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社”词源、含义及演变探究

2014-12-26 13:21
中国科技术语 2014年4期
关键词:通讯社通讯汉语

雷 扬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北京 100024)

“通讯社”词源、含义及演变探究

雷 扬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北京 100024)

“通讯社”是新闻行业中的专业术语。探究这一术语的来源、含义及演变对理解通讯社这一新闻机构的性质、作用以及对其未来的发展预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通讯社”一词的来源及含义为切入点,梳理这一术语在中国现代通讯社发展过程中的演变。

通讯社,词源,演变

通讯社这一词语并非是对英文News Agency或News Service的简单直译,而是经过日文转意,再结合汉字表意功能及使用习惯逐渐形成并稳定下来的词汇。探究这一术语的来源、含义及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通讯社”溯源及含义

在《说文解字》中,“通”被释为“达”。“通”的本义是“达”“至”,即没有阻塞,可以顺利到达。作为通讯社的“通”,其应用的意义以“传达”为主。“讯”的本义是“问”。在“通讯社”一词中,“讯”使用的是其名词性意义,即“消息”“音信”。《说文解字》中,“社”字释为“地主”。在文字的演化过程中,“社”字也被用来指集体性的组织,即团体。

通讯一词在中国古代有“通报消息”或“互致问候”之义。如《南史·谢弘微传》:“内外或传语通讯,辄正其衣冠。”《旧唐书·赵隐传》:“岁时伏腊,公卿大臣盈门通讯,而大臣及母之荣,无如其比。”现代汉语中,通讯一词起初多指利用电信设备或书信传送消息。如冰心在《寄小读者》十五中写道:“小朋友!为着跟你们通讯,受了许多友人严峻的责问,责我不宜只以悱恻的思想,贡献你们。”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规范科技名词,我国大陆使用“通信”:一是指“用书信互通消息,反映情况等”;二是指“利用电波、光波等信号传送文字、图像等”[1]。“通讯社”则属于约定俗成。“通讯”在台湾得以保留,台湾地区的“通信”一词在日常使用上通常不具有“用书信互通消息,反映情况等”的意义,如台湾人日常生活中仍将“通信息”说成是“通讯息”。但“利用电波、光波等信号传送文字、图像等”这一意义的用法则与大陆相同。如其移动业务运营商称为“远东通信公司”“泛亚通信公司”等。这种差别是因为台湾地区保留了晚清、民国时期“通讯”与“通信”的较早用法。而大陆地区的“通讯”现已特指“详实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章”[1]。

“通讯社”英文为News Agency或 News Service,其英文字面意思是“新闻代理”或“新闻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专门研究和介绍各国通讯社的著作《通讯社:它们的结构和运转》中写道:通讯社是一种企业,它的主要目标是搜集新闻和新闻材料,它的唯一宗旨是表达意见或提供事实,发给一些新闻企业,并且在特殊情况下也发给私人,以便在收费和符合商业法律和规定的情况下,向它们提供一种尽可能完全和公正的新闻服务。《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将‘通讯社’定义为以采集和发布新闻为主要职能,以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新闻机构。”[2]

通讯社作为一个组织机构,其形态是一个团体,其作用是“采集和发布新闻”,而通讯社一词中,“社”字即有团体之义,“通讯”即承担“采集和发布新闻”的意义。通讯社一词可看作偏正短语,“通讯的社”。“通讯”作为修饰语,修饰中心语“社”。“通讯”与“社”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通”“讯”“社”三词分别所代表的意义在汉语发展中拼接、组合形成专业术语——“通讯社”。

“通讯社”能够完整、简洁地诠释“新闻代理”这一机构的功能和形式。故而,作为固定词语流传并使用下来,在汉语语言文字中具有了稳定性。

二 “通讯社”的演变

“通讯社”一词在19世纪末已被大众接受,并广泛使用。尽管“通讯社”一词在中国古汉语中的词源根据充分,但却是借鉴于日文。

日本自办通讯社的发展早于中国。1835年,哈瓦斯通讯社在巴黎创办,成为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日本追随西方步伐,于1877年,由六角政太郎在东京创办了“东京急报社”。此社虽不以“通讯社”命名,但实谓日本最早的通讯社。然而,此社因规模较小、影响甚微而不被日本新闻史学界所公认。1888年1月,受三井物产董事益田孝的资助,“时事通讯社”成功创办,成为真正以“通讯社”命名的日本第一家通讯社。1892年,“时事通讯社”与报纸承办公司合并改名为“帝国通讯社”,影响颇大[3]。日文中,“通讯社”被书写为“通信社”。

