油库”雄风。

加强领导,编制规划。区政府应切实将油茶产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对乡镇及相关部门在该项工作中的考核力度,确保莲都区油茶产业有序发展。林业主管部门要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项目监管小组,配备专职人员,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深入调查,摸清全区油茶产业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空间,编制油茶产业发展规划,以此引领并推进油茶产业科学发展。

整合资源,强化扶持。有关部门要认真制定产业扶持政策,一、二、三产统筹兼顾,多轮驱动,加大对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区政府应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油茶生产、加工和销售,既要扶持新基地,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也要帮扶老油茶林改造;既要盯紧种植环节,也要关注后续管理及销售、加工环节。二是做好项目包装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尽量将本地油茶产业列入国家及省级林业重点工程。三是整合农业、国土等部门的政策资金,扶持、引导林农利用土地整治、老果园改造等项目的空闲地块种植油茶。四是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给予油茶深加工企业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合力支持油茶深加工及相关产品的销售。此外,要完善扶持条件和措施,从严查处破坏林地套取政府补助的行为。

改进技术,优化服务。品种退化、疏于管理、缺乏精深加工是油茶经济效益低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油茶经济效益低,目前很大一部分农民对种植油茶兴趣不大。因此,相关部门要制定并完善油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着力培育、推广油茶良种,抓好油茶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展示油茶新品种高产量、高出油率、低病虫害的特性,引导农民算好油茶“经济账”,打消他们的顾虑;要推进油茶基地的道路建设及水利设施改造,加强基地管理,规范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稳定油茶产量和品质;林业科技人员要根据农民的需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推广与服务,指导农民在适宜的土壤上种植油茶,避免因盲目种植造成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的浪费;可以以区政府通告的形式,发布油茶籽开采的统一时间,避免农户过早采摘。

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发展油茶产业,是国家站在维护粮油安全、改善群众膳食结构、提高百姓健康水平的战略高度提出的。专家指出,茶油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好的食用油,具有清热化湿、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力等多重功效,主要指标优于橄榄油。目前,一些基层干部对油茶产业的战略地位认识不深,大部分百姓对茶油产品的保健功能缺乏了解。各级政府对此应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各类媒体,一方面积极宣传中央和省、市相关政策,阐明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意义,引起基层干部重视,引导农民大力种植油茶,另一方面向全社会普及茶油产品的独特保健功能,为油茶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创新机制,规模经营。要按照“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油茶林地资源流转机制,鼓励种植大户规模化种植及企业、专业合作社集约经营。一是引导油茶加工企业与农民联建原料基地,农民以林地入股,与企业开展股份合作,实现企业和农民的“双赢”;二是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以油茶专业合作社的形式,统一组织油茶苗供应、生产资料购买、技术培训、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治和产品销售;三是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民间资本投向油茶基地开发和油茶加工经营。

创建品牌,拓展市场。要壮大油茶加工企业,引导企业加强对油茶制品市场需求的分析、预测及新产品的开发、研究,科学实施营销活动;要注重品牌培育,树好“莲都形象”。目前,该区虽有“六江源”、“处州山茶油”、“联济山茶油”等品牌,但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与油茶重点产区的地位不相称。油茶加工企业需进一步提升品牌意识,杜绝掺假,提高产品质量和营销水平;有关部门也有待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监管水平和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净化茶油市场,培育地方品牌。

猜你喜欢
莲都区茶油油茶
日出
油茶种植技术措施与油茶作物发展前景分析
油茶种植市场展望及营造林技术探究
林安娜 茶油飘香 绿色扶贫
莲都区油茶新造林项目(第一批)180亩通过验收
家乡的油茶
茶油果
茶油飘香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
奋进吧碧中
——莲都区碧湖中学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