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艾灸对运动员赛前强化训练运动性疲劳的影响研究

2014-12-23 02:16邹秋英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训练组睾酮艾灸

王 彬,邹秋英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体育科学系,湖南 娄底417000)

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训练中无法避免,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疲劳不能恢复的训练是有害的训练。只有在产生运动性疲劳后及时有效恢复,才能获得超量恢复,提高运动成绩,反之,如果运动性疲劳不能及时恢复,则会造成过度训练,运动员运动能力降低[1]。如何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成为近年来运动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由于穴位艾灸法无创伤且几乎没有副作用,所以穴位艾灸疗法逐渐受到关注。本实验首次选取神阙、足三里、涌泉穴这三个常用穴位进行艾灸,观察对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影响,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科学系定向越野运动员在赛前强化训练期间运动性疲劳的改善、消除以及定向越野训练工作提供科学的方法、手段和理论支撑。若穴位艾灸疗法对定向越野运动员训练产生的运动性疲劳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就能有效提高我系定向越野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效果,为比赛取得进一步的好成绩打好基础,并且可以考虑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科学系其他运动队甚至其它体育院校运动队中推广。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穴位艾灸对运动员赛前强化训练运动性疲劳的影响

(二) 研究方法

1.实验分组

随机选取定向越野队员男女各20 人,按每组10 人随机分为四组:男性训练组、男性训练+艾灸组、女性训练组、女性训练+艾灸组。

2.训练方案

为迎战全国大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进行赛前集训,时间为45 天,第一阶段为恢复性体能训练,时间持续12 天;第13-32 天为加大训练量的强化体能训练,最后10 天训练量减少,以野外技术训练为主,以上各阶段均上午和下午各训练一次;休息3 天后参加比赛。

3.穴位选取

在中医记载中,神阙穴能够“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足三里有“健脾扶阳、培土化元、补中益气、温中散寒、补肾养肝、强壮全身”之功用;而涌泉穴是肾经的首穴,同时也是全身穴位的最下部,可“引气血下行,功擅主降”,是升降要穴。神阙、足三里、涌泉三穴都属于人体最重要的养生穴位,这三个穴位分别位于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少阴肾经之上。

4.实验方案

训练组正常训练,不进行穴位艾灸;训练+艾灸组运动员每天训练,且训练后进行三个穴位的艾灸。在艾灸时,运动员取仰卧位,选艾条将其点燃后插入艾灸盒,固定在神阙、足三里、涌泉三处穴位,双侧穴隔次交替施灸,艾条距穴位2-3cm,以受试者能够耐受为度,灸至局部皮肤潮红;各穴均灸10 min,共60 min,实验时间从第13 天强化体能训练开始,持续到第32 天强化训练结束(强化训练期间易引起运动性疲劳,此时结束穴位艾灸更有利于观察穴位艾灸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共计20 天。实验前1 天,四组运动员早晨六点空腹在娄底市中心医院抽血,离心后分离出血清,进行血清中运动性疲劳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血睾酮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皮质醇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肌酸激酶测定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法,乳酸脱氢酶测定采用乳酸-丙酮酸连续监测法,试剂盒由深圳市锦瑞电子有限公司提供,并取唾液用PH 试纸测定唾液PH 值。实验后(第33 天)进行相同指标相同方法的再次检测、记录和收集。

(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 统计软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前和实验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训练组和训练+艾灸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各指标统计参数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取P <0.05 为显著性差异,P <0.01 为非常显著性差异。

二 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实验前后穴位艾灸对运动员唾液PH 的影响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唾液PH 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运动员身体PH 值[2],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唾液检测作为机体生化指标检测的一项重要手段,且运动研究工作者也将唾液检验作为一种方便有效且可以长期操作的检验方法[3]。长时间剧烈运动后,人体内乳酸生成量增加,乳酸解离后产生氢离子,使血液PH 值降低,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中,身体产生大量乳酸,如不能及时分解或排出体外,堆积在身体内,就会影响到运动员唾液的PH 值,使唾液PH 值也随之降低。

表1 男性唾液pH 指标统计表

表1 男性唾液pH 指标统计表

注:#实验后与实验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训练组和训练+艾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

组别 n 实验前 实验后训练组 10 7.150±0.0527 6.050±0.0972#训练+艾灸组 10 7.100±0.1247 6.990±0.1370*

表2 女性唾液PH 指标统计表

表2 女性唾液PH 指标统计表

注:#实验后与实验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训练+艾灸组和训练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

组别 n 实验前 实验后训练组 10 7.100±0.0943 6.080±0.1476#训练+艾灸组 10 7.060±0.1430 7.010±0.1197*

