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纪录片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2014-12-31 13:21黄巍
声屏世界 2014年12期
关键词:频道题材纪录片

黄巍

纪录片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体悟人性与人生以及反映社会与时代变革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我国的纪录片制作在曲折中不断向前推进,制作水平不断提升,播出后的收视率也普遍提高,可以说在制作与播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诸如题材狭窄、创作观念陈旧以及市场不规范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影响中国纪录片今后的发展。

中国纪录片现状问题探析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纪录片存在很多不足,如在纪录片的题材选择方面视野不够广阔,不能满足当前许多国际媒体对“中国的形象”的市场需求。

内容单一,个性化表达缺失。当前的纪录片大都是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出发,缺乏应有的政治学意义、经济学意义以及社会学意义。题材过于单一的纪录片已经不能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所以很难吸引观众的注意。即便是某些题材新颖的纪录片,也往往因简单化处理而损失了味道。正因为现在的纪录片在选题上没有突破,又缺乏个性化的表达使得越来越多的观众将注意力转向其他的电视节目,观众群体逐渐缩小,最后只剩下圈内的人去关注、去欣赏纪录片,而纪录片制作将获奖作为最终目的,这与纪录片本来的意义是相背离的。

栏目水准良莠不齐。当今我国的纪录片无论是在创作的规模上,还是在作品的数量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不难发现,这些纪录片结构单一,主要是以纪实性的题材为主。即使是纪实性上,质量也不是很高,比如在题材、风格、镜头的运用上,都是千篇一律,没有创新点。纪录片的魅力讲究的是叙事技巧和制作的高水准,相同题材的纪录片,艺术审美观不同,或者艺术审美理解深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缺乏审美底蕴的支持,纪录片作品很容易流于世俗,尤其是当今社会充满着各种物质上、精神上的诱惑更容易左右制作人的审美价值观。

纪录片频道收视率不理想。纪录片频道为纪录片的生产与传播提供了载体,也使纪录片逐渐被广大观众所接受,成为电视媒体传播的一个重要体裁类型。然而,由于刚刚形成频道播放体系,加之纪录片质量参差不齐,很多纪录片频道的收视率不理想,各频道收视差异明显。如下表所示:

2012年中国纪录片频道收视表现①

在这些纪录片频道中,中国教育电视台三套、上海纪实频道平均收视率、收视份额表现较好,但是市场范围却明显狭小,这种小覆盖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收视率。换句话说,如果收视范围扩大,那么收视率也会明显低下。从表格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中央电视台与很多地方卫视推出了纪录片频道,但是与其他类型的电视频道相比,纪录片频道明显收视率不理想,这自然有电视传媒运作的因素,但纪录片本身的质量因素则是主要问题。

中国纪录片的前景展望

要克服这些问题,需要各方积极努力,规避种种不利因素,打造丰富多样的纪录片内容,运用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寻求媒体运行的多样化、实行制播分离体制,以期扩大纪录片的市场影响力,为中国纪录片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打造新颖、丰富的题材内容。纪录片要走出困境,就要从新鲜、奇特的题材入手,探寻历史脉络、紧跟时代的前沿,将一些人们不了解又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呈现出来。这种题材的寻找需要创作者开阔的眼界、独到的选材把握。近年来,从一些纪录片中,我们不难发现独到的视角、新奇的内容、精到的讲述等已经成为纪录片的发展趋向,而且也取得了颇为理想的收视率。在我国以往的纪录片中,关注自然和环境的就偏少,并过多地把“立足底层”理解为“关注社会弱势”,窄化了纪录片的功能,也暴露了观察力和分析力的薄弱。当前中国纪录片题材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下表:

