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性肺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误诊分析

2014-12-28 06:48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郑州450006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征象胸膜肺结核

1.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06)

2.河南省人民医院影像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3)

王福转1 宁培钢2 葛涛1

多层螺旋CT(MSCT)虽然对球性肺炎(spherical pneumonia)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球形肺炎的认识不足,常常导致误诊发生。搜集98例球性肺炎中17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加强对本病影像学征象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搜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13年2月间,在98例球性肺炎中共有17例与病理(手术或穿刺)、临床观察诊断不符。男10例,女7例,年龄29~77岁,平均53岁,患者主要为咳嗽,咳痰,少数胸痛、发热,其中2例是体检时发现临床无症状,9例有血象升高,11例血沉增速。

17例行MSCT扫描,使用Aquilion 16层螺旋CT机,管电压120KV,管电流190mA,扫描层厚1.5mm,间隔1.5mm,重组图像层厚10mm。增强扫描采用对比剂为碘普罗胺,以3ml/s流率,总量按1.5ml/kg体重,经肘前静脉由高压注射器注入。

由两位高年资影像医师对病灶部位、大小、密度、形态、边缘、强化形式进行审阅,然后得出诊断。

2 结 果

图1 病灶密度不均匀,细短毛刺,误诊为肺结核。图2 “局部充血征”,“晕征”且见有“胸膜凹陷征”误诊为周围型肺癌。图3 病灶内见有充气支气管,“空气支气管征”。图4 病灶紧贴胸膜与胸壁成直角,“刀切征”。图5 “空泡征”,误诊为周围型肺癌。图6 病灶呈三角锥形并少量胸腔积液,误诊为肺结核

病灶均单发,病灶部位:两肺下叶背段及基底段8例,中叶及上叶舌段4例,两肺上叶后及尖后段5例,下叶多于上叶。病灶大小,直径1.5~5cm为多,大于5cm的3例,圆形或类圆形14例,三角锥形2例,方形1例,密度较均匀12例,密度不均匀5例,其中2例见有斑点状钙化,平扫CT值25~70HU。病灶边缘光滑无毛刺5例,短细毛刺7例(图1),血管增粗,柔和与肺门相连即“局部充血征”3例(图2),有“晕征”4例,肺野呈磨玻璃样改变1例,“空气支气管征”2例(图3),临近胸膜肥厚11例,“胸膜凹陷征”3例,“血管集中征”2例,“刀切征”4例(图4),“局部充血征”3例,“空泡征”1例(图5),胸腔少量积液1例(图6),余肺叶同时有炎症表现2例。6例增强扫描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2例,CT值增加65~90HU,并呈速升快降型。

7例全麻下开胸行肿块切除或肺叶切除,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报告均为大量炎性细胞及吞噬细胞,3例穿刺活检为炎性细胞,均无肿瘤细胞。

7例误诊为肺结核后转到传染病医院,传染病医院排除肺结核后,回本院抗炎治疗2~4周不等,病灶大部分吸收5例,其余2例8周后病灶明显缩小仅遗留纤维条索影。

1例误诊为转移瘤,行手术切除,此病灶呈圆形,直径3.2cm,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无分叶,无毛刺,且病人2年前做过一侧乳腺癌切除术,临床无任何症状。