体液乳酸含量能体现定向越野运动员是否处于运动性疲劳。史曙生观察到艾灸可以明显降低运动时机体血乳酸的含量,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台阶指数,并且在艾灸的频率上隔日用灸与每日用灸对血乳酸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别[4]19。江红轲也报道艾灸可以有效降低由于运动造成的血乳酸生高水平[5]。从表1、2 可知,男女四组运动员在实验前唾液PH 值大致相同,无明显差异(P >0.05);实验后,男女四组运动员唾液PH 值相比实验前均呈下降趋势,且男性、女性训练组实验前后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提示强化训练后唾液PH 值下降,强化训练过程中产生了乳酸等酸性物质。男性、女性训练+艾灸组实验前后无明显差异(P >0.05),男性、女性训练+艾灸组与训练组比较唾液PH 值呈上升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 <0.05),提示穴位艾灸能使唾液PH 值基本维持在一定水平,防止体液里乳酸过度产生。在定向越野运动员大强度训练期间,穴位艾灸神阙、足三里、涌泉三穴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员机体乳酸分解代谢能力,降低体内酸性产物含量,提高运动员唾液PH 值,从而改善运动性疲劳对运动员的影响。

(二)对运动员赛前训练强化期血清乳酸脱氢酶的影响

在耐力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缺氧或剧烈运动使肌肉局部血流相对不足时,肌肉通过糖酵解反应得到能量,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丙酮酸转变成乳酸为糖酵解的两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乳酸,乳酸的增多使肌肉PH 值下降,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生化变化,是导致疲劳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运动疲劳时,乳酸是否能够及时消除十分重要。乳酸的降低与消除有赖于LDH 的参与,LDH 活力升高提示乳酸生成量增加,需要更多LDH 参与清除乳酸,延缓疲劳的产生。Rose 报道运动员在马拉松运动后,血清中的LDH 活性升高[6]。李志英等对51 名健康男子进行不同强度的运动后,发现血清中LDH 活性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升高[7]。史曙生证明运动后,单纯运动组小鼠乳酸脱氢酶活力有了显著增强[4]20。李晓玲实验结果[8]显示,大强度耐力运动训练造成大鼠的某些组织损伤,使LDH 逸出,导致血清LDH 活性升高,而大鼠训练+艾灸组与训练组相比,血乳酸有极显著性下降,所以艾灸能促进血乳酸的及时清除。

表3 男性血清乳酸脱氢酶指标统计表(单位:U/L)

表3 男性血清乳酸脱氢酶指标统计表(单位:U/L)

注:#实验后与实验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训练+艾灸组和训练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

组别 n 实验前 实验后训练组 10 143.780±17.5698 221.890±10.4458#训练+艾灸组 10 135.810±7.6008 191.250±8.1207#*

表4 女性血清乳酸脱氢酶指标统计表(单位:U/L)

表4 女性血清乳酸脱氢酶指标统计表(单位:U/L)

注:#实验后与实验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训练+艾灸组和训练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

组别 n 实验前 实验后训练组 10 136.490±10.1657 204.180±8.4039#训练+艾灸组 10 127.260±5.6502 164.460±6.1172#*

从表3、4 可知,实验前与实验后比较,各组定向越野运动员血清LDH 均显著性上升(P <0.05),提示各组强化训练期均产生血乳酸。实验前,男、女性训练组与男、女性训练+艾灸组LDH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实验后,男、女性训练+艾灸组与男、女性训练组比较LDH 下降明显,此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运动员血清LDH的变化与上述唾液PH 值的变化趋势一致,组间差别更具统计学意义。实验证明:艾灸能减少男、女性定向越野运动员血乳酸的产生,防止LDH 过多地溢出,减少组织器官的损失,从而消除运动疲劳。

(三)对运动员赛前训练强化期肌酸激酶的影响

人体骨骼肌、心肌、脑中都含有肌酸激酶(CK),尤其骨骼肌含量最为丰富,占全身总量的96%。CK 在肌肉收缩中十分重要,它能催化ADP+CP—>ATP+C 的反应,以保证肌肉剧烈收缩时的能量供应和运动后ATP 和CP 的再合成。正常时,血清CK 是由骨骼肌和心肌细胞透过细胞进入血液的结果,其数量很少。人体在高强度剧烈运动后,血清CK 的活性明显升高。史曙生等观测到,艾灸可以显著降低运动员运动时机体血清CK的活性,提高机体运动时的适应能力,减轻运动性疲劳[9]49。顾一煌等观察艾灸对力竭运动小鼠血清CK 的影响,结果显示艾灸能有效地降低力竭运动小鼠的血清CK[10]。随着运动时疲劳程度的加深,CK 的活性会持续升高,一定范围内CK 活性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运动时的疲劳程度。

