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生产管柱腐蚀对维护性作业井次影响与对策

2014-12-23 11:24丁秀英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井次油杆井区

丁秀英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湖北 潜江433123)

马王庙油田马36井区于1992年投入开发。随着开发的深入,大部分油井都处于高含水阶段,油井生产管柱的腐蚀越来越严重。2008年在马36井区有9口井、18井次在作业时发现杆、管、泵存在严重腐蚀,而2009年在马36井区有16口井、19井次作业时发现存在腐蚀现象。因此,了解油井生产管柱腐蚀原因,有效控制油井生产管柱腐蚀是非常必要的。

1 生产管柱腐蚀影响及原因分析

井下生产管柱的腐蚀形式一般表现为:油管腐蚀穿孔、丝扣腐蚀漏失;抽油杆本体腐蚀造成疲劳拉断、接箍腐蚀断或脱;球阀腐蚀导致泵的渗漏等。同时,有些油井是在偏磨腐蚀共同作用下造成生产管柱失效的。

1.1 腐蚀对生产管柱的影响

随着开发的深入,地层压力降低。加上地层的敏感性反应,地层孔隙和结构发生变化,各种水处理药剂进入地层,导致产出水的水性酸碱度由中性偏碱性变为偏酸性,个别井的pH值甚至只有5.5,油井腐蚀日趋严重,因腐蚀失效的油井也日益增多。腐蚀基本上都发生在高含水井中,腐蚀产物与垢、杂质结合后形成更复杂的结垢产物,从而导致作业井次增加,采油时率降低。

2008-2009年对马36井区腐蚀油井情况的作了统计(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2008年马36井区油井作业时发现有腐蚀现象,到2009年存在腐蚀现象的油井由2008年的18井次上升至19井次。从2008年开始,对马36井区存在腐蚀现象的油井开始采取了防腐措施进行治理。部分腐蚀严重井通过治理,腐蚀情况有所减缓,严重腐蚀的井次也有所下降。但是,马36井区管、杆、泵的腐蚀仍然是造成维护性作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1.1.1 油管腐蚀

油管在自重、外部压力和其它因素作用下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拉应力是导致腐蚀的重要因素。加上油管长期浸泡在腐蚀介质中,容易引起油管本体及丝扣的腐蚀;作业过程中如果丝扣上得不紧有缝隙,腐蚀液便容易进入缝隙内,使丝扣从边缘开始腐蚀;起下油管作业过程中的擦伤部位,将会先被腐蚀。据统计2009年因腐蚀造成丝扣腐蚀漏的有4井次。

1.1.2 抽油杆腐蚀

由于抽油杆长期浸泡在高含水的腐蚀介质中,工作在循环变化的载荷下,经常发生腐蚀、疲劳甚至断裂使其失效,导致维护性作业井次增加。在偏磨井中,偏磨进一步加剧了抽油杆及接箍的腐蚀。2009年因腐蚀(同时存在偏磨)造成杆断的有10井次。

1.1.3 抽油泵腐蚀

马36井区37口油井均采用管式泵。管式泵失效的原因除了质量问题外,腐蚀导致凡尔座不严、泵渗漏也是抽油泵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表1 2008-2009年马36腐蚀油井情况统计表

1.2 腐蚀原因分析

在有杆泵抽油井生产中,抽油杆在井筒中的连续往返运动,抽油杆接箍与油管在同一个位置的连续摩擦,都会造成抽油杆和油管的磨损,使检泵周期变短,采油时率下降,生产成本增高。抽油井偏磨现象是抽油杆在往复运动中抽油杆或接箍对油管的磨蚀,单纯看只是一种金属受力产生的摩擦,但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同样生产状态的油井含水低或不含水生产时没有偏磨现象,含水升高后偏磨现象严重;在偏磨的同一个位置,抽油杆接箍磨蚀严重而油管磨蚀较轻;抽油杆杆体和接箍材质相同的井偏磨较轻,而更换新接箍的井接箍的磨蚀速度反而加快;很多井身斜度不大的井高含水后,偏磨程度增加。