中国通讯社最早的雏形或可追溯到宋朝,宋代出现了被官方查禁的非法报纸——小报。“发行小报的是一部分驻在首都负责送邸报的各地进奏官,中央政府机关中的个别下级官员,和一部分坊间书肆的主人。他们在省寺监司①等中央政府机关和宫廷内安置了一些人,专门为他们探听消息,提供材料。”[4]这些被安置于“中央政府机关和宫廷内”专门搜集消息的闲散组织即是通讯社在中国的最早表现。而中国最早的正式新闻通讯机构是在1872年由英国路透社在上海设立的远东分社。接着日本的东方通讯社、日本同盟社、美国合众社、法国哈瓦斯社、德国海通社纷纷涌入中国,并在北京开设分支机构,开展活动。直到1904年,骆侠挺在广州中华中路回龙里32号创办“中兴通讯社”,中国才有了自办的通讯社。中兴通讯社是目前所知的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通讯社。但此通讯社规模过小,不久即告停业。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发展通讯社事业被提上议程。1912年6月,中国报界促进会在上海召开特别大会。大会作出了由中国报界促进会创办通信社的决议。”[5]在此决议的推动下,1912至1913年间,全国涌现出多家通讯社,如广州公民通信社、上海通信社、湖北通信社、湖南通信社、北京通信社等。这些通讯社皆以“通信社”命名。

可见,在中国通讯社发展的早期,“通讯社”与“通信社”作为专业术语并未得到严格的规范,而是二者通用。又如《大同报(上海)》1909年第十二卷第17期即有文章为《国内紧要新闻:万国通信社之萌芽》。而王慕陶于《北洋兵事杂志》1910年第2期发表文章:《调查:通信社报告(未完)》,继而在该杂志第3期发表文章题为《调查:通讯社报告(续完)》。两篇文章,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均可看出其实为一篇文章的上下两篇。而这两篇文章却分别使用了“通信社”与“通讯社”两词。

由此发现,“通讯社”与“通信社”在晚清民国时期是混合使用的。它们代表的意义完全相同。因日语中通讯社的书写即为“通信社”,而日本通讯社的发展又早于中国。由此,汉语借用了日语词汇,也用“通信社”来称呼这一类新闻机构。而古代汉语中,“讯”即有“信”义,如《荀子》:“行远疾速,而不可托讯者与?”又“讯”古同“迅”,有迅速之意,更能表达新闻的时效性,固而国人又以“讯”代“信”而用。

由于“讯”字较“信”字在汉语中能够更好地传达新闻行业的特点,同时,伴随着五四运动对汉语使用的又一次整理,“通信社”在使用中逐渐被淘汰,由“通讯社”全面取代。五四运动之后成立的通讯社如:平民通讯社、国闻通讯社、中俄通讯社、国民通讯社等等,皆以“通讯社”称之。“通讯社”正式成为这一新闻机构的术语在汉语语言中稳定下来。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中国成立的通讯社还有:新华通讯社(原红色中华通讯社)、国际新闻社、全民通讯社、民族革命通讯社等。

此外,这一新闻机构的命名并未被“通讯社”三字所束缚。如1916年7月由邵飘萍在北京成立的通讯社即名为“新闻编译社”。而于1924年成立于上海且有较大影响的通讯社则名为“申时电讯社”,由《申报》经理张竹平创办。通讯社作为一个定义新闻机构的概念而存在,它有时出现在这一类机构的名称中,有时也不必出现。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通讯社是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将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

中国现有三家通讯社,分别是:新华通讯社、中国新闻社和中央通讯社。新华通讯社是面向全世界的通讯社;中国新闻社是面向海外华人、港澳同胞的通讯社;中央通讯社于1924年由国民党创办,目前位于台湾地区。

三 结 语

汉语的表意性特征使很多经翻译后的外来词汇富有中华古典的文化意蕴。“通”“讯”二字在古汉语中皆有其本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语义的延展,此二字组合为“通讯”一词,并赋予了此词以浓厚的科技意味。历史上,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不完全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过程。事实上,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更多的是向日本的现代化取经。中国通过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一过程所留下的印迹在语言文字上表现极为明显。因日本早于中国将西方的词汇翻译成日文,而日文的发明本身取材于汉语,与汉语有着极为亲近的关系,故而,在现代汉语中,许多现代化的词汇都借译自日文,如服务、哲学、印象等等。“通讯社”虽由“通信社”转变而来,但亦属其一。“通讯社”一词从词源与含义上完美地诠释了这一新闻机构的作用与性质。与“信”字相比,“讯”更能表达快捷之意,且因“通讯设备”等词的词意联想,使其带有较强的科技性与现代性。因此,较之“通信社”,“通讯社”更富有汉语的魅力与活力,最终成为新闻专业的术语。

注释

①监司是指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吏或者机构。汉以后的司隶校尉和督察州县的刺史、转动使、按察使、布政使等通称为监司。省、寺是官署名称,这里的“省寺监司”是原文作者对这一系列机构和官员的统称。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 3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262-1263.

[2] 李永健,展江.新闻与大众传媒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50.

[3] 康天意.世界现代前期文化教育史[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172,173.

[4] 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2.

[5] 郑德金.中国通讯社百年历史回顾[J].中国记者, 2004(12):46-47.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ongxunshe”

LEI Yang

“tongxunshe”is a term in the news industry. Exploring the origin, mean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ter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news agency, the role and even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term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news agency.

tongxunshe, origin, evolution

2014-07-01

雷扬 (1981— ),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闻学。通信方式:18913030@qq.com。

H083;N04;G210

A

1673-8578(2014)04-0051-03

猜你喜欢
通讯社通讯汉语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通讯报道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速度不是一切:国外新闻通讯社如何使用用户指标?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通讯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