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heparosan中文译名的建议

2014-12-26 13:21陈祥娥凌沛学张天民
中国科技术语 2014年4期
关键词:类似物前体乙酰

陈祥娥 凌沛学 张天民

(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1)

关于heparosan中文译名的建议

陈祥娥 凌沛学 张天民

(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1)

heparosan是某些细菌荚膜中多糖骨架的二糖重复单位,也是肝素和硫酸乙酰肝素的生物合成前体。目前医学界以heparosan为起始物,通过化学或酶修饰已获得一系列的类似物。因此,heparosan亟需一个更加准确的、能够揭示其内涵的中文名。根据heparosan在肝素类多糖生物合成中的作用以及术语翻译的基本命名规则,建议将heparosan的中文译名定为“肝素原”。

heparosan,翻译,命名

heparosan又称N-acetylheparosan,(-GlcUA-1,4-GlcNAc-1,4-)n(其中GlcUA代表葡糖醛酸;GlcNAc代表乙酰氨基葡糖),是某些细菌荚膜中多糖骨架的二糖重复单位,同时也是肝素和硫酸乙酰肝素的生物合成前体。

肝素是重要的糖胺聚糖类生化药物,作为抗凝血和抗血栓药物而被广为应用。脊椎动物合成肝素及硫酸乙酰肝素的过程是先催化合成多糖heparosan作为前体聚合物,然后在N-去乙酰化酶/硫酸转移酶、C5-异构化酶、2-O-硫酸转移酶、6-O-硫酸转移酶和3-O-硫酸转移酶等酶的作用下进行一系列硫酸化和异构化修饰。生成的高度N-、O-硫酸化、艾杜糖醛酸含量较高的多糖链为肝素,部分修饰所得O-硫酸化程度较低,GlcNAc、GlcUA含量较高的多糖链为硫酸乙酰肝素。

目前,市售肝素类产品主要是从猪肠黏膜中提取,细菌荚膜多糖heparosan的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使通过细菌合成、化学或生物修饰生产肝素及其类似物成为可能,成为近年来多糖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国内亦有多家机构已对其开展研究[1-3]。目前,因heparosan尚无正式的中文名,国内发表的文章中,多以heparosan的英文形式直接出现,不利于读者对文题的理解。笔者早期发表文章中结合杂志审稿意见,将heparosan译为“肝素前体”暂为使用[4],亦被其他作者引用[5-7]。但笔者始终认为“肝素前体”这一译名过于笼统,包含一大类部分修饰的具有肝素类似结构的多种聚合物,易造成混淆和误解,不符合术语翻译准确、单一和规范的原则[8]。heparosan中的词尾an指未取代多糖[9],因此不宜根据该词尾译名。综合考虑heparosan在肝素类多糖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将heparosan中文名译为“肝素原”较为恰当。理由如下:

“原”在汉语中有起源、根本、根由之意,也常见于科技术语,如糖原、热原等。“肝素原”这一译名精准、简洁[10],形象地表达了heparosan作为修饰生产肝素、硫酸乙酰肝素及其多种类似物的前体骨架多糖这一作用,与其他硫酸化或异构化肝素前体物质区别开来。此外,“原”含有最初的、未加工之意,“肝素原”这一译名见词知义,不仅与现有汉语系统中肝素、硫酸乙酰肝素等术语接合,表现为同一类具有相同骨架结构多糖,且暗含了heparosan的未取代特性,便于理解和记忆[11-12]。

目前,以heparosan为起始物,通过化学或酶修饰已获得一系列的类似物,这些部分修饰的类似物表现出了与肝素或硫酸乙酰肝素相似甚至更为显著的抗凝血、抗炎、抗癌或抗病毒活性[2]。heparosan也表现出了与肝素类似的抗感染作用[3, 13],这些研究的发现为开发具有特定药理活性的heparosan类多糖药物提供了可能。结合heparosan结构特点及其在肝素和硫酸乙酰肝素生物合成中的作用,笔者建议将heparosan的中文名译为“肝素原”,这一译名的确立,将有利于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

[1]Liu Y, Liu L, Chen J, et al. Effects of carbon sources and feeding strategies on heparosan producing byEscherichiacoliK5 [J]. Bioprocess Biosyst Eng, 2012, 35(7):1209-1218.

[2]Li P, Sheng J, Liu Y, et al. Heparosan-derived heparan sulfate/heparin-like compounds: one kind of potential therapeutic agents [J]. Med Res Rev, 2013, 33(3):665-692.

[3]Chen X, Ling P, Duan R, et al. Effects of heparosan and heparin on the adhesion and biofilm formation of several bacteriainvitro[J]. Carbohydr Polym, 2012, 88(4):1288-1292.

[4]陈祥娥, 凌沛学, 张天民. 细菌肝素前体(heparosan)合酶 [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8, 29(6): 422-424.

[5]赵雷, 严子琴, 王畅, 等. 大肠杆菌K5产肝素前体heparosan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进展, 2011, 1(3): 195-200.

[6]严子琴.E.coliK5合成heparosan关键酶基因kfic的克隆与表达及heparosan解聚 [D]. 浙江: 浙江工业大学, 2012: 2.

[7]杨明康. 肝素前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研究[D]. 浙江: 浙江工业大学, 2013:4.

[8]戎林海, 戎佩珏. 术语翻译刍议 [J]. 中国科技术语, 2010, 12(6): 39-43.

[9]国际生物化学协会. 多糖命名法 [J]. 食品与药品, 2010, 12(11): 455-457.

[10]徐嵩龄. 如何提高我国术语翻译的准确性 [J]. 中国科技术语, 2010, 12(2): 36-42.

[11]丁一. 术语命名须应对汉语环境 [J]. 中国科技术语, 2007, 9(6): 39-40.

[12]吴泽球. 新词的定名方法 [J]. 中国科技术语, 2009, 11(6):23-24.

[13]Duan R, Chen X, Wang F, et al. Oral administration of heparin or heparosan increases theLactobacillus. population in gut microbiota of rats [J].Carbohydr Polym, 2013, 94(1):100-105.

Chinese Translation of Heparosan

CHEN Xiang’e LING Peixue ZHANG Tianmin

Based on the functions of heparosan in the biosynthesis of heparin and its analogues, and following the basic definition and principles of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we suggested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heparosan should be “肝素原”.

heparosan, translation, nomenclature

2014-01-09

陈祥娥(1984—),女,山东日照人,博士,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多糖类药物。通讯作者:凌沛学(1963—),男,山东临沂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多糖类药物。通信方式: lpx@sdfmg.com。

N04;H059;R9

A

1673-8578(2014)04-0033-02

猜你喜欢
类似物前体乙酰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N-端脑钠肽前体测定在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HPLC测定5,6,7,4’-四乙酰氧基黄酮的含量
维生素D类似物对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
反式-4-乙酰氨基环己醇催化氧化脱氢生成4-乙酰氨基环已酮反应的研究
N-(取代苯基)-N′-氰乙酰脲对PVC的热稳定作用:性能递变规律与机理
茶叶香气前体物研究进展
NADPH结构类似物对FMN电子传递性质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