上述现象说明:抽油井偏磨不仅仅是两种金属因摩擦产生的磨损,还包含有许多电化学腐蚀的原因,特别在含水较高的抽油井中由于地层产出水矿化度高,使油管和抽油杆处于一种强电解质中。油管、抽油杆、抽油杆接箍等不同材料的金属在地层液的强电解质中,产生电化学腐蚀。由于抽油杆接箍的材料相对抽油杆、油管不同,使抽油杆接箍成为电化学腐蚀的阳极被腐蚀,其机械性能大幅度下降,而使磨蚀速度加快。

为了找出腐蚀原因,有效防治生产管柱腐蚀,对部分油井产出液进行了取样分析。从化验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产出液水型主要为CaCl2型,总矿化度为(7.369~14.879)×104mg/L。阳离子主要是:Ca2+、Na+、Mg2+,阴离子主要是:Cl-、SO42-、HCO3-,PH值在5.5~7之间。此外,对腐蚀严重的马36-4-6井和马36-3-7井进行了取垢样分析(见表2)。

表2 垢样分析表

从垢样的成分分析看,以前的结垢产物主要是白色致密的CaCO3,含量达到了70%~90%,而现在的垢样增加了50% 左右的腐蚀产物,腐蚀产物中有80% 左右的是FeS,垢样致密,颜色也变深,呈褐红色。

由上面的化验结果可见,所取水中的有害成分有CO2、O2、Fe2+、Cl-,且 pH 值偏低,产出水变得呈酸性,腐蚀产物中Fe2+含量偏高,因此,油井的产出液具有高含水、高矿化度、含有有害离子、溶液呈弱酸性等特点。生产管柱长期浸泡在这种强电解质中势必被腐蚀,造成油井失效,从而影响正常生产。

另外,马36井区的油井中,斜井占总油井的79%,普遍存在偏磨现象。在生产过程中,偏磨会加剧生产管柱的腐蚀,使油井免修期缩短。

2 防腐方法及效果分析

2.1 防腐方法

马36井区油井生产管柱的腐蚀与油井产出液的特征有着密切关系,生产管柱的腐蚀是金属与腐蚀介质的化学或电化学作用,使金属表面被破坏。针对马王庙油田自身特点,在马36井区采取的防腐方法主要有:添加腐蚀抑制剂法(加缓蚀剂 )、防腐涂层法(下防腐抽油杆 )和阴极保护法。

2.1.1 添加腐蚀抑制剂法

该方法是往井筒里投加缓蚀剂来抑制生产管柱的腐蚀。缓蚀剂的极性基团能通过化学法,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层,改变金属表面的电荷状态。非极性基团由金属表面向水中排列并形成疏水膜,阻止水中的Cl-、CO2和O2等腐蚀介质与金属表面接触,以达到抑制腐蚀的目的。

2.1.2 防腐涂层法

在金属表面涂层可以提高金属本身的抗腐蚀能力。涂层能限制或阻止腐蚀介质与其里面的金属接触,延缓金属腐蚀。在普通抽油杆基体上喷涂一层耐腐蚀、高强度的复合材料,经过喷丸、高分子喷涂、加热固化等工艺,在杆体表面牢固地附着一层0.08mm~0.14mm厚的耐高温和耐各种介质腐蚀的高分子防腐涂层,以达到防止抽油杆腐蚀的目的。

2.1.3 阴极保护法

阴极保护是一种用于防止金属在电介质(海水、淡水及土壤等介质)中腐蚀的电化学保护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对被保护的金属表面施加一定的直流电流,使其产生阴极极化,当金属的电位负于某一电位值时,腐蚀的阳极溶解过程就会得到有效抑制。

2.2 效果分析

2.2.1 缓蚀剂防腐效果

2009年,对部分腐蚀严重的油井进行了缓蚀剂药剂调整、增加浓度、改变添加方式的现场试验。例如,在马36-3-7井现场试验中,将药剂同缓蚀剂SB-9806改为石大一号,浓度由30ppm增加至300ppm(见表3)。