表5 男性血清肌酸激酶指标统计表(单位:U/L)

表5 男性血清肌酸激酶指标统计表(单位:U/L)

注:#实验后与实验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实验后与实验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训练+艾灸组和训练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

组别 n 实验前 实验后训练组 10 134.540±8.0901 221.920±10.4367#训练+艾灸组 10 134.390±4.3674 195.200±5.3779##**

表6 女性血清肌酸激酶指标统计表)(单位:U/L)

表6 女性血清肌酸激酶指标统计表)(单位:U/L)

注:#实验后与实验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实验后与实验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训练+艾灸组和训练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

组别 n 实验前 实验后训练组 10 73.320±5.7395 185.990±11.1624#训练+艾灸组 10 73.540±5.5917 167.600±6.4527##**

从表5、6 可知,各组血清CK 实验前与实验后比较均有明显上升(P <0.05),且男性、女性训练+艾灸组实验后CK 非常显著性上升(P <0.01),提示强化训练后,肌肉频繁收缩做功,血清CK 生成量大幅增加,以促进ATP 和CP 的再合成,肌肉势必会产生运动性疲劳。实验前,男、女性训练组与训练+艾灸组对比,血清CK 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后,男、女性训练组+艾灸组血清CK 含量均低于男、女性训练组,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实验证明穴位艾灸能减少男、女性运动员血清CK 的生成,缓解运动性疲劳。其可能的机制是:运动时剧烈的震荡、细胞内代谢产物积累、渗透压升高、缺氧、供能不足,以及自由基的毒性作用等,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膜出现暂时的变化或损伤,CK 释放入血。其次是运动使肌细胞损伤,尤其是肌肉牵拉的机械性损伤对细胞的损伤较为严重,CK 释放增加[11]。

(四)实验前后穴位艾灸对运动员血睾酮的影响

运动员体内睾酮水平的高低可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机体的运动水平。睾酮是人体主要的雄性激素,长时间高负荷的运动训练,可导致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常常表现为运动性低血睾酮,是机体运动能力下降和疲劳消除延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曾凡星等研究证明长时间运动及反复进行大强度运动,可导致体内血睾酮含量下降[12]。王家祥等观察穴位艾灸对男性运动员血清睾酮的影响[13],结果显示艾灸法有助于调整男性运动员雄性激素分泌,提高血睾酮水平,有利于运动疲劳的恢复。李兆伟等报道,武术运动员艾灸后,男、女艾灸组实验后的血睾酮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14]。

表7 男性血睾酮指标统计表(单位:ng/ml)

表7 男性血睾酮指标统计表(单位:ng/ml)

注:#实验后与实验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训练+艾灸组和训练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

组别 n 实验前 实验后训练组 10 6.4260±0.37866 4.2150±0.24523#训练+艾灸组 10 6.3390±0.31331 5.4740±0.35647#*

表8 女性血睾酮指标统计表(单位:ng/ml)

表8 女性血睾酮指标统计表(单位:ng/ml)

组别 n实验前 实验后训练组10 0.3720±0.02251 0.1590±0.02470训练+艾灸组10 0.3640±0.02459 0.2910±0.03213

由表7、8 可知:各组运动员血睾酮值实验前与实验后比较均有下降趋势,且男性训练组实验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 <0.05),提示为期20 天的强化体能训练能降低定向越野运动员血睾酮水平。实验后男性训练+艾灸组血睾酮值高于男性训练组,且差异显著(P <0.05),提示穴位艾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血睾酮水平的下降,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产生。男性训练+艾灸组实验前后对比,血睾酮水平下降依然显著(P <0.05),但下降的幅度比男性训练组实验前后对比的下降幅度要小,提示艾灸神阙、足三里、涌泉三个穴位可能还不能完全缓解血睾酮水平的降低,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良性作用,是否是选穴原因还是持续时间原因,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艾灸影响男运动员血睾酮的作用机制[15],可能与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 轴)的功能紊乱和失衡有关。女性训练+艾灸组与女性训练组实验前后及这两组实验后比较均有上升,产生了良性影响,但不具统计学意义,有可能是女性体内血睾酮含量基数低,且女性的雄性激素分泌不具有HPG 轴的反馈调节,卵巢分泌的雄激素一定程度上通过SHBG(性激素球蛋白)的合成量与激素代谢廓清率来调控,艾灸能否缓解女运动员血睾酮降低及途径与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五)实验前后穴位艾灸对运动员皮质醇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运动应激首先引起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的活动增强,血液中皮质醇含量明显上升,加速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以适应运动的需要[16]。皮质醇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分解,抑制其合成,皮质醇过多会引发思维不集中、烦躁、焦虑等症。有实验证明,去除肾上腺的动物肌肉松弛无力,给皮质醇后可使肌力恢复。运动员的肾上腺皮质机能较一般人强,但在运动后血液中皮质醇则会保持较高水平,导致机体分解代谢过于旺盛,不利于疲劳的消除[9]49。欧阳孝报道经过长时间剧烈的大强度负荷后,人体内血睾酮含量下降,皮质醇含量上升,这种比值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运动员是否过度训练[17]。

