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让生命更美好 ——我的教育理想与实践

2014-12-31 09:26唐文红
未来教育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生命学校课程

唐文红

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校长

反思——教育,该给学生留下什么?

教育是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对生命的关怀一定不只是抽象的关怀,这种关怀是从对人性和人在现实处境中的忧惧开始的。以下背景事件引发了我对人性和教育的思考。

背景事件一:开学第一天

2010 年,我被派往深圳龙岗天成学校担任校长,这是一所位于龙岗中心城边缘的学校,85%的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周边噪音嘈杂、环境污浊混乱。

开学第一天,家长与学生一同来校,与他们一起的,还有家里更小的孩子,从1 岁至10 岁都有,甚至还有家里养的狗。家长大多穿着拖鞋,小孩流着鼻涕,男生留着长发,女生披散着头发,斜着看人的眼睛里似乎流露出某种怀疑和冷漠。

那一天的整个下午,天气炎热。窄窄的校园中庭,不时飘来汗味,传来大人们肆无忌惮的高声交谈,以及小孩的哭声和狗吠声……家长和学生离校之后,桌椅横七竖八,草地惨遭践踏,纸屑和饮料瓶满地……更不可思议的是,厕所门几乎全被损坏了。

看着一片狼藉的校园,我的心情异常沉重。

背景事件二:两则社会新闻

新闻一:复旦大学一位研究生开通了名为“掷出窗外”的网站,这里汇集了八年来事关中国食品安全的各类信息,俨然一部有毒食品的维基百科。网上总结中国55 种有毒食品大全:爆炸西瓜、红心鸡蛋、病死猪肉、毒大米、毒馒头、毒奶粉……食品丑闻层出不穷,令人触目惊心。

新闻二:2011 年10 月13 日,两岁的小悦悦在广东省佛山市相继被两车碾压,七分钟内,18 名路人视而不见,漠然离去。

背景事件三:两则教育新闻

新闻一:中国相关机构对中国从1977 年到2006 年30 年间一千多名“高考状元”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曾经让人惊羡的高考状元,却没有产生一个政界、商界、学界的“职场状元”,全军覆没。

新闻二:2009 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 世纪生活的20 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是由中国人发明。

这些事件和现象让我忧惧,也让我陷入沉思。

乱象丛生的社会现象,表明人们缺失信仰、公德和良知,人性扭曲;应试教育大行其道,学生学业负担沉重,教育庸俗化、功利化——“剥夺孩子的童年,扼杀少年人的求知欲,阻碍青年人的独立思考”。

这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教育应当承担怎样的使命?它追求什么?学校和教师给社会、给学生留下什么?

追求——教育,让生命更美好

如何维护人性的高贵与生命的尊严?如何让学习不再异化为对生命的摧残?如何让受过教育的人们,确实因教育变得更加美好?

对生命的悲悯、对教育的情怀,让我这些年来一直穿行在理想和现实、理性思考和教育实践之间,不断地求索,寻觅教育的真谛,孜孜以求并提出了“美好教育”这一理念。

“美好教育”是教育的范畴,离不开教育的本质属性。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在中国,“教育”一词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关于教育的解释则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这些见解不断启迪、引领着我反复思考、提炼,并付诸教育实践,最终形成对“美好教育”的理解与诠释。美好教育包括“四以”和“三性”。“四以”,即以生命关怀为核心,以发展人性为本,以培养生活能力为基础,以追求人的美好发展为目标;“三性”,是天性、人性和个性。顺应天性——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培育人性——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发展个性——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

“美好教育”既关注学生未来生活的美好,也关注生命成长过程的美好;既关注人的自然性生命之美,更关注人的精神性生命之美;既关注人的生活需要,更关注人对尊严的需要。

探索——系统规划,全方位推动

如何将“美好教育”的理想变为现实?

2013 年,我到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龙外”)履新,这为我的教育理想提供了极好的实践平台。学校尚未开学,我和筹建班子就通过SWOT 分析【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和opportunity(外部的机会)、threats(威胁)】,规划了学校的发展,分别确定为文化奠基年、课程建设年、教师发展特色年、品牌形象年;明确了“三以”(以文化引领发展、以名师培养学生、以特色彰显品质)办学策略并制定了学校文化战略图。根据学校文化战略图,我和师生们共同努力,全方位推进“美好教育”各个要素的具体落实。

与美好同行,与国际接轨

理念如同灯塔,使学校这艘航船,在教育之海的航行中,始终明晰方向。依据“美好教育”核心思想和学校办学实际,我们构建了“美好教育”办学思想引领学校发展。“与美好同行”具有三层含义:从美好出发——向往美好;享受美好过程——成长美好;获得美好结局——为美好人生奠基。“与国际接轨”是指教育必须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与世界接轨,融合东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国际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民族灵魂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

做美好的人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这样憧憬“美好的人”——“在心灵里有内在的精神状态的美,在有形的体态举止上也有同一种与之相应的调和的美”,并认为这种“兼美者”是最美的、最可爱的。“做美好的人”就是做求真、求善、求美之人,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学生做到“三有”、“三会”。“三有”,即有民族灵魂、有国际视野、有创造能力;“三会”,即会友好相处、会智慧求知、会优雅生活。这样的“美好之人”既有身体的力量,更有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优雅。

