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专科院校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面临的问题分析
——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

2014-12-24 00:29王奎银张丽莉
创新科技 2014年20期
关键词:数学建模建模竞赛

朱 贺 王奎银 张丽莉

(河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普通本专科院校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面临的问题分析
——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

朱 贺 王奎银 张丽莉

(河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数学建模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数学建模”竞赛自创办以来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各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主要课外竞赛活动之一。但普通本专科院校(尤其是非数学专业)组织参加国内、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的过程中,仍暴露出认识上的不足和误区及在组织、培训和队员分工中存在着诸多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竞赛;普通院校;创新思维;组织培训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早是1985年在美国诞生。1992年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组织举办了我国10城市的大学生数学模型联赛,74所院校的314队参加。教育部及时发现并扶植、培育了这一新生事物,决定从1994年起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下简称数学建模),每年一届。十几年来,竞赛的规模以平均年增长25%以上的速度发展。可以说,数学建模是在美国诞生,在中国开花、结果的。数学建模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下面以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参加第22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例,分析普通本专科院校在校学生参赛过程中暴露出对数学建模本质认识不足及在组织和培训中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

1 普通本专科院校学生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和误区

1.1 自信心不足

数学建模在各大高校已经不再陌生。河南工业大学校由上一届的14队增加到40队,参赛人数逐年上升,但参与此项活动的人数和学校现有在校生人数相比还远远不足,且能参加省赛国赛的人数少之又少。笔者是河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主要组织者,同时也是一名参赛选手,通过对参赛选手及身边同学的调查,发现有以下较普遍和突出的问题:数学建模操作难度大、老师培训的内容不易理解、学习过程枯燥等。

不可否认数学建模对于本专科学生尤其是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的确难度很大,需要花费的精力也很多。普通本专科院校的教学、科研能力与全国重点知名高校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学生感觉在数学建模这类综合性较强的竞赛项目上要求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明显比那些高校的学生差。即使报名参加比赛,基本要被淘汰,“幸运”的话或许拿个小奖,感觉自己不过就是个陪衬。假如自己把时间和精力投到其他的地方可能收获会大一点。这种信心不足的现象在普通本专科院校普遍存在,成为了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等此类的科技创新活动最大障碍之一。虽然笔者学校近年参赛情况大有好转,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引导学生全面正确的认识数学建模竞赛。

1.2 不能树立正确地对待比赛的态度

普通本专科院校学生与全国重点知名高校相比,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多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数学建模竞赛。

笔者在组织学生报名数学建模时发现开始大家热情都相当高,踊跃报名,一段时间过后,参与人数越来越少。最终材料学院确定27名本科生、5名专科学生参加数学建模,不到原报名人数的一半。而大多数学生退出的原因无非是比赛占用了他们的课余休息时间,或者是参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多,与付出相比“回报”价值太小,他们不愿为此付出过多时间和精力,总之是缺乏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且体现出了较明显的功利主义思想。

1.3 缺乏学术思想

在普通院校校园内理论学习研究的氛围相对较差,学生缺少能够提高自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机会和手段,校园内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不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科技能力的培养。思想上的认识不够,自热对数学建模这类科技创新性活动热情不高,即使学生在初期能做到积极尝试,那么在缺乏外界环境影响和老师的指引帮助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延续这种单靠学生自身一时热情支撑的局面是无法长久坚持下去的。

2 普通本专科院校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时存在的现实问题

2.1 宣传、组织工作不到位

本届比赛笔者所在学校是通过下发文件到各学院,然后各学院再组织人员参赛的形式操作。这种“上传下达式”宣传、组织模式虽然直接迅速,但缺乏氛围的营造,使得学生对竞赛了解程度不够,报名参赛的热情并不高,甚至有些老师也对此漠不关心,更加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宣传、组织制度不完善阻碍了数学建模在学生中的普及。

2.2 培训效果不显著

与全国重点知名院校相比,普通本专科院校师资力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培训的手段和效果差强人意。尤其对非数学专业的学生,作用十分有限。一般院校并没有开设非数学专业的数学建模类课程,对这些学生而言,平时很少涉及相关领域,只是为了比赛而参加一段时间的培训,其质量和效果可想而知。同时,数学建模与实际生活结合得很紧密,需要在培训中体现与物理、化学、计算机、管理和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种教学模式。面对数学建模的广泛应用,老师应该在基本理论讲解后增加拓展和创新的模块,与当前科研热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数学建模竞赛发挥出实际效果[1]。在其他方面还应加强对相关技能的训练。笔者所在学校可能由于多方面的限制,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竞赛中需要使用的一些工具如MATLAB软件缺少必要的指导;在创新思维引导方面也缺少必要的手段,学生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较为简单,缺乏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

2.3 团队管理不科学

数学建模竞赛是由一个团队来完成的,是对一个团队认知辨别新事物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创新性思维等整体的考核。这就要求整个团队要团结合作,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合理的分工,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在笔者的身边就有一些团队组织工作不到位,由于分工不同,当别人在“艰苦奋战”的时候,他/她在一边无所事事,不仅影响了团队的团结,还造成整个队伍工作效率的低下。在比赛进行过程中,各个队员的力量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反而相互掣肘,产生了事倍功半的结果。

3 结语

数学建模是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审题、假设、建模、求解、结论、检验、分析并通过适当的修正使之能符合实际并达到真正解决实际问题[2]。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工作的改革方向应该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和高等数学的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学术研究兴趣的培养,通过竞赛推广和组织工作的科学化的探索,促使数学建模在普通本专科院校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李祖亮.浅谈如何走出数学建模误区[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1(6):107.

[2]薛艳霞.指导我院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几点思考[J].科普教育,2013(200).

王奎银(1991.7-),男,材料科学院在读本科生。

张丽莉(1993.9-),女,材料科学院在读本科生。

G718.5

A

1671-0037(2014)10-111-2

朱贺(1979-),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数学建模建模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基于FLUENT的下击暴流三维风场建模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求距求值方程建模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创新思维竞赛(3)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树立建模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