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融合视域中科协工作创新的价值意蕴

2014-12-24 00:29储著斌
创新科技 2014年20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交叉工作者

储著斌

(江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56)

学科交叉融合视域中科协工作创新的价值意蕴

储著斌

(江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56)

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势头渐猛的现时代,迫切需要科协工作实现服务创新。当代科学在深度分化中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科协组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科协组织发挥联系桥梁纽带作用的主要职能,均要求科协工作实现服务创新。

学科交叉融合;科学技术协会;工作服务创新

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武汉市科协在党委领导下,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繁荣和发展,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与提高,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组织科技工作者参政议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推进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科技革命迅猛推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势头渐猛的当今时代,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完成武汉市委确定的武汉发展远景规划,迫切需要科协工作实现服务创新。

1 当代科学在深度分化中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要求科协工作实现服务创新

1.1 就认识发展史而言,历史进程中不同社会认识形式及其学科分野,制约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深度分化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但在不同历史时期,这种认识的方式和达到的水平是很不相同的。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大概有六种历史形式,也就是神话、经验、西欧中世纪以神学或信仰为主的认识方式、文艺复兴之后的理性主义认识方式、近代以来的实证方法以及当今非常盛行的解释学方式[1]。在社会认识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分野,当代学科体系基本上也可分成这三个大类,这已经成为学界的基本看法与共识。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思想指导。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回溯与反思,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建构,对未来社会的展望与规范,提升社会的自我认识能力,使人类文明发展行进在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上。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标志着人们在认识社会和提升自我认识方面的进步,社会科学研究以其超前性和预见功能,引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当代科学在深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呈现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交叉、相互借鉴和彼此融合渗透的趋势。

1.2 就科学研究对象而言,研究方法成为学科分野的基础,决定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高度综合

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寻自然规律为目标,以实证性研究方法为手段,在人类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人文科学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逐渐形成,以广泛的人文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帮助人类理解和把握自身。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做出科学的说明和合理的评价,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在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一般来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可称作科学,而那些经典人文学科如文史哲等则很难叫做科学。我们认为这里研究的社会科学总体上也是适合于人文科学的,因为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是比较相近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科学包含了人文科学(学科)。

1.3 就科学发展进程而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混合与分离,影响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

在语言文字符号发明和运用后,人类生产技能与生活经验得以保持、提升和传播,人们在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中逐步产生了政治、伦理、军事、经济、历史、教育、文艺、美学等有关社会的思想,单在早期,它们是与数学、天文、地理、水文、农耕、畜牧等有关自然的思想混合在一起的,尚未分化为独立学问。近代以来,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自然科学的实证性认识方法扩展到人文社会领域,实证性理论与方法主导着社会认识和社会科学研究,科学主义成为社会认识的一种主要思潮。对于人的情感、意志、欲望和个性的关注,则引发了社会认识中的人本主义认识方式。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方法论上的差异,决定于它们研究对象的特点。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同一性决定了社会科学可以而且应当学习借鉴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差别性则要求社会科学必须具有适合于社会现象的独特研究方法。在当代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凸显着社会科学区别于自然科学的特殊性,构成了实证与人本并行的局面。与实证、人本同时发生的则是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和特征的社会认识形式,形成了当代社会认识方法论中多种趋势并行的局面。

1.4 就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而言,学科交叉融合取得的巨大成就,强化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协同创新

科学与技术之间、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学科联合攻关、跨学科融合创新成为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交叉融合成必然趋势。学科间交叉、融合,能够促使研究者打破学科划分,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当前,学科间交叉融合在持续加强,各学科都朝着高度综合的方向发展。“学科割据”是现代中国科学与文化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而整体性是中华文化的特点,其思想对现代学科交叉发展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交叉科学前景广大,但其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现阶段交叉科学仍难找到自身的位置,需要通过改革排除制约其发展的诸多因素。目前,在科研基金等方面缺少对交叉科学的支持,旧有的学科划分方法不利于新学科的产生,除了缺少研究平台、阵地,缺少学科承认等因素制约着交叉科学的发展之外,对交叉科学理解的观念滞后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2]。