表3 马36-3-7井现场试验情况统计

马36-3-7井曾因腐蚀在2008年成为马36井区高频次作业井(2008年维护作业5次),生产管柱腐蚀严重(见图1,2)。

图1 3/4"杆腐蚀图

图2 泵筒外部腐蚀图

从2008年开始,通过不断调整加药制度,对该井进行腐蚀治理。在2009年初,结合调整加药制度同时下防腐杆,该井的腐蚀现象有所减缓,免修期从81天延长至652天。但在2011年年初,因套管在上部438.0m~452.874m处有漏点挤堵后效果不好,含水没恢复到作业前水平,所以在2011年2月对该井下封卡漏。鉴于下封隔器,该井没法实施加药制度,在作业时下入了防腐杆以减缓腐蚀;2011年8月24日,检泵起出管腐蚀严重,作业后更换内衬管,并配套使用防腐杆和油管阴极保护器,检泵周期由103天延长至228天;2012年5月23日,该井解封合采,恢复加药制度。目前,该井生产稳定,免修期已经达到566天,缓蚀剂防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场试验结果证明,使用石大一号(缓蚀剂),浓度为300mg/L时,效果比较明显。根据试验结果,对其余存在腐蚀现象的油井,制定了相应的加药方案,并采取套管定期加入的方式,防止生产管柱的腐蚀。马36井区有15口油井使用缓蚀剂防腐(14口井使用石大一号、1口井使用KD-H03),油井平均免修期由307天延长至370天。由此可见,投加缓蚀剂对油管和抽油杆能同时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在防腐工作中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2.2 防腐抽油杆防腐效果

2009年,在马36井区3口高频次作业油井使用防腐抽油杆。截至目前,这3口井的免修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长(见表4)。

表4 防腐杆使用情况统计

从表4可以看出,这3口高频次作业井使用防腐杆后,效果非常明显,免修期明显延长,维护性作业井次大幅下降。

2.2.3 阴极保护器防腐效果

2009年在腐蚀比较严重的马36-3-71井上使用了阴极保护器。马36-3-71井2009年1月29日作业起出尾管腐蚀严重(见图3),作业后该井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将石大一号浓度由100ppm调至300ppm,并使用抽油杆阴极保护器3件,检泵周期由94天延长至172天,见到了较好的成效。

图3 尾管腐蚀图

2009年7月23日作业起出管杆腐蚀现象有所减轻(见图4),阴极保护器消耗完,作业后全井更换新防腐杆1 400m。

图4 阴极保护器防腐效果图

2.3 注意事项

1)防腐杆适用范围较小。由于防腐杆的防腐层易被破坏,因此它适用于不偏磨或偏磨较轻、腐蚀程度不严重的油井,其适用范围较小。

2)缓蚀剂管壁上形成的保护膜导致部分油井回压较高,且使用成本较高。

3)阴极保护器的有效期有限,而且保护器必须下在液面以下,对于马36井区平均沉没度小于50m的油井而言实用性不强。

3 结论与建议

1)目前,马36井区防腐技术使用效果比较好的是加缓蚀剂和下防腐杆技术。对于腐蚀比较严重的油井,尝试使用新的井下工艺时,应该与加缓蚀剂配套使用,效果会更加明显。

2)对于腐蚀偏磨共同存在的油井,在防腐的同时,要加强偏磨的治理。防腐与偏磨的有机结合,才能防止腐蚀的恶化。

3)投加缓蚀剂是比较经济实用的一种防腐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摸索,以确定最佳的缓蚀剂药剂、浓度和加药制度。

4)加强作业监督的管理,尽量做到丝扣上紧,或采用密封脂密封,避免产生缝隙,降低腐蚀液及一些有害离子的侵入而造成的丝扣腐蚀。

5)提高产出液的pH值,使其接近中性,从而控制注入水的水质,以达到降低腐蚀的目的。

6)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已有很多成熟的防腐技术可以应用,如采用非金属材料防腐等。

[1]罗英俊,万仁溥.采油技术手册(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1343-1344.

猜你喜欢
井次油杆井区
AISI3130抽油杆用钢的炼钢工艺控制
抽油机井躺井中高温高矿化度治理技术
抽油机井躺井中高温高矿化度治理技术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定录导一体化技术在J 58 井区中的应用
黄257井区叠前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分布预测
深井抽油杆防断综合治理试验及效果评价
大港采油一厂合理优化举升参数
石南21井区水淹解释方法对比及应用
从密井网区到探评井区沉积微相平面图的编制
铁边城区块抽油杆断脱机理分析以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