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简报

2014-12-24 00:29
创新科技 2014年20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应急科技

政策简报

01 科技部:科技报告涉抄袭将纳入信用记录

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将揭开神秘面纱:面对科研和管理人员,实现开放共享、转化应用;面对公众,将公开透明,交出账本,走向问效制、问责制。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关于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推动科技报告的完整保存、持续积累、开放共享和转化应用。

作为科技报告工作框架性文件,《意见》针对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组织管理、收藏服务和营造环境等问题进行顶层设计,并明确指出,到2020年建成全国统一的科技报告呈交、收藏、管理、共享体系,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科技报告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这意味着,推动部门、地方开展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脚步正在加速。

《意见》提出,建立奖惩机制。项目主管机构应将科技报告的呈交和共享使用情况作为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单位后续滚动支持的重要依据。对未按时按标准要求完成科技报告任务的科技项目,按不通过验收或不予结题处理。对科技报告存在抄袭、数据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纳入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信用记录并依据相关规定向社会公布。

02 工信部:正在加紧研究建立新材料风险补偿机制

“碳纤维、稀土、耐高温金属材料等有望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材料”。目前,工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力争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加快包括新材料产业在内的重点领域发展,推动我国整体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据了解,工信部还将加快重大专项论证步伐,研究建立新材料风险补偿机制,完善财税、金融、保险等综合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新材料、信息和能源是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新材料产业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年均增速接近25%。我国在大飞机专用铝锂合金、核电用钢、丁基橡胶、高性能碳纤维、大尺寸石墨烯薄膜等一批重点品种取得重要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但是,在许多领域,我国新材料仍是短板,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对新材料的扶持。“我们机械制造领域的很多设备总是不如别人,究其根源是材料本身有差距”。一位航空制造业企业工程师说,如特种钢、耐高温特殊金属材料等,“都是进口的,还有很多想进口,人家也不卖,卡我们脖子。”

如碳纤维作为一种战略性新材料,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能源装备、建筑工程等领域应用广泛。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说,大力发展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对于提高我国原材料工业的市场竞争力、保障国防安全、促进我国工业由大变强都具有重要意义。

03 环保部:我国重污染天气应急体系初步建立

数据表示,截至2014年4月,全国20个省区市和194个地级市已经编制实施了重污染天气的应急预案,我国重污染天气应急体系初步建立。

环保部副部长翟青介绍,重点区域及其他一些地方的地方政府已经建立了监测、会商、预警和响应体系,按照政府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和单位具体落实、全民共同参与的原则来进行重污染天气的应急管理。应急预案全过程管理也正在逐步规范,北京、山东等地出台应急预案实施细则等文件,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陕西、青海等地已经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在安徽、江苏、内蒙古也完成了对辖区内各地市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

翟青表示,虽然现在应急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是全国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仍然是大气污染的重灾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定位不准、组织机构权威性不够、应急响应可操作性不强、预警制度存在缺陷等。

他强调各地要牢牢树立“以应急促管理”、“以应急促减排”、“以应急促环境质量改善”的指导思想,全面编修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加强区域联动,做好区域衔接。下一步,环保部将印发文件,对全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编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04 农业部:把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近年来,农民合作社快速发展,在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些地方重数量、轻质量,一些合作社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制约了合作社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迫切要求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日前,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门下发了《关于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见》,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把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运行规范的农民合作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这既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成员合法权益、增强合作社发展内生动力的客观要求,还是承接国家涉农项目、创新财政支农方式的重要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把规范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合作社发展质量和水平。

《意见》提出,要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70%以上的合作社具有完备的成员账户、实行社务公开并依法进行盈余分配,县级以上示范社超过20万家,合作社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意见》明确了规范合作社发展的主要任务。要求合作社发挥章程的规范作用,依法登记注册,明晰产权关系,完善协调运转的组织机构,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成员账户和管理档案,公平合理分配收益,定期公开社务,坚持诚信经营,稳妥开展信用合作,推进信息化建设。

05 商务部:无数据支撑“外资加速流出中国”

“吸引外资已经进入下行通道”、“资本正在加速流出中国”等说法,并“没有数据支撑”。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9月16日在商务部月度例行发布会上发表了上述观点。“我们还正在研究相关的外商投资的投入流出情况和贸易的情况,目前来讲没有特别异常的变化”。沈丹阳称。

商务部月度例行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当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951家,同比增长5.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2亿美元,同比下降14%,比7月当月的降幅略有减小。7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8.1亿美元,同比下降16.95%。

沈丹阳在发布会上介绍称,商务部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积极探索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的管理模式,在试验区暂时调整实施“外资三法”中的行政审批,将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这是中国外商投资体制改革迈出的实质性一步,也是对下一步外商投资法律调整进行的有益尝试”。沈丹阳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共有三部:《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以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过去30多年,中国吸引了全球资本,带动就业、出口以及产业升级。但与此相对应的核心问题是,外资相关法律并没有随之“升级”。商务部希望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启动“外资三法”修订,使得修改后的法律能够和国际投资的惯例、原则衔接起来。

06 文化部:正研究编制《丝绸之路文化产业战略规划》

目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与科技结合日益紧密,文化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已被各国广泛认可,文化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刘玉珠透露,为了配合“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战略,文化部、财政部正在共同研究编制《丝绸之路文化产业战略规划》,其目的便是依托丝绸之路沿线丰富的文化资源,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国际国内合作机制,促进各国、各地区文化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我国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拉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促进消费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要创造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增进理解、沟通、尊重,增强“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认同。

下一步,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契机,文化部将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合作发展,发挥“文化先行”的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应有贡献。目前,《丝绸之路文化产业战略规划》初稿已经形成,正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将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适时发布实施。文化产业国际交流合作机制也在进一步完善之中,文化部将结合丝绸之路沿线的优势文化产业资源,积极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产业对话,促进与沿线各国文化市场相互开放和文化资源整合,提升文化产业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促进各方互利共赢。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应急科技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应急预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