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凹陷张家湖低信噪区的处理成像方法

2014-12-23 11:24王艳华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面波压制振幅

王艳华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江汉分公司,湖北 潜江433199)

1 概述

张家湖地理位置隶属于潜江境内,测线西南抵返湾湖,横跨熊口、周矶农场、东北抵东荆河,在区域构造上位于潜江凹陷中部。该区由于古河道的冲刷和改道,浅表层沉积复杂多变,地表以下表层为厚薄不等的淤泥、流沙、粘土形成的互层,河道及其周缘地带以流沙为主,纵横向上岩性变化较大,激发、接收条件较差,容易导致原始资料能量不足和信噪比低;而且高频信息量衰减严重,严重影响了中、深层资料的分辨率;结合本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在充分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处理时重点工作应放在叠前去噪、静校正、速度分析、提高信噪比和复杂构造成像等方面。

2 关键处理技术

2.1 叠前去噪

由于单点接收的资料信噪比较低,有效反射能量弱,因此叠前去噪处理必须慎重。在认真分析噪音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噪音在不同域的表现方式和强弱不同的特点,需要选择好去噪方法和去噪参数,同时把握分步去噪的原则。如果叠前去噪一步完成,不仅可能使有效信号损失,而且可能会使处理结果失真。本区的主要噪声有:面波干扰、线性干扰、折射波等(见图1)。

图1 工区各种干扰波的示意图

根据噪音在不同域的表现方式和强弱不同的特点,分别在不同的域中采用不同的压制方法。

1)在共炮点域压制面波。面波在炮集记录中表现较强,选择合理的速度和频率,在面波分布范围内将其压制。面波是本区的主要干扰波,其分布范围为整个工区资料的1.5s以上,能量强,分布广。其特征为振幅强、频率低、速度低。其面波干扰的频率在10Hz以下,9Hz处能量最强。下图为单炮去除面波的效果(见图2)。

图2 单炮去除面波的前后对比图

2)在共检波点域压制折射波,主要根据折射波在检波点域的稳定性特点来压制。

3)应用F-K滤波、小波变换分频去噪等技术,来压制与有效反射波速度、频率接近的线性干扰。

4)应用随即噪声衰减(RNA)、基于方向信号检测的组合中值滤波等技术,来压制随机噪声,进一步提高资料的信噪比。

2.2 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

影响地震振幅变化的因素有两种:一是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地震波传播能量逐渐衰减,造成地震反射信号振幅迅速降低,使得深浅层反射能量差异悬殊,不利于地震成像和地质分析,这种影响是非地质因素造成的,需要进行恢复或补偿。这类因素有球面扩散、吸收衰减等,它们造成的能量差异,是传播距离的函数;二是激发、接收条件的差异对反射所造成的振幅影响不利于成像和储层预测,需要予以排除。他们造成的能量差异,是空间位置的函数。

振幅补偿的目的是就要消除非地质因素对地震振幅的影响,使得地震反射能量的变化只与地层界面反射系数有关。在实际处理中,先对地震记录进行振幅恢复、球面扩散补偿,再进行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可以有效地补偿远偏移距及深层地震记录的能量。地震波在时间方向和空间方向上能量级别保持一致,恢复了有效信号振幅的相对强弱关系,统一了地震子波波形,从而达到突出弱相位,提高信噪比的目的(见图3)。

图3 单炮经振幅前后的对比示意图

2.3 速度分析

由于本地区地震反射波能量不强,部分地段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现象丰富,速度横向变化大,因此该区处理方法如下:①在速度分析单点道集周围调用部分数据,扩大单点速度分析的覆盖次数,提高速度分析的质量。参考相邻的速度谱,排除孤立速度点,用动校道集检查速度分析的正确性,对重要部位采用多次迭代提高速度精度,确定最佳叠加速度。②加密速度谱控制点,速度扫描和速度谱相结合,把握速度场在空间、时间上的变化规律。③采用放大速度分析的比例和速度谱显示的比例,提高弱反射信号的速度分析精度及成像的可靠性。④根据叠加结果分析叠加速度合理程度,不断完善,从而获得理想的叠加剖面成像效果(见图4)。

图4 速度分析+静校正前后的叠加剖面对比

2.4 静校正

处理该区资料正常时差校正和剩余静校正的迭代过程为:高程静校正→正常时差校正1→剩余静校正1→用第一次剩余静校正结果作正常时差校正2→用第二次正常时差确定的速度值重新计算第一次剩余静校正量→再做正常时差校正2→将新的第一次剩余静校正量和正常时差2确定的速度值用作第二次剩余静校正。通过调整,使叠加速度很快趋于稳定,静校正量迅速收敛(见图5)。

图5 第一次和第二次剩余静校正量时移图

3 效果分析

剖面上目的层反射齐全,波组特征清楚,同相轴连续性好,信噪比较高,叠加剖面真实反映了地下构造形态,满足构造地质解释要求(见图6)。

图6 最终叠加剖面

4 认识与建议

1)针对张家湖工区低信噪比资料的特点,通过处理方法在静校正、速度分析、去噪等方面重点的测试,优选了处理模块与参数。

2)通过多种速度分析方法,应用剩余静校正与速度分析迭代处理,提高了成像效果。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该地区的针对性处理流程。

[1]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

[2]渥.伊尔马兹著,黄绪德,袁明德,等译.地震数据处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3]熊翥.复杂地区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面波压制振幅
gPhone重力仪的面波频段响应实测研究
自适应相减和Curvelet变换组合压制面波
一种新型无人机数据链抗压制干扰技术的研究
空射诱饵在防空压制电子战中的应用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沪市十大振幅
压制黄土塬区复杂地表条件下折射多次波的组合激发技术
对GPS接收机带限高斯噪声压制干扰的干扰带宽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