2012年中国纪录片作品收视表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2012年中国纪录片收视率排在前八位的作品涉及到了饮食、体育、文艺、国家、经济、历史文化等题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种类齐全。我们知道,故事片是用想象力来推动叙述,纪录片则是用观察力和分析力来推动叙述。②国外的纪录片在选材和创作上可以说是种类繁多,在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的同时,也起到了传播国家优秀文化的作用。这给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和文化传播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二、运用艺术性表现手法。在纪录片制作方面,应该向多技法、新角度的方向发展,纪录片的艺术性表现特征将会逐渐被制作者所重视,并且得到观众的强烈欢迎。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在影像捕捉视角和景别方面应具有多样化特点,采用全新的技术条件,使纪录片具有鲜活灵动的审美意蕴,改变以往纪录片抽象、死板、沉闷的风格;应该在叙事过程中巧妙地将微观、中观、宏观镜头组合起来,以丰富叙事的镜头化表现,从整体影响风格的营造上获得真实、自然的艺术效果。如2012年,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纪录片展现了中华各地美食中的特色食材、制作方式、伦理文化等内容,记录了中华美食的精致与博大,带给观众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该纪录片的平均收视率0.59,平均收视份额3.03,首重播最高收视份额达5.77,超过央视综合频道同时段播出的电视剧30%。《舌尖上的中国》充分运用了蒙太奇手法,向观众阐释了美妙的艺术韵味。每一集中讲述数种美食,每种美食的故事都是并列交叉剪辑的,这也成为其收视率惊人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应该纯熟的运用这些艺术性表现方式,从而不断提升纪录片的制作水平,为广大观众提供一部部精品纪录片。

三、寻求媒体运行的多样化。在传媒不断发展的今天,单一媒体抵御市场风险力量有限,很难有长远的发展。如维亚康姆、新闻集团、时代华纳等都是多元媒体集团,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发挥不同媒体各自的优势,打造出更加适应市场发展的媒体平台。中国的纪录片产业要想在未来获得长足发展,多元媒体的播出平台是其重要的发展趋势。

一是利用网络电视台传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与CNTV中国网络电视纪实台都已经开展网络点播,利用存储量巨大的网站平台,使得纪录片有了跨文化、跨时空传播属性。著名影视网站奇艺网宣布已上线包括《台北故宫》在内的6000余集精彩纪录片,总时长超过3000小时,获得了百余万次的播放量,相当于全国98个栏目一年国产纪录片的首播量。网络不受电视播出资源与时段限制,网民可随时随地的自由选择观看内容,自由点击,多方面讨论,使得纪录片的播出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纪录片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战略。

二是台网互动传播。互联网不仅拓展了纪录片的观看渠道,而且也成为观众评论、交流的主要平台,让这一平台变成纪录片扩大影响力的主要手段,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观看纪录片的行列。电视台与网络的互动,能够起到宣传纪录片的作用,从而影响电视传播。如纪录片《我的抗战》2010年9月14日在搜狐纪录片频道独家播出,上线仅一个月在线收看突破千万。在形成巨大社会话题和影响之后,《我的抗战》才陆续登陆83家电视台,在全球华人纪录片互联网盛典中获得“2010年度卓越贡献纪录片奖”。③

此外,加强与报业、图书出版业的联合,增加纪录片衍生品的开放与传播也是纪录片多元媒体发行的表现。可以发行音像书籍系列衍生品,形成系统的品牌链条。音像制品和书籍属于长销产品,可以带来经济利益以及对纪录片品牌形象有宣传作用。同时发行的系列衍生品承载了电视纪录节目的整体风格,满足受众反复欣赏的需求。

总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纪录片要生存发展就必然要走出去,走市场化的道路。因此,中国纪录片人要主动吸收各节目形态的优质元素,打造大众共赏的纪录片,开拓国际纪录片产业市场,走中国特色的纪录片产业化发展道路。这既是纪录片创作现状的反映,也是纪录片创作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已经成为中国纪录片未来发展的方向。(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

注释:①张同道,胡 智:《2012年中国纪录片市场发展研究报告》[J],《现代传播》,2013(4)。

②王寿苹,张冠文:《电视纪录片网络市场的发展前景探析》[M].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6。

③许 乔,赵 蓉:《2010年纪录片网络新媒体传播研究报告》[J],《南方电视学刊》,20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频道题材纪录片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4K频道开播,你准备好了吗
寒假快乐频道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频道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