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韵》韵目小注反映的五家分韵之推测

2015-01-02 02:13王素敏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夏侯平声

王素敏

(防灾科技学院人文社科系,北京101601)

《切韵》是一种按韵编排的韵书,分为五卷(以四声分卷;平声分上平声、下平声两卷,韵序相承),分韵193。各韵内再分若干小韵。小韵是以声纽分别开的,所以又称“纽”。小韵头一字下注反切,同一小韵的若干字声韵全同。193韵大约有3600多小韵,即有3600多个音节(包括区别声调)。

《切韵》今已不存,可从有关传世和出土文献了解、推求它的有关情况,现在也可根据敦煌一些韵学残卷及《王三》等的分韵及韵目下小注得知《切韵》分韵情况。《切韵》是前有所承的。陆法言《切韵序》说:“吕静《韵集》、夏侯咏《韵略》、阳休之《韵略》、周思言《音韵》、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乖互;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1]。《切韵》写本的一些残卷以及《王韵》等韵目下小注保留了陆序所提到的“各有乖互”的诸家对一些韵的分合异同。当时王国维以故宫藏项跋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简称《王二》,亦称“项跋本”)平声一目录下各韵目下所注,如冬韵目下注“无上声。阳与钟、江同,吕、夏侯别,今依吕、夏侯”,认为“著此五家与《切韵》异同,必陆法言《切韵》目录下原注。”[2]王国维慨叹长孙讷言本删此注而王仁昫本平声二首缺数叶,而上去入三声又有目无注。宋濂跋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发现后,人们可以根据其目录小注,了解陆法言《切韵》所据的五家韵书的分韵情况,以观陆法言定韵时的原则。

研究韵目小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首先是从小注本身出发,具体分析小注中提及的分合情况。魏建功[3]运用这种方法对韵目小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整理列出全部韵目小注,由韵目小注中提及的韵的分合情况推测了吕静、夏侯詠、阳休之、李季节、杜台卿的韵目数分别是148、173、172、163、169。魏先生的这一推测是对语音史研究的重要贡献。另外,侯莉[4]的《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提到用与五部韵书同时代的诗词等韵文材料来比照论证。韵文和分韵并不是精密度同等的材料。系联韵文的韵脚字得到是韵部,一般地说不是以分别开合、等第为标准的,而分韵、分韵类是区别开合等第的。所以,我们还是遵循从客观材料出发的原则,从韵目小注本身进行逻辑推理研究。我们首先按周祖谟先生的《唐五代韵书集存》影印本整理韵目小注,再从小注本身出发,制定了研究韵目小注的原则,最后按我们制定的原则来推测五家韵书的分韵。

