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景观茶园寻访记

2015-01-02 01:33赵培诚赵宏权
茶博览 2015年7期
关键词:龙井茶龙井西湖

赵培诚 赵宏权

傍依西湖的龙井茶园 摄/潘宪勤

2011年6月,杭州西湖成功申遗,而与西湖相伴相生的龙井茶文化及其茶园景观成为这一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7月2日,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度寻访和游览。

江南初夏时节,第三波强降雨刚止,便应约游访西湖之西的龙井茶园。爬山坡,观茶园,呼吸新鲜空气,目染浓绿。山色,茶园,茶楼,小溪。整一日,赏心悦目,怀满乐趣。

世人皆知西湖秀美,属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但未必知道西湖龙井茶园,是西湖文化景观中的重要一景。西湖之水与龙井之茶,天赐良缘地在此相逢千载,漫漫岁月酿成了醉人的文化景观。许多来杭游客,欣赏了西湖水色之美,却与龙井茶园擦肩而过,不免遗憾。申遗文本有这样的描述:杭州西湖群山中的龙井茶园,沿丘陵坡地修筑成的梯田,成为一种含有文化意味的特色植物景观,与分布其间的茶文化史迹,共同构成西湖文化景观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成了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一部分。客观的描述,是对全世界的一个热情宣告。

西湖的独特之处,是三面青山一面城。在环抱西湖的群山之中,龙井茶园星罗棋布。在岭上,在坞中,在村旁,与密林为伍,与泉溪相伴,与民居共处。每个茶园,因地制宜,大小不同,各有其意境。令人不能不感谢上苍所赐,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创造。艺人会说,茶山茶园茶村,好一幅诗意水墨。茶人会说,好山好水好茶,不愧绿茶皇后。

薄阳轻风,游观茶园,很是惬意。山道、草本、茶丛,尘埃尽去,清新如洗。或漫步,或伫立一隅,抑或清溪潺潺于清香浮动之中,躁意顿消,身心皆静。春茶采摘之后,新芽多雨勃发,如蝶如旗,一派生机。悠然仰观四面青山,敛气俯察叶芽萌生,犹如身处世外桃源,是栖息身心的好地方。

都市的人,无论多么匆忙,走在茶园就能慢下来。

一条虎跑路,连接着西湖与钱塘江。车沿着虎跑路向南行驶,穿过满觉陇村四眼井,稍刻右转进入树荫山道,一会儿便抵达路的尽头。

尽头立着一块巨石,一人多高,掩在树荫下,上面刻着前中国美院院长肖峰题写的“杭州西湖龙井示范茶园”。准确地说,是龙井茶园中的马儿山茶园。右望一排平房,是“虎跑冷泉”水厂。这山的背后,便是著名的天下第三名泉“虎跑泉”,水厂从地下深处取其泉水。虎跑水,龙井茶,西湖双绝,茶人至爱。毛泽东曾说过:“龙井茶虎跑水,天下一绝。”毛泽东来杭州喜欢住西湖边的刘庄,1963年4月在那采茶、品茶,说了那句话。左望是茶园,直至山脚树林,一箭之地。巨石旁,一条尺余宽的石板路伸入茶园之中。

西湖申遗专家考核组组长韩国朴素贤女士,曾来这里视察茶园。她站在巨石旁,饶有兴趣地听了有关龙井茶历史和茶园的介绍。西湖遗产申报核心区茶园,总面积约260公顷,主要分布在灵隐、龙井、翁家山、满觉陇等8个村庄中。眼前这一片茶园,名为满觉陇的马儿山茶园,近20公顷,是杭州市政府划定的群体种资源保护区,当地原住民茶农承包经营着茶园。朴女士是韩国人,热衷中国的茶与茶文化。在她的记忆中,很早就听说过西湖龙井茶。此刻,她站在龙井茶园中,欣赏着,陶醉着,喜悦着自己的幸运。

沿着石板小道进入茶园,两边皆茶,一条小溪逶迤地穿越其间。两边的山坡上长着茂盛的树,而茶园就在下面紧挨着,茶园与树林紧贴在一起。树很高大,树杆上爬满藤条,望去一片绿色,且有雾气缭绕。这里的每一棵树,都得到严格的保护,因此造就了优越的自然生态。在这种特殊的小气候中,茶树安然地生长着。走进茶园,裤脚上一片湿,原来茶叶挂满着亮晶晶的水珠。

