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学与就业定位的有效对接

2014-12-24 00:29何智慧
创新科技 2014年20期
关键词:毕业生服装中职

何智慧

(河南省民政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2)

浅析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学与就业定位的有效对接

何智慧

(河南省民政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2)

培养和输送综合素质达标的服装专业学生,满足服装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实现毕业生100%就业,是中职学校追求的教学目标。作为新时期中职服装专业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就“服装专业教学与就业定位的有效对接”课题进行探讨,以促进中职服装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与就业;有效对接;对策措施

随着服装行业市场主体的增多,技术设备的更新升级,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快速发展的服装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而为服装行业提供输送专业人才,特别是灰领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如何顺应新时期服装专业发展的趋势,实现专业教学与毕业生就业的无缝对接,建构现代化的服装专业教学体系,让中职生更具职业优势和专业能力,是每一位从事服装专业教学的教师应该积极思考与探索的重要课题。

1 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学与就业定位有效对接的现实差距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从服装消费水平来看,其产品周期日益缩短,消费者对服装消费需求由过去对价格的极其关注,转为对品牌和质地的讲究,促使众多服装企业由过去的“价格战”上升到“品牌综合实力战”[1],它们不再满足录用一些缺乏理论知识,只是经过简单培训上岗的员工,而是将更多目光投向中职学校,期望能够为其输送更多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初级和中级技术人才。

然而,受传统教学机制、习惯和师资力量等因素影响,中职学校服装行业专业人才培养还远远达不到服装企业的实际需要。大多服装专业毕业生,或多或少都会表现出只有专业理论,但无实践经验的短板。用工企业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引入的专业人才,往往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2]。造成这种情况,有四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1.1 教学理念陈旧老套,培养目标不明确。众所周知,术业有专攻,人不可能成为万事通。目前,大多中职学校在服装专业教学上,侧重于综合管理及一般技术的教育,没有形成有层次性的、有针对性的培养教育目标。所开设的课程多、涉及面广、内容泛泛,其结果是学生表面看上去样样知晓,但样样都不精通。

1.2 教学手段无创新,教学成果不理想。中职服装专业,本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但在一些中职学校的教学中,教学方式仍然“重理论,轻实践”[3],仍旧沿用传统照本宣科,灌输式等传统做法,在“象牙塔”里闭门教学,让本就学习底子薄的中职学生,在被动接受的学习环境下,专业学习更加吃力,久而久之,枯燥的课堂让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成果也就可想而知。还有一些中职学校,在实训室和校企合作中,对学生实践环节管理不严格,考核不过硬,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理想,专业技能与行业要求相差甚远。

1.3 教学硬件与学生就业定位不相吻合。比如:用于服装专业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大多数学习内容不能及时修订完善,跟不上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同时,校内自建的实训室,受资金制约,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与服装企业合作深度也不够,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派不上用场,造成就业不利。

1.4 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专业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计划无法真正得到落实,导致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实际岗位需要的专业质量有脱节。总之,目前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已显现出的短板,违背了专业教学初衷,间接地阻碍了服装行业进一步向前发展。如何实现其健康发展,非常值得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去摸索与探讨。

2 服装专业教学与就业定位有效对接的对策措施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中职学校必须依据用工企业的需求,通过改进、优化、提升等方式,创新教学培养方案,让学生获得职业优势,更好实现就业的无缝对接。

2.1 积极倡导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要以服装行业需求为出发点,把“一切围绕学生就业”的口号转为具体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一方面通过客观、全面分析当前服装就业岗位所需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以及具体岗位的技术能力要求,及时调整教材内容与教学大纲,不断加大实践环节的课程开展和目标考核,争取在校内将学生需达到的职业能力培养到位,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够胜任职位要求,从而为用工单位输入“量体裁衣”的各类专业的人才[4]。另一方面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培养目标,引导学生清晰地明白自己专业方向需要获得的实践能力,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同时依托校企合作优势,紧密结合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实际,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有用人才。

2.2 创新开拓以实务性为基调的教学模式。实现服装专业毕业生与企业用工岗位需要“零距离”,就须走出原有“围城式象牙塔”的教学模式,增设多模拟实践环节,为学生铺设好就业之路,不断创造就业机会。比如:把中职服装专业办成模拟企业,让学生平时在课程学习中,就如置身在工厂,不但学习到行业最新的理念知识,还掌握到新技术新产品,毕业后能够快速融入,担当重任。又如:在校内配备与企业接近的实训室,如T型舞台,服装的裁剪室、工艺室和CAD制图室等[5],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服装设计思想或缝制作品,在举办的各类竞赛活动中给予有效展示,吸引企业参观,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资本,达到学校企业双赢效果;再如:在加大与服装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实习考核信息反馈,为存在的缺陷的学生对症下药,尽快完善提升,以达到岗位要求。

2.3 不断提升实践性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中职学校服装专业的生命线,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须提升质量,从真正意义上服务于学生,让各方面的服装人才都能够得到行业的青睐,成为家长、社会的满意工程。一是广泛吸纳、借鉴和学习先进兄弟学校的教学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到本校专业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并通过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本专业的特色教学。二是改革优化传统教学体系,以学生能用上,能掌握为目标,不管是制版、设计,还是工艺、营销或管理等实现产教一体化,使其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练职业技能的实践操作。积极推行学分制,逐步实行弹性教学,学生可在规定年限内边工作边学习,分阶段完成学业。对部分课程可申请免修,经自学掌握并获得职业资格或社会化考试,学校审核无误后给予相应学分。三是组织学生到服装企业参观学习,提交见习报告书,增加对服装企业工作岗位的内容、过程、设备等实际需求的了解,提高对专业的认知。四是成立服装技术研发中心,引导学生通过业务开展,锻炼综合及扩展能力。

2.4 务实做好毕业生后期就业引导。中职服装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择业眼界高,缺乏对就业市场的正确认知和务实精神,高不成低不就,有业不就。因此,专业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让他们明白自身定位,明确职涯规划,要想真正成为设计师、制版师、工艺师或策划师,必须在企业中经过不断地磨炼与积累,要分步实施,绝不是一步到位。要告诫学生要抢抓就业机遇,定好择业的基调,不能将眼光停留在大企业上,不屑于民营、中小型或乡镇型企业,而它们洽洽才是练兵的最佳场所。鼓励毕业生培养一技之长,以便能够脱颖而出。还可让就业成功的学姐学兄返回母校,现身讲座成功就业的轨迹,鼓励、激发应届毕业生。

2.5 建设一支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要进一步强化服装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促进教师成长进步,通过提供到高校深造、到企业参观学习、到企业挂职等途径,促使教师队伍专业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优化,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教师履行责任、承担使命打下坚实基础。

[1]服装教学改革之我见[OL].中国服装网.

[2]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1.

[3]陈艳增.浅谈中职学校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进方法[J].才智,2012(24).

[4]胡艾叶.浅析中职服装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探讨[J].学周刊,2012(8).

[5]刘霞,朱华平.以技能大赛为引领的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0(39).

[6]王笑梅.转变中职学校服装课教学模式、培养合格服装人才[J].出国与就业,2011(2).

TS941

A

1671-0037(2014)10-107-2

何智慧(1981-),女,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服装材料、服装设计及服装制作工艺课程教学。

猜你喜欢
毕业生服装中职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道具服装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