一、韵目小注概况

王一(敦煌本)的平声韵目已不存在,我们无从知道它的韵目小注情况。王二(项跋本)只有平声韵目下存有小注,而上去入三声又有目无注。王三(宋跋本)平声存54韵,其中存韵目小注17处;上声52韵,韵目小注20处;去声57韵,韵目小注20处;入声32韵,韵目小注10处。《王三》韵目下所记吕静、夏侯詠、阳休之、李季节、杜台卿各家分韵异同,即韵目小注的情况,我们按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存》影印本①整理如下: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十五灰 夏侯阳杜与咍同吕别今依吕 十四贿 李与海同夏侯为疑吕别今依吕 十八队 李与代同夏侯为疑吕别今依吕十六咍 十五海 十九代廿废 无平上夏侯与队同吕别今依吕十七真吕与文同夏侯阳杜别今依夏侯阳(杜?)十六轸 廿一震 五质十八臻无上声(去?)吕阳杜与真同夏侯别今依夏侯七栉 吕夏侯与质同今别十九文 十七吻 廿二问 六物廿殷 阳杜与文同夏侯别今依吕廿一元 阳夏侯杜与魂同与臻同今並别 十八隐 吕与吻同夏侯别今依夏侯 廿三焮 八迄 夏侯与质同吕吕别今依吕 十九阮 夏侯阳杜与混佷同吕别今依吕 廿四愿 夏侯与慁别与恨别今依吕廿二魂 吕阳夏侯与痕同同今並别 九月 夏侯与没同吕今别 廿混 廿五慁 吕李与恨同今並别十没廿三痕 廿一佷 廿六恨廿四寒 廿二旱 廿七翰 十一末廿五删李与山同吕夏侯阳别今依吕夏侯阳廿三产 吕与旱同夏侯别今依夏侯 廿八谏 李与裥同夏侯别今依夏侯十二黠廿六山 阳与先仙同夏侯杜别今依夏侯杜 廿四潸 阳与铣狝同夏侯别今依夏侯廿九裥 十三鎋廿七先 夏侯阳杜与仙同吕别今依吕 廿五铣 夏侯阳杜与狝同吕别今依吕 卅霰 夏侯阳杜与线同吕别今依吕 十四屑 李夏侯与薛同吕别今依吕廿八仙 廿六狝 卅一线 十五薛廿九萧 廿七篠 李夏侯与小同吕杜别今依吕杜 卅二啸王一:阳李夏侯与笑同夏修与效同吕杜並别今依吕杜卅宵 廿八小 卅三笑卅一肴 阳与萧霄同夏侯杜别今依夏侯杜 廿九巧吕(与)晧同阳与篠小同夏侯並别今依夏侯卅四效王一:阳与啸笑同夏侯杜别今依夏侯杜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卅二豪 卅晧 卅五号卅三歌 卅一哿 卅六箇 吕与祃同夏侯别今依夏侯卅四麻 卅二马 卅七祃卅五覃 卅三感 卅八勘 廿合卅六谈 吕与衔同阳夏侯别今依阳夏侯 卅四敢 吕与槛同夏侯别今(依)夏侯卅九阚 廿一盍卅七阳 吕杜与唐同夏侯别今依夏侯 卅五养夏侯在平声阳唐入声药铎並别上声养荡为疑吕与簜同今别卌十漾王一:夏侯在平声阳唐入声药铎並别去声漾荡为疑吕与宕同今並别夏侯在平声唐入(?)漾宕为疑吕卢宕同今並别廿七药卅八唐 卅六荡 卌一宕 廿八铎卅九庚卅七梗王一:夏 侯(与)靖[静]同吕别今依吕夏侯(与)靖[静]同今别依吕卌二敬(吕与诤劲径同夏侯与劲同与诤径别今並别)吕与诤劲径同夏侯与劲同与诤同径今並别(?)十九陌卌耕 卅八耿王一:李杜与梗迥同吕与靖迥同与梗别夏侯与梗靖迥並别今依夏侯李杜与梗迥同吕与靖同与梗别夏侯(与)迥梗别今依夏(侯)卌三诤 十八麦卌一清 卅九静 吕与迥同夏侯别今依夏侯卌四劲 十七昔卌二青 卌迥 卌五径 十六锡李与昔同夏侯与陌同吕与昔别与麦同今並别卌三尤 夏侯杜与侯同吕别今依吕 卌一有 李(与)厚同夏侯为疑吕别今依吕 卌六宥 吕李与候同夏侯为疑今别卌四侯 卌二厚 卌七候卌五幽 卌三黝 卌八幼 杜与宥同吕夏侯别今依吕夏侯卌六侵 卌四寑 卌九沁 廿六缉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卌七盐 卌五琰吕与忝范豏同夏侯与范豏别与忝同今並别五十艳 吕与梵同夏侯与掭同今並别 廿四叶 吕 与 怗 洽 同今别卌八添 卌六忝 五十一掭 廿五怗卌九蒸 卌七拯 无韵取蒸之上声 五十二證 廿九职五十登 卌八等 五十三嶝 卅德五十一咸 李与衔同夏侯别今依夏侯 卌九豏 李与槛同夏侯别今依夏侯 五十四陷 李与鑑同夏侯别今依夏侯 廿二洽李与狎同吕夏侯别今依吕夏侯五十二衔 五十槛 五十五鑑 廿三狎五十三严 五十一广陆无韵目失。王一:陆无此韵目失五十六严 陆无此韵目失 卅一业五十四凡 五十二范陆无取凡之上声失。王一:陆无反取凡之上声失五十七梵 卅二乏 吕与业同夏侯与合同今並别

二、韵目小注的运用原则

我们依据韵目小注自身的客观材料,确定了以下分析原则:

第一,王三韵目小注中注明某书甲韵与乙韵别,则某书甲、乙两韵共存。如:二十废夏侯与队同,吕别,今依吕。即吕书中废韵、队韵各自独立成韵。

第二,王三韵目甲韵小注中注明与乙韵同,则此韵书中韵目为乙,不为甲。如:六至注“夏侯与志同,阳、李、杜别,今依阳、李、杜”。在夏侯詠的韵书中则有“志”韵而无“至”韵。

第三,王三韵目小注中注明甲韵与乙韵为疑的,甲乙两韵都保存,但加注符号(?)以示区别。如:五旨夏侯与止为疑,吕、阳、李、杜别,今依吕、阳、李、杜。则夏侯詠的韵书中存旨(?)、止(?)两韵。

