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老年人抑郁程度与运动能力相关性研究*

2015-01-02 14:03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体育教育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程度老年人运动

成 丽,杨 光(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中日老年人抑郁程度与运动能力相关性研究*

成 丽,杨 光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为探寻老年人抑郁程度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对中日两国600名70—74岁老年人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的抑郁程度明显高于日本老年人;两国非抑郁组的各项运动能力指标好于抑郁组,但抑郁组中两国老年人运动能力各项指标均处于较低水平。受经济、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归属感差异的影响,中国老年人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严重危害健康,导致运动能力低下。

老年人;抑郁程度;运动能力;中国;日本

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我国特殊的国情促使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对“未富先老”的中国将是一个巨大挑战,而同属于亚洲国家的日本则更早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1],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运动能力作为评价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是人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加之生活、社会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心理问题频出。世界卫生组织预计,抑郁症将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第二杀手,而以往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提高老年人运动能力和缓解抑郁障碍均有促进作用。鉴于此,本研究将对中日老年人抑郁程度与运动能力的相关性进行深入探讨,为有效开展老年人体育工作、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老年健身指导站、日本宫城县仙南地区老年俱乐部进行性别排序后,按照单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70—74岁老年人各300名,(男性150名、女性150名)共计60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问卷共分为两大部分,包括运动能力、抑郁程度。运动能力调查采用日本学者衣笠隆2000年研制的运动能力量表(Motor Fitness Scale),此表共分为3部分,包括移动能力6项、肌肉力量4项、平衡能力4项共14项内容,每项选择“是”为1分,否则为0分,总分在0—7分之间为运动能力低下人群。

抑郁程度调查采用Brink等(1982)创制的老年人抑郁量表,选取GDS老年抑郁筛查表,确保老年抑郁患者的躯体症状的准确性。GDS量表共计30个条目,症状表现在: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退缩、痛苦的想法,对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消极评价。每个条目要求受试者回答“是”或“否”。其中有10条为反向记分,20条为正向记分,每项选择属于抑郁时得1分。通常抑郁程度分为3种,0—10分为正常范围,11—20分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因本次调查样本量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遂将3种抑郁程度调整为抑郁(包括轻度、中、重度抑郁)和非抑郁两组。

1.2.2 数理统计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中日非抑郁组男女和抑郁组男女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显著性水平。

2 研究结果

2.1 中日老年人抑郁程度与运动能力的组内分析

非参数独立样本分析结果显示,中日两国老年人抑郁程度分别为80.3%和26.6%。中国老年人的抑郁比例明显高于日本,其中日本非抑郁组运动能力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抑郁组;此外,中国抑郁组和非抑郁组运动能力各项指标男性均优于女性,而日本抑郁组女性则显示出好于男性的趋势(见表1、表2)。

表1 中国老年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运动能力的比较

表2 日本老年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运动能力的比较

2.2 中日老年人抑郁程度与运动能力的组间分析

表3显示非抑郁组中,无论男女,日本老年人综合运动能力均好于中国老年人,而其他各单项指标也有优于中国老年人的趋势。由于中日抑郁组男女比例相差悬殊,统计结果显示中日老年人运动能力各项指标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且处于较低水平(见表4)。

表3 中日老年人非抑郁组运动能力的比较

表4 中日老年人抑郁组运动能力的比较

3 分析与讨论

3.1 中日老年人抑郁状况分析

抑郁症状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主观体验上有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痛苦的想法,以及对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消极评价等。症状表现为口渴、食欲不振、失眠、容易疲劳、便秘等症状,抑郁虽不是直接致病的诱因,但是在抑郁状况下会引起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分兴奋、激素作用变化和免疫反应,这些都是导致患病或病情加重的潜在原因,所以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可能会患一系列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便秘、心血管疾病、过敏症、精神失常,甚至癌症等[2]。目前抑郁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的重要疾病。国内外学者对老年抑郁症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已非常丰富,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发现躯体状况[3]、家庭状况、社会支持[4]文化程度、体育锻炼情况等[5]现象都可能引起老年人不良情绪的发生和发展,这些诱发老年人抑郁情绪高发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并相互交织,因其复杂性,所以在对老年人抑郁的诊断上,无法从某个单一角度予以解释和说明。

本研究显示的中日两国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率显著差异的原因在于,中日两国的经济发达水平、人均GDP水平、文化差异等均有所不同,中国现阶段属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而日本属于发达国家。在不同的社会环境背景下,中日两国对老年人医疗的政策和制度也有所不同,日本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各方面的帮助和维护老年人的各项权益,如日本的“国民皆保险”医疗保险制度,以及2003年3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的厚生劳动省起草的《关于医疗保险体系及诊断费用体系的基本方针》(于2008年4月实施),政策规定老年患者仅需支付总医疗费用的10%,其余90%均由国家及相关部门报销[6]。而在中国,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要明显低于日本,并且对所报销疾病的种类和内容均有严格的限制,部分医疗费用均由个人自费承担,加之人到老年期后,机体功能日渐衰退,患病率逐步升高,增加了老年人对养老和医疗保障的担忧。基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下,使得两国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3.2 抑郁程度与运动能力关系分析

