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风貌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2015-01-02 06:47邱汉周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风貌景观生态

邱汉周

(宁德师范学院,福建 宁德 352100)

1 宁德市城市性质与职能

1.1 城市区位

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翼沿海,东临东海,与台湾隔海相望,西邻南平,南接省会福州市,辖一区二市六县,土地面积1.34万平方公里,直接相邻的海域面积有4.46万平方公里,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沿海为小平原(图1).规划区总面积1776平方公里,包括蕉城区、福安市和霞浦县三个区县市的7个街道办事处、22个乡镇以及东侨经济开发区.中心城区总面积为999平方公里,包括蕉城区的蕉南街道、蕉北街道、七都镇、八都镇、漳湾镇、金涵畲族乡、三都镇、飞鸾镇、城南镇、福安市的下白石镇、湾坞镇、溪尾镇和霞浦县的盐田畲族乡、沙江镇、溪南镇(表1).

表1 规划期内宁德中心等级体系

图1 宁德市区位图

1.2 城市性质与职能

宁德市以全球化、加入WTO为契机,利用海洋和海港优势,实施以港兴市战略,使宁德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产业和城市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海滨城市,是海西能源和临港产业基地,地区性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地区性生产及商贸服务中心,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生态和特色居住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沿海重要枢纽港口,生态宜居海湾型城市,是对接长三角前沿区域和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图2).

图2 城市性质与职能

2 城市总体布局

2.1 布局结构

以山海为边界,在相对集中的空间范围内,以交通干线和自然山体、水体相分隔,形成有主有次、重点突出、功能明确、分阶段发展的大城市多核心城市组团,集聚发展城市中心区,南北辐射建设港口区,依托港口发展大型临港工业,进而带动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发展,造就既是产业快速发展,又是滨海生态优良的新型城市的布局结构[1].

2.2 发展方向

“东扩面海、北展南移”,城市东部及北部的东侨新区、漳湾、六都西陂塘等地是城市的主要拓展空间,铁基湾等地的滩涂区经围垦和工程改造后作为城市远期发展用地和远景发展备用地,漳湾滩涂区经围垦和工程改造后作为城市重化工业发展区域.保留城市中部大型生态山体,构成城市绿心,形成城市的生态基质;东兰片区做为全市政务、商务、文化核心区;蕉城老城区、东兰片区、漳湾片区的城市生活轴,以及上起漳湾片区下至铁基湾片区的沿海的滨海景观轴,分别做为城市南北方向的城市发展轴;城澳港、漳湾港做为深水海港,形成为“一心一核,三轴两港”的城市总体发展方向(图3).

图3 城市的各功能分区

3 城市风貌景观规划设计

3.1 城市各项功能的有机组织

利用市政府及其周边市级机关搬迁后的用地建设区级行政中心,在八一五路和蕉城路交汇地段周边地区形成传统特色商业中心,沿蕉城路和闽东路形成的商业服务轴,分别从南北向和东西向穿过老城区,联系老城居住区的各项生活服务设施;由政务、商务、文化中心构成市级中心区和高校科教区组成,市级中心区按“三区两带”的结构进行组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居住生活相配套的科技园区;万安路以北将结合东湖南岸绿化带布置居住区,万安路以南,在福宁路两侧布置居住用地;在支提路以西结合高速公路互通口布置仓储物流用地,在金马路以西布置工业用地;以畲族文化为特色的民族聚居区,规划形成居住与公共设施独立配套的居住片区和畲乡风情旅游区;结合城市盛行风向沿G104国道延伸,在疏港公路以南形成的以工业为主的片区;在高速公路漳湾互通口周围配置物流中心和汽车站,通过围垦而形成的融高品味居住区和工业区为一体的综合发展区,高品味居住区结合滞洪区形成的南湖以及金蛇山、贵岐山进行布置,工业区布置在片区东南部、铁路以西、G104国道以东的交通便捷地段(图4).

图4 城市各项功能的有机组织

3.2 城市空间时序的科学配置

统筹城市空间要素,构筑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紧凑组团式城市,伸展城市空间框架,积极发展东兰城市核心区,建设全市政务、文体和商务、商业活动中心区.拓展城市工业用地,满足城市工业发展需要,并为其他重大项目的进驻提供弹性发展空间.优先发展环三都澳城镇群、港口群和沿海城镇发展轴.除城镇建设用地之外,以农业经济为主,兼营林、牧、副、渔等的广大农村区域,在全市范围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人文景观保护区、城市边缘区环境脆弱带,实行特别保护.对三都澳的港口开发和重型临港工业发展进行管制,设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引导开发区,并对重大工程项目的取水区和排污区进行合理规划.三都澳地区的禁止开发区包括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和湿地水禽红树林保护区等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包括各类浅海养殖区和滩涂养殖区,引导开发区包括各项符合福建省宁德市海洋功能区划的围垦建设用地和围垦养殖区.

