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职《画法几何》教学过程

2014-12-30 13:31王小刚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2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高职

王小刚

摘 要:文章立足教学过程论,探析高等职业教育的《画法几何》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功能性、阶段性,即认识方面特殊性、实践方面特殊性;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能;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

关键词:高职  《画法几何》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过程探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169-02

《画法几何》是研究投影理论和方法,用以解决空间几何问题,本文立足教学过程论,借助三维工具Solid works软件,结合画法几何内容,探析高等职业教育的《画法几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的实施过程,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

1 高职《画法几何》教学过程特殊性

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①的目标定位明确,深化教学过程认知、加强教学过程创新,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目标。《画法几何》是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既是知识又是技能,它是《工程制图》的投影理论基础,应用投影的方法研究多面正投影图、轴测图、透视图和标高投影图的绘制原理,还包含投影变换、截交线、相贯线和展开图等。

《画法几何》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的一种形式,包括认识和交往实践二个方面。不仅要在平面上表示空间形体,还需要应用这些表达在平面上的图形来解决空间的几何问题,相应地《画法几何》研究的内容分为二个方面:研究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空间形体的方法是图示法,研究在平面上利用图形来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方法是图解法。

《画法几何》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图示法、图解法的知识并促进技能发展的活动,不完全等同于一般认识活动,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1.1 认识方面特殊性

一是《画法几何》的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学生不是直接去发现人们未知的东西,而是接受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甚至是自身在初中阶段的《平面几何》、高中阶段《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基础上用最短的时间去认知《画法几何》的基础规律,空间形体在立体几何中已经掌握其基本画法,立方盒内阴影线部分,本学科中运用平行投影原理,将其首先投影到盒子基本面,其次对各基本面进行规定方向、角度的旋转得到平面图形,用平面图形表达空间形体。

二是《画法几何》的认识条件具有特殊性,与学生个体自由绘画不同,学生对于《画法几何》中的无论是图解法还是图示法,都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把一切有利条件、合适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法组合在一起,如利用实体比例模具、多媒体手段等,组成适合高职学生《画法几何》教学模式,从而引导学生在立几、解几的基础上完成图示法、图解法的学习任务,避免或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失误。三是《画法几何》的认识任务具有特殊性,学生对《画法几何》认识活动不仅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更要为《工程制图》打下基础,更高层次地发展个人智能水平。

1.2 实践方面特殊性

一是《画法几何》实践目标的特殊性,学生既要掌握理性的知识,如运用图示法表达所见,同时要将其掌握的理性知识再回到实践中,如运用图解法获取欲得,以此对理性知识进行验证,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二是《画法几何》实践环境特殊性,多限于教学过程的教室、课堂内,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事先对于实物借助现代媒体及比例法,将宏大或微小的实物进行处理,先进行计划设计,对学生进行引导、调节,以此达到比较顺利的教学目的。三是《画法几何》实践方式特殊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模型演示、现场参观生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教师还通过直观教具,如挂图、投影等,让学生探微、感知他们从未见过的事物,甚至内部机理,观其形、察其内、见其著、识其微,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规律、提高智能。

《画法几何》教学过程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种,作为教师只有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重点掌握特殊性才能科学地组织《画法几何》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2 高职《画法几何》教学过程功能性

《画法几何》教学过程特殊性表明其基本功能在于促进学生认识和实践的发展,相较一般教学过程而言,《画法几何》的教学过程具有传授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合理拟定教学原则、正确选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能够进一步发挥培养智能的功能。

首先是传授知识功能。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②。高职教育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目标并不能忽略、甚至否认教学过程的传授知识,因为知识是形成技能的基础,更是培养智能的基石,也不能将传授知识作为《画法几何》教学过程的惟一功能,三者之间相互交织,互为促进。图示法是图解法的基础,图示法偏于知识、图解法重在应用,图示是对事物和现象的外部特征的反映,图解要求认识到本质,探求内部的科学规律,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而非单纯机械地记住投影原理、概念等。

其次是形成技能功能。《画法几何》相关技能形成要经过长期反复练习才能逐渐达到熟练程度,比如三视图基本原则“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起初借助实物教仪进行平行投影,然后分步展开不同的面,从而获得三视图,在此基础上找出三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

在老师传授知识后,学生增加认知,经过反复练习掌握投影规律,即可进行应用,达到熟练程度情况下,进行自由运用。

形成技能和传授知识的功能的过程是统一的,相互依存、互为表里。技能形成进一步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可靠保障,从模仿到连贯再到自动化运用。学生形成熟练技能并加以运用时,可以简化获得知识和运用的过程,不再需要教学仪器展示,也不需要辅助轴测图,而把精力放在观测、分析、解答方面。endprint

最后是培养智能功能。当前高职的《画法几何》在内容、原则、方法、课时方面存在严重轻视教学过程情况,笔者所接触到的机械专业均将其归入《机械制图》其中一或两章,对教学要求也仅是能画三视图,片面强调动作技能,实际上《画法几何》掌握了图示法,能够画出三视图或零件图甚至装配图,并不意味着培养了学生的智能,学生长期的学习和工作中都缺少创造性、灵活性。

教师在《画法几何》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知识、形成技能,更多关注培养学生智能,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独立思考获得知识,运用已经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技能。注意在教授学生对于图示、图解法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传递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高职学生特点,综合运用类比、归纳、演绎等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使学生思维清晰、准确、高效。

3 高职《画法几何》教学过程阶段性

《画法几何》的教学过程具有多方面要素:教学内容主要是图示法、图解法;教学目标是学习平行投影的基本理论,掌握正投影法的原理和应用,掌握作图解决空间定位问题和度量问题,具备空间想像和思维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解决画法几何问题;教学主体为教师和学生;教学媒体日新月异;教学环境渐入佳境。《画法几何》教学过程结合诸多教学因素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

在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大量的分析与决策,选取合理的教学有规则、拟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包括教学活动程序、方法、组织形式、媒体方式、课堂评价,最终体现在编写的教学计划和方案中。学生在准备阶段,需要调整好自己的身心水平达到习的状态,具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具有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所要求的基本分析问题能力。

在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在准备的基础上能够课堂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选择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画法几何的图示与图解进行感知,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运用。学生在实施阶段更需要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学主体的作用。

在教学评价阶段,包括二个方面,学生的学习评价和老师的教学评价,本文特别指学生的学习评价和老师的自身评价,不包含课堂外的第三方评价。在《画法几何》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评价意义重大,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参考文献

[1] 曲昕.少学时“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体会[J].科技信息,2010(8).

[2] 沈枫.以能力本位指导高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0):160.

[3] 王琴.浅谈《机械制图》课的教学过程[J].科技资讯,2011(2):179.

[4] 金小云.职校机械制图创新教学探讨[J].科技风,2009(23).

注释

①国发[2005]35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

②顾明远.教育大词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