第四,对于韵目下无小注的韵且其他韵目下也未提及此韵,则认为在各家韵书中都存在该韵且各家的观点都相同。因为,小注的作用是用来注释的,需要注释的则一定是需要作特殊说明的,而不需要作注的则是观点已经很明确的。如:支纸寘、模姥暮、寒旱翰末等韵,五家韵书都没有作注。根据以上推理,我们只能认为这些无标记的韵应该是各家韵书都存在的。

第五,如果某韵平上去入四声缺一的话,我们暂且利用四声相承来推定此韵与别韵的分合。如上声篠下注:“李、夏侯与小同,吕、杜别,今依吕、杜。”去声啸下注:“阳、李、夏侯与笑同,夏侯与效同,吕、杜並别,今依吕、杜。”而相应的平声萧(宵)下都无注。这时就可以利用四声相承来推定吕静的平声萧与宵应该也是分别开的。

第六,如果同一韵部平上去入各韵所注有矛盾的话,则按照各小注来推定韵的分合。如:清、青两个韵部,清韵上声静下注:“吕与迥同,夏侯别,今依夏侯。”青韵入声锡下注:“李与昔同,夏侯与陌同,吕与昔别,与麦同,今並别。”按静下关于《韵集》的小注的话,清、青,静、迥,劲、径,昔、锡应该是同韵的。但如果按锡下关于《韵集》的小注的话,清、青及上去各韵应该是分别的,这时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各家韵书中,不只是韵的分合不一样,就是每个韵的包括的字、韵类也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时我们就不能只拘于韵目分合,还要关注这个韵是哪些韵类(主要是古音来源不同)。关于吕静的这个不平行,我们的解释是:青清、耿迥、诤径平上去三韵,上古是耕部来源;而切韵相配的昔韵,上古有铎部和锡部来源,它们的来源是不平行的。就是说,上古的入声铎和锡,三等韵合流到昔韵了。如果在韵类上吕静是反映较古的音的话,那么他认为《切韵》昔韵中的铎部来源,可能不会同于来自古锡部的锡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舒声清、青,静、迥,劲、径的分合我们可以根据清韵上声静下小注来推定;入声则只能按照锡下小注来推定。

三、韵目小注反映的诸家分韵

表2 表题韵目小注反映的诸家分韵

按:()内的韵表示该韵与前面的韵不分,举平以概上去入。

以上韵目小注反映的五家韵书分韵情况如下:吕静145韵、夏侯詠158韵、阳休之155韵、李季节159韵、杜台卿160韵。五家韵书分韵互有异同,而陆法言的分韵原则是“从别不从同”。如,平声二冬下注“阳与钟、江同韵,吕与夏侯别,今依吕、夏侯”,即冬、钟、江三韵,阳休之《韵略》不分,而吕静《韵集》、夏侯詠《韵略》分别,陆法言从吕、夏侯以分别。此外,有些韵五家没有分别的,陆法言也予以分别,如,平声廿二魂韵目下曰:“吕、阳、夏侯与痕同,今别”,去声廿五慁韵目下曰“吕、李与恨同,今並别”,魂、痕二韵,吕静、阳休之、夏侯咏、李季节都不分,陆法言却也予以分立。推想当时萧该、颜之推等人论韵,就是在上述几家韵书的基础上,决定哪些韵该分、哪些韵该合。多年以后陆法言以当年所记数人所定,予以具体实施,编定《切韵》。所以说,《切韵》刘臻、颜之推等人面对吕静《韵集》、夏侯詠《韵略》、阳休之《韵略》、周思言《音韵》、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及古今字书,进行论韵,提出取舍的纲领性意见,而最后由陆法言编撰成书。

[注 释]

①《王韵》韵目下所记《切韵》分韵与吕静《韵集》、夏侯詠《韵略》、阳休之《韵略》、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五家韵书之异同,魏建功、黄典诚、余迺永等都有搜集、归整、考证。见魏建功《论〈切韵〉系的韵书——〈十韵汇编·序〉》,《魏建功文集》(二),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陆法言切韵以前的几种韵书》,《国学季刊》三卷二号,1932;黄典诚《切韵综合研究》第二章第四部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余迺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但各家在文字上互有出入,今依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存》所载《王韵》为定。

[1]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M]∥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83.

[2]王国维.六朝人韵书分部说[M].王国维遗书:第二册,上海古籍书店,1983:5-6.

[3]魏建功.陆法言切韵以前的几种韵书[J].国学季刊1932,3(2).

[4]侯莉.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5]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存[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猜你喜欢
夏侯平声
唐代夏侯敏墓志研究
一文钱能买几个鸡蛋?
别惹葡萄
狱中学《尚书》
行唐方言平声调值分析
帝京旧事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玫瑰之殇
病联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