办一所有美好记忆的学校

在一所处处充满美好的学校里,人人学习、互相关怀,学生在这里感受爱与关怀,释放天性,发挥潜能,自由快乐地成长。若干年后他们能满脸幸福地说:我的母校——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环境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 “桃李不言”,它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此熏陶、暗示、感染。“龙外”致力于创造具有“国际味”、“书香味”、“人情味”的“三味”美好校园,以美好环境涵养学生的美好情怀。

实现美好的管理

学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教师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促进组织目标和个人价值的实现。“龙外”在管理上首先进行了组织机构变革,将职能部门转变为紧凑的横向组织架构,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探索高引领、高关怀、高参与的“三高”美好管理。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引领。杰拉尔德·C·厄本恩曾说,“当校长进入学校时,是带着他们的价值观、信仰和哲学观一起来的,校长通过价值观进行领导”。我认同此观点,并注重对教师的价值引领。学校筹建期间,我与筹备小组成员开始着手编印《龙外教师文化手册》,涵盖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礼仪、教师美好密码、教师办事流程等内容。学校创办了《美好教育报》,每月一期,有美好思想、美好动态、美好人物等八个版面,通过这个平台,持续深入地向广大师生及家长“布美好教育之道”。如今,“教育美好”、“至善至美”、“办一所有美好记忆的学校”已成为每一个“龙外”人的愿景和自觉行为。

构建美好的课程和教学

在教育系统的诸要素中,课程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只有课程的美好、教学的美好,才有教育的美好、人的美好。在课程建设上,我的思路是:做好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加减法,两者互相融合,一体化实施,整体设计成学校的校本化课程。

在此基础上,“龙外”构建了“三四四”美好课程体系。“三”是指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活动课程三大类型课程。第一个“四”是拓展课程,分为人文素养类、外语类、生活技能类和思维拓展类;第二个“四”是活动课程,分为社团课程、仪式课程、主题月课程和体验类课程。

学校的课程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综合性。这突出表现在,学科内的课程内容整合以及多个学科间的内容整合,如语文与美术结合的写作绘画结合课程,音乐、舞蹈、体育结合的艺术体育课程,英语与戏剧结合的英语戏剧课程,等等。二是选择性。学校尊重学生差异,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满足其个性发展的多样化课程。学校成立了社团俱乐部,分为艺术、体育、科技、领袖四类,有三十多个社团。如高尔夫球社团,学校与国际知名的高尔夫球学院——橡树谷高尔夫球学院合作,成立深圳市第一个中小学高尔夫球社团。三是开放性。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评价等多方面的开放。

教学变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根本,学校的美好课程只有通过美好教学才能落地为鲜活的教育实践,最终达成学校培养“美好的人”的目标。

什么样的课堂和教学是美好的?著名教育思想家、哲学家张楚廷先生指出,“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特殊的生命过程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着生命存在,使教学成为让学生更自由、更智慧的活动,教学才有美好可言。”

为孜孜以求这样的美好境界,“龙外”探索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核心、以活动为主线的“五I”教学。“五I”教学是我们借鉴张楚廷先生的教育哲学思想,根据学校实际,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创新表达的一种既具民族性、又兼具国际性的教学思想。

“I”是一个英文字母,也是一个英文单词,单词的意思是“我”,“我”是“人”的最直接代称。“五I”中的五个要素:兴趣(Interest)、信息(Information)、质疑(Inquiry)、 方法(Idea)、 智慧(Intelligence)都以字母I(我)开头,彰显以人为本,把人、生命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目的——开启学生大智大慧,使学生成为大写的人。

在“五I”教学中,信息、兴趣是基石,质疑、方法是两翼,智慧是目标。信息宽于知识,兴趣贵于理性,质疑重于聆听,方法优于勤奋,智慧高于聪明。

我们希望通过“五I”教学,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激发他们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及独立思考能力,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快乐的精神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由舒展的心灵。

成效——美好之花优雅绽放

一年的实践探索,一年的春华秋实,龙外的美好教育初见成效,美好之花优雅绽放。

龙外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怀揣梦想、充满活力、潜心教育、成长迅速。近一年来,李细林、刘云等二十多位老师在国家、省、市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比赛中获奖;邹莹等老师获深圳市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体育科组荣获龙岗区单项一等奖七人次,团体技能总分获一等奖第一名。在当下浮躁、功利的教育环境中,龙外的教师纯粹安静、有教育情怀、有开阔视野、有专业理性。他们将爱与智慧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引领学生快乐、美好地成长,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他们也在成就自己,享受教育的诗意人生。

蚂蚁兵团力量大、快乐精灵乐无边、雏鹰乐园跃欲飞、小雁齐飞共成长、葵花朵朵绽光彩、馨香一缕沁幽兰、自强不息金蔷薇、蜜蜂阵营采蜜忙、朵朵梅花傲风骨、蒲公英朵朵向阳开……这是“龙外”每一个班级特有的精神风貌,更是每个“龙外”学子自然舒展的生命状态。走进“龙外”校园,孩子们发自生命深处的欢唱, 他们的纯真、自然、无忧、快乐,会让人感动、让人感慨。

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促进了学校的特色、优质发展。办学不到一年,学校被授予“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常任理事学校”、“肇庆学院教育实习基地”、“龙岗区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龙岗区广播体操标兵学校”等荣誉称号。此外,学校与美国弗吉尼亚学校、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结成友好学校,在通往国际化办学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教育是开启新世界的窗口,与美好生活息息相关。”我信仰教育美好,我追求这样的境界:“教育,与美好同行”;“教育,让生命更美好”!

猜你喜欢
生命学校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