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香槐下,花开清香——电影《紫香槐下》赏析

2014-12-31 09:27
未来教育家 2014年1期
关键词:小苏学区统一

“难道我们学校的教育,就是为了给学生分出等级,排出座次吗?”《紫香槐下》电影中女主人公、年轻教师叶小苏的问题,也反映了许多教师的心声。

当下,那些温暖人心的“最美教师”的故事,总是让人们体味着教育的力量与育人的神奇。一批平凡园丁的无私、勇敢与坚守,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刺激着我们的泪腺神经。感动,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而感动的力量,就在于人性光辉的相互温暖与内心情感的共鸣共振。这无疑会催生出更多善良与正义,凝聚更多的真诚与美好,让人们的认知更加理性,让社会的发展更加良性。让我们来重温紫香槐下那些感动过我们的面孔……

2013 年11 月15 日,首部反映“大学区管理制”这一教育题材的电影《紫香槐下》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剧场举办了全国首映礼。影片展现了当代经济社会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永恒的主题。此次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举办全国首映仪式,也得到了教育界、影视界领导及专家的厚爱与支持。制作组希望此部影片能够传递正能量,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当下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

据电影《紫香槐下》制片人刘瀚辰介绍,主创团队实力雄厚,由荣获多项国际大奖的导演章明担任总导演,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影后吕星辰倾情加盟,中国当代著名表演艺术家、导演许还山老师亲力指导,还有国内多位陕西籍实力派演员云集……

讲述“大学区管理制”改革背景下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教育与爱的故事。电影主人公叶小苏是一个普通的初中女教师,平凡却不平庸的她,对待她炽爱的教育事业颇有自己的看法。她希望通过革新教育理念来改变当下“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现状。无论是施行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亦或是培育学生,她都坚持以自己和蔼而不失严格的态度对待。期间,她遭到过同行的排斥和质疑,遭到过学生的厌恶和不理解,但她还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方法,让大家看到了自己走的是一条可行之路。改革与继承两者的门是对开的,既相对立,又相比邻。叶小苏最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为她的做法添上了肯定的句号。

影片记录了叶小苏化矛盾为和谐的过程,以及叶家祖孙三代教育工作者对现行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的深层次思考,表现了青年教师为改变教育评价的观念和方法,不计个人名利,勇于实践的无私奉献精神。影片运用巧妙的拍摄手法,恰到好处地将人物情感的变化和学区制度的实施融合起来。片中叶家“爷爷”一生的追求,“爸爸”一辈子的苦楚无奈,都自然地折射在年轻的叶老师身上,使她对教育事业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敢于挑战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出具有深度和新意的教学观点,并为之付诸有益的探索。影片贴近现实生活,在平静的叙述中,思考了人与教育如何相处的问题,突出人物情感和思想的力量,意境深远,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影视片。观影过程中,学生们的幽默令观众捧腹大笑,叶小苏无私的师爱让观众几度落泪。

片名中的“槐”具有不寻常的寓意,中国槐是西安的市树,紫香槐是槐树的一种,花开清香、高贵典雅,符合教师的品性。在作为影片主场景的校园里,精美的古典院落建筑、苍劲的古槐树,汇成了丰富饱满的文化元素,直观地表达了坚守和传承的内在关系,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

历时半年打造 百余真实故事为原型

《紫香槐下》由56 位教育影视专家,历时大半年,深入走访了西安三百二十多所中小学校,搜集了大量真实的素材,又从中选出一百三十多所学校的两百多个感人情节,聚焦数10 位优秀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为原型人物,才形成了剧本的原始材料。

影片通过讲述叶小苏的教育情怀,反映出了西安市实施“大学区管理制”的重要目标。“大学区管理制”即让学区内优质学校的校长作为学区长,对学区实施统一管理,逐步在“大学区”内实施“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安排教师、统一课程资源、统一教学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教师培训、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通过实施学区长负责制、实施“捆绑式发展”、实行学区机构岗位管理、建立学区机构议事制度、加强教工编制管理、建立教师流动机制、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建立城乡学校互动发展联盟、形成“大学区”再生机制等措施,扩大优质资源增量,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反应,对于缓解“奥数热”、“择校热”等现象发挥出积极作用。

在首映当天,制片方邀请了文章、张嘉译、闫妮、苗圃、景甜等国内一线陕西籍演员的中小学校长亲临现场。校长们讲述了明星们的成长故事,宣传了该片,并表达了希望学子能够回母校看看的愿望。

猜你喜欢
小苏学区统一
盲人小苏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加强乡镇学区建设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统一数量再比较
苏唯一的心事
苏唯一的心事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