表9 男性皮质醇指标统计表 (单位:ug/dl)

表9 男性皮质醇指标统计表 (单位:ug/dl)

组别 n实验前 实验后训练组10 15.760±0.4502 18.430±0.3433训练+艾灸组10 15.950±0.4577 18.210±0.3213

表10 女性皮质醇指标统计表 (单位:ug/dl)

表10 女性皮质醇指标统计表 (单位:ug/dl)

?

从表9、10 可知,各组实验前与实验后比较皮质醇均有上升趋势,虽然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差异,但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男、女性训练+艾灸组实验后数据比实验前增长幅度较男、女性训练组小。实验后男、女性训练+艾灸组与训练组比较,皮质醇上升幅度也较小,原因可能是穴位艾灸对运动员产生了良性刺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皮质醇的过度上升,使血睾酮和皮质醇比值稳定在一定水平,避免影响机体运动能力,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促进机体恢复。

三 结论

联合艾灸神阙、足三里、涌泉三个穴位对赛前训练强化训练中定向越野男性、女性运动员的影响有:

强化训练后唾液PH 值下降,男性、女性训练组实验后与训练+艾灸组比较唾液PH 值下降,穴位艾灸能使唾液PH 值基本维持在一定水平,防止体液里乳酸过度产生。

男、女性训练+艾灸组实验后比男、女性训练组LDH 生成量下降,艾灸能减少男、女性定向越野运动员血乳酸的产生,防止LDH 过多地溢出,减少组织器官的损失,从而消除运动疲劳。

男、女性训练组+艾灸组实验后血清CK 含量均低于男、女性训练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证明穴位艾灸能减少男、女性运动员血清CK 的生成,缓解运动性疲劳。

男性训练+艾灸组实验后血睾酮值高于男性训练组,差异显著,证明穴位艾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血睾酮水平的下降,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女性训练+艾灸组与女性训练组实验前后及这两组实验后血睾酮比较均有上升,产生了良性影响。

男、女性训练+艾灸组实验后数据比实验前增长幅度要比男、女性训练组小。实验后男、女性训练+艾灸组与训练组比较,皮质醇上升幅度也较小,原因可能是穴位艾灸对运动员产生了良性刺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皮质醇的过度上升,使血睾酮和皮质醇比值稳定在一定水平,避免影响机体运动能力,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促进机体恢复。

[1]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2]周凌辉,黄悦.慢性肾病患者唾液尿素氮、尿酸、肌酐测定[J].福建医药杂志,2007,29(3):115-117.

[3]李敏华,唐健.唾液检测在运动指标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11):2071-2075.

[4]史曙生.艾灸对运动时血乳酸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1):18 一19.

[5]江红轲.艾灸对运动训练大鼠糖原、血乳酸及运动能力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0(4):287-290.

[6]ROSE L.Variations in serum C.K and LDH after Marathon[J].Clin chim Acta,1977,81:145-152.

[7]李志英,等.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对运动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87(1):1-8.

[8]李晓玲.艾灸涌泉、足三里、关元穴对运动训练大鼠抗运动疲劳的实验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9]史曙生.艾灸对运动员运动时血清肌酸激酶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1,38(8):48-49.

[10]顾一煌,等.艾灸对力竭运动小鼠血清肌酸激酶影响的实验研究[J].河南中医,2008,28(12):38-39.

[11]顾一煌,金宏柱,史曙生.艾灸对小鼠抗运动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1):42-43.

[12]曾凡星.运动对睾酮与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1,2(6):96.

[13]王家祥,等.穴位艾灸对男性运动员血清肇酮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4(1):39-40.

[14]李兆伟,龚惠萍.艾灸对武术运动员血睾酮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9,28(4):413-414.

[15]赵宗辽.浅淡运动性低血睾酮的针灸治疗[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5):49-50.

[16]SMIICS I. Hormonal responses after Various Resistance Exercise Protocols[J].Med Sci Sports Exerc.2003,35(4):644-654.

[17]欧阳孝.田径运动的激素变化初探[J].体育科学,1991,11(4).

猜你喜欢
训练组睾酮艾灸
浅谈睾酮逃逸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跑台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肺功能及HMGB-1表达的影响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线上自主训练与线下指导训练表面肌电差异分析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运动员低血睾酮与营养补充
超早期吞咽训练对胃管拔出时间影响分析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