茶园里的茶树,一丛一丛单体丛栽,这就是独一无二的龙井茶群体种。这个优质品种,经过西湖周边独特环境的自然选择和历代种茶人不断优选,保留传承下来,成为一个品种资源宝库,相传已有一千多年。群体种是名副其实的一个群体,包含着100多个不同的品种。茶叶形状、色泽有着明显的差异,参差错落地生长在一起,也别具风采。按照戚国伟的说法,正是这种不同品质的茶叶,生长在一起,采摘在一起,炒制在一起,实现了群体上的优化提升,加之独特的炒制技艺,形成了独特的滋味。戚国伟是西湖龙井茶商会会长,无疑点到了主宰龙井茶命脉的穴位。

继续前行,深入百来米,两边山势突然收窄,又忽然敞开,迎面一座小山。茶园漫上山顶,两翼深入山谷,可望茶园漫山遍野。山脊一棵独立大树,如一面大旗,迎风招展,使得整个马儿山茶园灵动了起来。

龙井村四面环山,像一口天然的井,村民的房子就散落在井底。村口木牌坊匾额上的“龙井村”三字,为乔石同志所题。四周山坡都是茶园,与村宅环抱在一起。这里是龙井茶的发祥地,一块茶的风水宝地,也是茶的圣地。每当春天采茶季节,中外游人如织,看采茶炒茶风景,并喝上一杯清香扑鼻的龙井新茶,体会一下高濂“每春当高卧山中,沉酣新茗一月”的意境。高濂是明代著名戏曲作家,养生学家,藏书家。

走到村中央,有分道,一路向九溪十八涧,一路达狮峰山下。狮龙云虎梅龙井茶5个“老字号”,列首位的狮峰龙井,就产于此。北宋年代,上天竺寺主持高僧辩才法师,退居到这里修庐“方圆奄”。因其喜好煮茶论道,在狮峰山下开辟山地,栽种起茶来。赵抃、苏东坡、秦观、米芾等文人雅士,慕辩才法师之才学,曾到狮峰山来品茶参禅。他们把饮茶作为一种精神滋养,一种品格和情操的修炼,成天寄情于自然山水、茶园之间,相聚品茗、以诗会友,追寻“天人合一”的意境。于是,在龙井茶源头,便赋予了浓郁的文化意味。今天,狮峰山下的茶园里,仿佛还浮现着他们的身影。

宋朝的庙宇还保存着残壁石墙门,上刻“宋广福院”四字。老龙井依然在,泉水依然清洌,崖上刻着苏东坡书写的“老龙井”。旁立一块木牌,写着“老龙井”的历史:旧名龙泓,又称龙泉,具名约始于三国东吴时期,与虎跑、玉泉并称西湖三大名泉。在吴赤乌年间,道士葛洪曾炼丹于此。古书记载“每岁旱,祷雨辄应,以为泉与东海通,有龙居焉,故老相传,乃名”。另有龙井问茶纪念馆,茶楼,零星游客在此转悠、歇息、品茶。

从山旁直抵山坞,名曰晖落坞,是九溪的源头。整个狮峰山龙井茶园,晖落坞地处最幽。山坡陡峭,大树浓荫,茶园几乎掩映在树林里。没有了路,上去很艰难,可见采茶之不易。惊奇这茶树是怎么种上去的呢?浅浅的白砂土,根是扎到岩石缝隙中去了。前些年遭受60年不遇的大旱,这些的群体种龙井茶竟然未见损伤,毕竟经历了千年的优胜劣汰。薄阳从山顶的树林中泻下来,茶丛顶上的新叶一片亮亮的嫩绿,纯洁的接近透明。晖落坞茶园,另名胡公庙茶园,随着山势起伏,被树林随意地分割成几块。山坡的茶园中,有大树小树零星独立。一块一块茶地,少人工痕迹,多自然天成,小巧而精致。

接下来,不能不朝拜一下“十八棵御茶”,它是狮峰龙井皇冠上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御茶苑工作多年的吕杭军总经理给我们介绍道:“这里之所以称为御茶,因为乾隆钦点。乾隆六下江南,四次到龙井茶区巡幸茶事,观茶作歌,史载较为祥尽。公元1762年三月甲午溯日,乾隆第三次巡视老龙井,亲手采摘了十八棵茶,品尝后龙心大悦赐封为贡茶,并乘兴赋诗一首《坐龙井上烹茶偶成》。三年后,又再上老龙井回访。此后,龙井茶声誉大振,名冠天下。御茶苑视十八棵御茶为珍宝,用石栅栏围着,已成著名茶文化景点。”我们听了直点头。