3.3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景观特色培育

强化市域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青山碧水的优美环境,强调滨海城市的景观特色,彰显城市的现代气息[2].注重宏观布局,将城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建立与环境友好、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系统,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突出滨海生态城市的景观特色,营造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3].形成“一主七次”景观视线走廊,“一主”为濒海城市主要景观视线走廊,“七次”分别为北向次级景观视线走廊、东北次级景观视线走廊、东南次级景观视线走廊、西南次级景观视线走廊、贵歧-金蛇次级景观视线走廊、铁基湾次级景观视线走廊、金兰次级景观视线走廊;形成井上工业风貌区、漳湾滨海居住风貌区、金涵畲族风貌区、老城生活风貌区、东兰片区和金塔片区北部组成的城市核心生活区、大学城风貌区、铁基湾高尚住宅风貌区、铁基湾临海工业风貌区、城澳港口风貌区等九大城市景观风貌区.各风貌区景观形成自身特色,风貌区之间交界处注意协调衔接,形成和谐的城市景观.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加快港口建设,利用高速公路互通口和铁路站场,布置物流用地和对外交通用地,利用自然山体和河湖水系构建城市生态空间,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和人居环境.

3.4 城市绿化景观规划

合理组织城市各类绿地,点块布置均匀,网络结构合理,形成优美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将城市绿地规划置于构建生态城市的总体框架之中,综合考虑各类绿地的合理分布和规划设计,充分发挥绿地的环境效益[4,5],将绿化建设和景观营造相结合,构筑完整的绿化系统,绿地建设以生态型、福利型、经营型等多种模式相结合,服务于全体市民,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做到绿地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6].

规划目标是城市绿地面积799.9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17.77%,人均绿地面积14.54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560.4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19平方米,规划的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由自然山体、生态绿地、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四部分构成,在总体布局上形成“一个城市绿心、七条自然生态廊道、三条人工生态廊道”.设置市级公园、区级公园、居住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规划建设东湖公园、贵歧山-金蛇山公园、大学城滨海公园和漳湾滨海公园[7].沿道路、河道、旧城改建等空地开辟街头绿地,开辟若干可供市民休憩、游览的小游园;在滨海景观路内侧布置50米宽的绿化带,在其它城市道路两侧,根据道路等级及其在城市中的位置,设置宽度10-30米的绿化带;在主要水系两侧或单侧,布置宽度不等的绿化带,形成景观变化丰富的绿化系统,城市居住区内按国家标准规定配置居住区级公园、小区中心绿地和小区游园[8](图5).

图5 城市绿化规划

加强滨海景观路内侧绿化,结合曲折的海岸线及山体、滩涂等丰富的自然地貌建设滨海景观带,利用城市边缘与自然山体的过渡带,协调城市建成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建设城市边缘山体景观带,景观轴线形成三条建筑景观轴线和两条绿化景观轴线[9].分别为闽东路建筑景观轴、蕉城路建筑景观轴、东兰-金塔建筑景观轴、福宁路绿化景观轴、万安路绿化景观轴,各轴线由城市道路及其两侧的建筑、街区、广场、绿化和其他设施共同构成,精心设计和严格控制城市景观节点处的空间形态,并布局标志性的建筑物,增强识别性,使市民产生地域感和归属感.

3.5 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的营造

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以保持宁德环境资源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突出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重点,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制度,使各类功能区达到环境质量标准,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环保制度,保障环保措施落实到位,根据敏感程度、污染源强度等对环境进行功能分区,严格划分重点控制区,并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确保环境保护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展开.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网,对污水进行二级生化处理,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加强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控制并减少陆域污染源,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把宁德建设成为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现代化城市.

4 结语

宁德市风貌景观规划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托生态环境资源,深入开展创建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环保城市活动,改善人居环境,将宁德建成集山、海、港为一体的宜居型生态园林城市,进一步巩固、提高宁德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港口城市的地位,不断强化宁德市综合性港口,以冶金为主的临海重化工业基地的建设,逐步把宁德建设成生产力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充满经济活力的区域中心城市,社会进步安定、城市环境整洁优美、城市生活井然有序、各项基础设施完备的现代文明城市,以山海景观为特色,具有优越人居环境的海湾型生态旅游城市.

〔1〕叶耀先.可持续城镇建设理念[J].建筑学报,2011(9):34-35.

〔2〕Forman,R.T.T.&.M.Gordon.Landscape Ecology[M].肖笃宁,等,译.New York:Jone Wiley&Sone,1986:56-57.

〔3〕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宁德城市发展战略规划[Z].2009.08.

〔4〕卢世生.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10-16.

〔5〕张同升,刘长岐.快速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城镇规划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2013(5):40-41.

〔6〕王铁城.住宅城郊化与城镇化建设关系的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7):11-13.

〔7〕鲁长亮,王翠萍.五个统筹与城市规划关系研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10):27-28.

〔8〕徐善登.公民参与与城市规划公共性的实现[J].广西社会科学,2009(09):11-13.

〔9〕胡礼梅,王培茗.当前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05):42-43.

〔10〕李春聚,姜乖妮,李磊.住户区外交行为及其空间优化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36).

猜你喜欢
风貌景观生态
景观别墅
“生态养生”娱晚年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