2 科协组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要求科协工作实现服务创新

2.1 武汉市建设国家创新中心的远景目标要求科协工作实现服务创新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创新中心的远景目标。科协组织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实现服务创新,就要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科协工作的方向和要求,认真履行“三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上有新作为,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上有新突破,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上有新提升,在加强自身建设上有新进展,为推进建设创新武汉、幸福武汉、生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奠定基础做出新的贡献。

2.2 科协组织正确发挥作用履行职能的环境变化要求科协工作实现服务创新

具体来说:其一,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科技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用日益增大。其二,科技工作者的群体构成、利益需求、价值观念、发展方式等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对科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提高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出发,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武汉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从党的群众工作和科技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对科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3 科协组织发挥特色优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现实状况,要求科协工作实现服务创新

各级科协组织充分发挥人才智力和科技资源优势,促进了武汉经济社会发展,但仍需要进一步拓展服务创新的空间:其一,在学术交流活动中,虽然交流活动场次、人次、论文篇数实现重大突破,但缺少社会科学领域学科前沿的学术创新与交流,缺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领域学科前沿的学术交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献计献策要更多的吸引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其二,在科技服务工作中,要进一步拓展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范围,向社会科学领域延伸。其三,在科普助农工作中,需要引入人文社会科学内容,吸引社会科学工作者参与;新型城镇化中人的现代化、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中和谐农村、法治农村、文明农村、生态农村建设。

3 科协组织发挥联系桥梁纽带作用的主要职能要求科协工作实现服务创新

3.1 科协组织履行其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桥梁纽带的职能要求科协工作实现服务创新

其一,科技工作者一方面要献身经济社会建设,在科技强国、科技强市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要实现自身价值,满足生活休息,教育提高,参政议政等要求。其二,随着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进步,社会大众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不仅有量的增加,还要质的提高。科协作为科技普及的主要社会力量,要针对不同阶层的对象进行科普宣传,运用多种手段,以满足社区、农村、企业、学生等不同群体对科技知识的需求,达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其三,科协自身的能力尚不适应。作为基层科协组织,自身条件还比较欠缺。例如:工作人员配备少,有的人还有消极应付的精神状态,难以适应繁重工作任务;硬件方面虽然有所改善,但宣传车、科普场馆、科普经费等普遍不足,难以有效地开展科普工作;科协所属学会协会有的活动不正常,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

3.2 科协组织着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基础工程要求科协工作实现服务创新

其一,需要科协服务创新工作体系日益完善。认真履行武汉市素质办的职责,积极推进《武汉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将科学素质拓展为科学文化素质,囊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范围,涵盖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其二,进一步彰显科学素质行动的成效。坚持以重点人群为突破口,实施包括文化素质在内的各具特色的素质行动。虽然2011年武汉市公民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5.12%,提前达到“十二五”预期目标,但市民人文与社会科学素质并没有涵括在内。其三,在各类品牌科普活动中加大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方法与素养的普及培养。“百万市民学科学”品牌效应日益扩大,在全社会掀起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高潮。但需要应该涵盖社会科学,科普活动应该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普及活动。

3.3 科协组织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校服务的首要任务要求科协工作实现服务创新

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团体一直坚持把培养、凝聚和服务各类科技人才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竭诚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在科协工作服务创新中,进一步密切与包括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内的各类科学工作者的联系,坚持联系科技工作者制度,认真听取各类科学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反映他们的诉求,搭建党委政府与科学工作者的沟通平台。同时,表彰和宣传工作中进一步加大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学科与课题研究的力度,积极维护科技工作者与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骗写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张春海.学科交叉融合孕育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4-25(7).

C01

A

1671-0037(2014)10-6-2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研究项目“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问题研究”(编号:BIA130071)。

储著斌(1975-),男,法学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法律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交叉工作者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关爱工作者之歌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