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卷调查结果探讨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途径

2014-12-30 13:29朱瑞丹媛媛蔡星伟王超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2期
关键词:提高途径有机化学问卷调查

朱瑞+丹媛媛+蔡星伟+王超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有机化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并且以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为实例讲解了模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归纳教学法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有机化学  问卷调查  教学方法  提高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164-02

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化学分析检验专业等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和合成方法的科学。它与化学的其它分支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所以无论从事化学中的哪一个领域的工作,都必须具备有机化学基础知识。通过该课程学习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有机化学品工艺》,《精细化工合成》,《生化产品检测与分析》等打好基础。为了进一步搞好教学,真正实现该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改革方向,笔者对该校已学过这门课程的在校学生和部分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直接听取了他们的反馈意见。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限于该校应用化学专业2012级和2013级学生80人,2013级生物技术专业31人,以及2009级毕业生15人,共计126人。

调查采取无记名问卷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当场填写。共发出问卷126份,收回125份,回收率为99.2%。数据分析由计算机处理。

2 内容与结果

(1)在回答“有机化学理论课学时安排是否合适”时,有23.7%的学生认为较多,18.4%的学生认为较少,57.9%的学生认为合适。

(2)在回答“有机化学实验课学时安排是否合适”时,有2.6%的学生认为较多,66.1%的学生认为较少,31.3%的学生认为合适。

(3)在回答“做有机化学实验的目的”时,有25.8%学生是为了考试成绩,有63.7%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10.5%的学生是因为对实验课更感兴趣。

(4)在回答“应加强哪些章节的教学”时,需加强的教学内容有:环烷烃的结构和性质(64.8%),对应异构(80.1%),不需要加强的有:烷烃(93.4%),烯烃(85.8%),碳水化合物(72.6%)。

(5)在回答“影响你上课注意力的因素”时41.1%的学生认为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20%的学生认为主要因素是课堂气氛,38.9%的学生认为化学反应繁而多,理论知识枯燥难懂。

(6)在回答“影响你有机化学学习成绩的最大因素”时理论部分太深太枯燥让人失去兴趣,15.3%的学生认为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关,65.2%的学生认为与自己是否努力有关。

3 讨论

3.1 加强实践教学,已成为同学们的共识

调查表明,57.9%的学生认为理论课的教学课时数合适,而对于实验课时的安排,66.1%的学生认为实验课的时数安排较少。可见加强实践是学生们的共同愿望,虽然本课程的实验课学时安排已经占理论课学时的38%,显然还远远没有达到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与理论知识的学习相比,实验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探索欲;在回答做有机化学实验的目的时,虽然63.7%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同时使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但有25.8%的学生是为了考试成绩,可见一部分学生做实验的目的不是很明确;针对这些问题,首先我院应该加大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学时,再次要改进实验教学过程,使学生不单纯为了成绩而实验,重视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先让学生认真理解实验原理,弄清操作步骤和和注意事项,写出简明扼要的预习报告,然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现实验现象和理论不符合,应该先尊重实验事实,并认真分析和检查原因,有疑问时力争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实在不明白可以询问老师,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最后有些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认为来了实验室,交了实验报告就可以合格了,针对这种情况,要增加具体相应的考核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2 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从标题2内容与结果(4)中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对环烷烃及对映异构章节的内容掌握的不好,需要加强教学,我们知道环烷烃重点和难点主要在于环己烷的结构以及它的构象,而对映异构是属于立体化学的基础,这些都比较抽象,对于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授课效果,从标题2内容与结果(6)中我们也看到学生上课注意力之所以不集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过程,而是积极能动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应避免注入式授课的机械式学习,应采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复杂,构像之间的转化很抽象,往往学生难以接受。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模型教学,模型教学形象、直观、立体感强,能真实反映实物特征。如在讲授环己烷构像时,利用模型使同学们直接观察到环己烷的各种构像之间的转化过程及氢原子之间距离大小的相对变化,从而得出了环己烷有无数种构像,其中典型的构像有四种,分别为对位交叉式,邻位交叉式,部分重叠式,全重叠式[1],每旋转到一种构象的时候表示出它的能量相对大小,画出它们的能量变化图;能量最低的就是最稳定的椅式构象,能量最高的就是最不稳定的船式构象。而且我们可以把各种构象比喻成人的睡觉姿势,睡觉姿势可以各种各样,就相当于环己烷的各种构象,而在无数种睡姿中你总能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姿势,也就相当于各种构象中最稳定的构象。这样更加容易记忆和理解,所以,恰当使用分子模型以及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举例教学,通过这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研究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探讨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其次是启发式教学方法,例如对映异构属于立体化学的基础,它指的是一种空间结构[2],比较难以理解,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先让同学们看一些镜像图片,比如焦山和它的镜像,再比如鸭子在水中的镜像等等,提问同学们这些物质和他们的镜像是不是完全一样,然后让同学们观察自己的双手,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引出手性和手性分子的概念,理解了手性分子,对映异构提也就很简单了,继而让同学们思考手性分子它会和非手性分子有何区别,结构决定性质,既然手性分子有这种特殊的结构,一定具有它特殊的额性质,从而引出物质的旋光性。再比如对醇的化学性质教学时,首先给出醇、水和卤代烃的结构式,然后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醇和水、卤代烃有何相似点和不同点?积极引导学生从结构方面对三种物质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推理出醇应当具有类似水的酸性以及具有似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活性,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诱导效应来比较它们的反应活性的差异。最后还可将结构扩展到其他类化合物比如,羧酸及其衍生物,胺类化合物等,通过诱导效应一起分析他们的酸性,总结出普遍性规律。通过启发教学模式不仅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是归纳总结教学方式,我们知道因为有机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深的课程,而且难以理解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考试成绩,那我们如何把这些枯燥的众多理论性的知识系统化呢?通过归纳总结可以引导学生把有机化学中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掌握有机化学知识的规律,例如在讲述Saytzeff 规则时,可以概括成“减少”规则,即卤代烃进行消除反应时,优先消除连接氢原子数的β-碳上的氢原子[3]。这个时候尽量与之前学习的Markovnikov规则想比较,Markovnikov规则“加多”规则,即烯烃与卤化氢加成时,氢原子优先加成在连接氢原子数多的双键碳上;这两个规则分别应用于两个相对的反应——消除反应和加成反应,讲述时建议学生进行比较归纳,理解效果会更好;学生获取知识的本身也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新知识与已学知识不断进行比较,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学生就容易接受新知识,且避免了混淆,加深了记忆;又如讲到对映异构体的R,S构型命名的时候,与D,L构型命名以及烯烃里的Z,E命名法进行比较分别讲授他们的异同点,进行归纳总结。

总之,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机化学实验课学时应该适当增加,增加环烷烃和对映异构章节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与教学,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引导,归纳等并加以综合应用,将教师由知识传授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不仅仅是学到了有机化学知识,并能从学习中收货快乐。同时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主动性,摆脱其对有机化学学习的畏难情绪,为今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鸿宾.有机化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周远明,杨爱萍.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9,24(6):19-22.

[3] 孟祥明,张泽.大学《有机化学》的教学方法探讨[J].大学教育,2012(8):101-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高途径有机化学问卷调查
论提高广西农垦国有龙北总场红江橙单产途径
谈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
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途径与完善策略研究
高中有机化学高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实践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有机化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