3 讨 论

肺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多为斑片状。但病变呈球形时,即为球形肺炎。球形肺炎临床上不少见,与肺内其它良、恶性肿块病变的CT表现颇相似,常造成误诊[1]。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需影像学检查发现病变,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患者又呈现各种征象的多种组合,这使得球行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变。目前主要检查方法为DR和CT,CT由于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特点而在诊断中起重要作用。球形肺炎常单发,直径1.5~5cm为多,孤立性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3cm的类圆形病灶,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一直是胸部影像学的重点和难点,螺旋CT是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最有效的检查手段[2]。但在实际工作中,球形肺炎与结核球、周围型肺癌、转移瘤不易区别。球形肺炎各肺叶均可发生,大部分位于肺野背侧,靠近或紧贴胸膜,病灶紧贴胸膜与胸壁呈直角,即“刀切征”。病灶常为单发,在CT横断面上大多数呈圆形、类圆形,少数呈三角锥形或方形,三维重建可呈球形或硬钱币样。病灶中央密度较周围高,边缘较模糊,即“晕征”,球形肺炎的特点是病灶周围肺纹理明显增粗、增多、紊乱且绕过病灶即“局部充血征”[3],病灶内可见一个或多个小空泡影即“空泡征”。病灶增强扫描可显著强化,也有人认为炎性病变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组织结构,因此其强化方式多种多样,不易把握[4]。本组强化方式符合此观点。谢汝明等[5]认为诊断时以肺内孤立结节的形态为主,征象作补充,强化表现作参考,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比单纯强调某一征象或强化表现更为重要。球形肺炎在MSCT上具有良性病变的征象,但缺乏特异性表现。

本组病例9例诊断周围性肺癌而误诊,且6例做胸部手术,3例穿刺活检。追其原因可能为:①本病发病率较低,肺癌在肺部肿块中占首位,②本病发病年龄与肺癌发病年龄相吻合,40岁以上肺内圆形病灶肺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本组7例均为45岁以上患者。③临床症状与肺癌相类似,血象高、血沉快亦可见于肺癌或合并感染者。④“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多见于周围型肺癌中,周围型肺癌的毛刺征明显高于良性病变[6]。这是误诊为肺癌的主要原因。本组病例中出现2例“血管集中征”,回顾性分析应是“局部充血征”,此两种征象有时不易辨认,这是误诊肺癌的原因。⑤肺癌强化形式一般为均匀、不均匀强化及周围强化,而本组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2例,炎性结节明显强化与肺癌鉴别诊断困难[7],也是误诊另一重要原因。⑥其中3例病灶直径大于5cm,肺内结节大于3cm者多考虑为恶性。尤其是老年球形肺炎患者的肺内表现与周围型肺癌鉴别更为困难,难以单纯根据影像学表现作出正确诊断,本组有4例误诊病例均属此种情况,此时积极进行肺组织穿刺活检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结核球与球形肺炎有很多相似之处,肺结核好发青壮年,误诊7例中,4例是小于40岁,球形肺炎好发肺周围,而结核球好发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结核球是浸润型肺结核的一种表现,为干酪性病灶被纤维包绕所致,直径多在3cm以下,肺结节钙化最具有诊断价值,病灶周围有卫星灶是诊断结核球的重要辅助征象。本组2例球形病灶内见有斑点状钙化,这是误诊原因。球形肺炎发生率较之低得多,而在临床诊断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易导致球形肺炎误诊,球形肺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青壮年因抵抗力强,临床症状不明显,加之肺结核临床症状也与之相似,也是误诊一个原因,对此类不易与结核球鉴别的需进行随访观察,如抗炎后病灶吸收或基本吸收,要考虑到球形肺炎可能。

本组1例误诊为肺转移癌,回顾性分析误诊主要原因是患者有原发癌史,影像学上无明显球形肺炎特征,由于思维惯性的影响,误诊为肺转移。

总之,临床表现应与影像学表现密切结合,全面地分析病变特征,不要忽视一些有意义的MSCT征象,才能减少球形肺炎的误诊误治,提高诊断准确性。

1.张奎阳,周广德,花村,等.球形肺炎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6,4(2):127-129.

2.张福康,冯仕庭,陈境弟,等.肺结核和炎性假瘤CT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中国CT和MRI杂志,2011,9(2):32-34.

3.杨锋,张洪权.球形肺炎的CT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6):799-811.

4.李慎江,肖湘生,李惠民,等.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的评价.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9):748-751.

5.谢汝明,马大庆,李铁一,等.肺内球形结核CT增强特征极其临床意义.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1):651-654.

6.郝志勇,冯勇,成官迅,等.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病理学对照.中国CT和MRI杂志,2010,8(3):24-33.

7.李月河,赵志梅,全松石,等.多层螺旋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意义.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3):259-262.

猜你喜欢
征象胸膜肺结核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