龙井村最大的茶园,在村西北面的棋盘山、留安山上,与狮峰山遥遥相对。中国农业部在这里立了块大石碑,上书杭州西湖龙井茶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茶园的游步道修建的很标准,1米宽的石板路,从山脚修到山顶,总长度近2000米。爬到半山腰瞭望,村庄白墙黛瓦尽收眼底。越过对面山坡茶园,可望远处白茫茫的西湖,及西湖中的苏堤、白堤、湖心亭和城市的高楼。

游步道既方便茶农管茶采茶,又是为游客铺设的,观景茶园从这里延伸。

来到双峰村茶园,难得的平整、宏大。西湖与群山之间,在这里形成一块最大的平原。龙井路自西湖边,经由茶园南向边缘,一路向西,直到龙井村。双峰村整个淹没在茶园西北部,还有中国茶叶博物馆。

在西湖龙井茶园采茶的妇女们,也成了一处美丽的风景 摄/李萍

村庄与茶园相伴共生,是龙井茶园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景观文化。穿越时空岁月,几乎可以感知,村因茶而生,茶又为村而生。先祖们在这里垦地种茶定居,定居后以种茶为生,祖祖辈辈与茶生活在一起。家族大起来,村庄大起来,茶园也随之大起来。家家户户的茶园,形成一个整体的茶世界。村民的小孩,从小就在茶园地嬉戏,茶园是他们一生中最初的乐园。这里的景色,除了大面积的茶园,就是村庄、大树、道路、水溪,还有连绵的青山,优美如画。龙井茶园的保护,跟原住民一起保护,景观有了民俗民风上的原汁原叶。

中国茶叶博物馆落户在这里,为茶园所环抱。进博物馆参观,必经龙井茶园。这个茶园达250多亩,被列为省市农业示范园区。村书记单国梁介绍,这片茶园8年前是村里与政府共同出资改造的,改造得很成功,春夏有采茶,秋有茶树开花,冬有雪景,成为西湖景区独特的风景。进入茶园有石板游步道,有几处休闲景观。依着村庄有一条150多米长的溪沟,流着清浅溪水。溪边有树木花卉,溪中有石景点缀,溪上有石桥相连。一路的茶园观感,为参观茶叶博物馆作了铺垫。1991年开馆的茶叶博物馆,占地约60亩,是一组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分别有茶与茶文化展馆、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会馆、茶楼等。参观者能领略到上下五千年中华茶文化的历史风貌,浏览到历代论茶制茶饮茶咏茶著作,看到千年以上古茶树的巨幅照片和锯片实物,及历代茶具实物、古今名茶实物样品、茶叶制造微型茶机,还有茶叶向海内外的传播历史,各地饮茶习俗茶道等等。中国茶叶博物馆,就像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巨著。

经常有国内外的茶叶专家、爱茶人、旅游者,在参观茶叶博物馆的时候,顺便看看龙井茶园,在参观龙井茶园的时候,顺便看看茶叶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建在龙井茶园之中,真是绝妙无比的创举,博物馆与茶园相得益彰。

离开茶园时,正遇一辆小面包车驶来,下来一群年轻人,欢笑地走进茶园。他们提着相机、反光板,是来拍婚纱照的。一对新人,以茶园为背景,做出各种甜美的造型,拍出了爱恋,也拍出了茶园的魅力。

向晚,坐在西湖的茶楼喝茶,慢慢消散一天的劳顿。此时此景,西湖成了世界的西湖,龙井茶园也成了世界的茶园。龙井茶园不再仅仅是茶农种茶的谋生地,更是一个世界性的特色植物文化景观园区。文化景观茶园源于生态又高于生态茶园,是中国乃至世界最美丽的茶园之一。当在世界的视野下看景观茶园,茶园就有了非同寻常的神圣。这是龙井茶人的荣耀,但在这种荣耀里,还包含着沉甸甸的责任。当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走进龙井茶园时,茶农的眼光与胸怀,也将要面向世界了。当然,在政府的桌面上,更是摆着一个严峻的课题,严防城市化对茶园的侵蚀。

品着清香的龙井茶,透过茶楼的窗,一边可以看到西湖游船,一边可以看到龙井茶园。内心感慨道:来杭州的朋友,观赏一湖碧水,寻访名胜古迹,还须龙井问茶。□

猜你喜欢
龙井茶龙井西湖
崔水良《龙井方向》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杭州龙井茶园
龙井问茶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西湖龙井虾仁
当西湖遇上雪
湖畔品龙井 人在天上行
千岛玉叶龙井茶的生产实践与品牌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