运动能力作为评价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主要体现在大脑皮质下的不同肌肉,如主动肌、对抗肌和固定肌的协调性,这种能力与身体素质相辅相成,相互影响[7-8]。本研究运动能力的指标包括移动能力、肌肉力量、平衡能力3项指标,它们均是在克服自身力量条件下完成的,可见,老年阶段应高度重视力量素质练习。近年来,生物技术和化学神经解剖学的研究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特定部位,如前额叶皮质、边缘系统、丘脑背内核,下丘脑和中脑中央灰质的形态结构变化是抑郁症发病的解剖学基础[9]。由于老年人的躯体功能不断衰退,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也随之下降,因此运动能力的各项指标也随之下降。有研究显示,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水平,因此体育锻炼可以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种辅助手段[10]。本研究显示,两国老年人在运动能力各项指标的得分上均显示出非抑郁组优于抑郁组的趋势,中国老年人仅在移动能力和总运动能力上呈显著性差异,日本老年人各项指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说明抑郁程度对老年人的运动能力影响显著。已有研究表明运动能力低下将会导致老年人生理机能水平下降,从而增加了跌倒骨折与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最终导致医疗费过度消耗[11]。

中日两国老年人在非抑郁状况下运动能力对比中,日本男性除平衡能力外的各项指标均优于中国,特别是综合运动能力差异显著,其原因主要是中日两国在对待老龄化的政策上有所不同。在日本65岁退休,而中国60岁退休,日本还采用促进老年人就业的继续雇佣制度,创造多种形式的就业机会,而中国老年人退休后基本不会选择再就业[12]。延长5年的退休年龄和退休后的再就业,会对老年人的运动能力和体质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其身体活动能力得到一定的保持和增强。在对中日运动人群体质的差异比较研究表明,日本老年运动人群力量素质、腹肌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平衡素质、灵敏素质及耐力素质均明显好于中国老年人[13]。

其次日本老年人体育健身状况及国家支持程度与中国相比存在差异。有研究显示,中日两国年龄区间在65—75岁的老年人其参与体育健身的人数不同,日本该年龄段的老年人体育锻炼参与者明显要多于中国老年人[14]。中日老年人对健身场地的选择也有所不同,日本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多选取环境好、器械完备、具有专门服务或指导人员的俱乐部、健身会所等,其多数的体育场馆均对外开放,对活动人群仅收取很少一部分费用,而中国老年人健身场所的选取占前几位的是公园、广场、公寓楼空地、自家庭院、公共体育场所等。良好的锻炼环境,完备的锻炼器材是老年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日本政府对老年人体育高度关注,有的场馆甚至免费供老年人使用,这不仅满足了日本老年人对身体活动场所的需求,对增加老年人的心理满足感也有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中日老年人的体育消费也存在差异,以往研究对中日老年人体育消费的比较结果显示,日本老年人的体育消费金额在101元以上的支出明显要高于中国老年人,在101—200元区间的消费支出更是高出中国老年人17个百分点[14]。可见,日本老年人的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中国老年人。

4 结论

中国老年人的抑郁比例高于日本老年人,由于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使中日老年人的社会归属感有所不同。在非抑郁状况下,日本老年人的运动能力除男性平衡能力略低于中国,其他各项指标日本均好于中国,而在抑郁症状的影响下中日两国老年人的运动能力均处在较低水平。可见,抑郁程度与运动能力呈负向相关。

[1]三菱捻合研究所.中国情报ハンドブツク[M].束京:着着社,2002,196-197.

[2]王俊平,老年期抑郁症与体育锻炼[J].贵州体育科技,1995(2):9-11.

[3]邓鹏,甘微,刘文非,等.某社区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报,2008(11):82-84.

[4]Arean PA,Reynolds CF.The impact of psychosocial factors on Late-life depression[J].Biological Psyehiatry,2005(4):277-282.

[5]高月霞,徐红.南通市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115-118.

[6]北村庄吾.医療保险の基本と仕組み[M].束京:株式会社秀和システム,2007:109-112.

[7]项正兴.小球运动[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1.

[8]孙庆祝,郝文亭,洪峰.体育测量与评价(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3-85.

[9]张凌,毛玉婷.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J].生物学教育,2005(9):5-6.

[10]姚鸿恩.体育保健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杨光,永富良一.运动能力对老年人医疗费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09(6):60-63.

[12]李新伟.中日人口老龄化比较研究[J].东北亚论,2002(8):87-90.

[13]杨光,白翠瑾,黄学诚.中日老年运动人群体质的差异性比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1):56-58.

[14]张译元.中日两国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状况的研究—以上海市崇明县和日本鹿儿岛县为例[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Rel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and Sports Ability of the Elderly in China and Japan

CHENG Li,YANG Guang
(Sports Science Dept.,Shenyang Normal Univ.,Shenyang 110034,China)

The paper compares 600 elderly people aged between 70 and 74 in China and Japan to discover the rel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and sports ability of the elderly people.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the depression degree of the Chinese elderly people is higher than those of Japanese;the sports abilities of the non-depression group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depression group and the sports ability indexes of the depression groups of China and Japan are low;the depression rate of the elderly people in China and Japan is high due to the differences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social belonging sense.The China elderly people have higher rate of depression,who will suffer from health and sports ability deviation.

the elderly people;depression degree;sports ability;China;Japan

G804.8

A

1672-268X(2015)05-0013-04

2015-03-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TY023),2011年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WJQ20110250)。

猜你喜欢
程度老年人运动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