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元视角看葛浩文对《狼图腾》的翻译

2015-01-03 09:02镇浩
剑南文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葛浩文狼图腾翻译者

■镇浩

从多元视角看葛浩文对《狼图腾》的翻译

■镇浩

《狼图腾》一出现就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与阅读,并且在短短一年时间其销量就达到了一百多万册,2008年其英文版也随之出现。《狼图腾》如此受欢迎,小说的艺术魅力因此也受到了学界学者的关注,并纷纷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另外,很多学者对英译本的翻译进行了分析,但是这些分析太局限,并未将译者、读者、出版社等多方面对译文海外输出的影响考虑进去。本文将从译者、读者、出版社三个角度对《狼图腾》的翻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中国文学海外输出引发的思考。

《狼图腾》在中西方引起如此热潮,使得文学批评界对它的畅销和成功这一文学现象给予高度关注。《狼图腾》受到西方国家出版社的青睐程度打破了中国图书海外输出的记录,因此分析《狼图腾》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和影响因素对于探讨中国文学海外输出有着关键作用和社会启示。

一、《狼图腾》英译本的研究现状

《狼图腾》的英文版权由企鹅集团高价购买并邀请著名汉学家葛浩文翻译《狼图腾》后,英译本的翻译质量逐渐引起了国内外语研究者的重视。2009年《北京城市学院学报》第4期刊登了徐奕的《〈狼图腾〉中拟亲属称谓英译评析》一文,作者从小说中选择“孩子”和“阿爸”两个词为基点,分析拟亲属称谓语的翻译,总结出同一拟亲属称谓的内涵与所处的语境和人物的情感以及采用的翻译方法息息相关。2010年《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刊登了董静的《从翻译规范论视角浅析〈狼图腾〉英译本》一文,作者运用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介绍小说翻译研究的各个阶段,不再是简单的从语言角度,而是从更大的层面研究了译本。这些文章以不一样的视角阐述了不同版本《狼图腾》英译本出现的原因及其中的差异。

二、从译者角度看《狼图腾》的翻译

1、译者在翻译方面取得的成就

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具有颇高的中文水平,而且英文造诣深厚,他在翻译方面的成就是大家所公认的。上世纪60年代他在台湾学习汉语,并研究汉语30余年,在此之间翻译了大量的现当代中文小说并出版了多部研究著作。他翻译的数量之多及质量在整个西方汉学界都处于顶尖地位。正是由于葛氏翻译的存在,中国的一大批文学家如莫言、贾平凹、萧红、姜戎等才被西方读者所认知与熟悉。而且他翻译的作品还多次获得各类大奖,其中《狼图腾》获得曼氏亚洲文学奖。他对莫言作品的翻译也是相当推崇的,也是最有成就的一位,莫言对葛教授也是评价颇高。葛浩文在翻译中文作品中的地位是无人能及的,他所作出的贡献更是被国际各界所认可。在美国及中国多次获得各类奖项,并被誉为西方地位最高的中文翻译家,其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起了非产巨大的作用。

2、译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

译者不仅翻译了很多中文作品,他自己还用中文撰写了他的博士论文《萧红评传》,葛浩文翻译及研究中国文学源于对东北女作家萧红的研究。与国内的文学批评家不一样,葛浩文更注重小说本身,并倾向于研究文本的文学魅力,而不是倾向于政治。对于《狼图腾》来说,他觉得《狼图腾》虽然有些语言不精练,不出彩,但是这对文章所要表达的精神和主旨并没有多大影响。在他看来中国文学欠缺了西方人的视角。

3、从葛浩文的翻译观看《狼图腾》的翻译特点

在葛浩文的翻译中,我们不难发现其翻译的三个特点。首先,对原文忠实再现。对于“忠实”的解读,葛浩文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忠实不只是一味的保持原作中的词语,原作的观点以及思想才重要。虽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但是思想和感情还是大多雷同的,只是在表达方式不一样,而翻译家要做的就是用另一种方式把相似的思想或者感情翻译出来。葛浩文不仅是这样想的,在他的译文中,他也是这样做的,尊重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其次,译者的个性化翻译。在对原文忠实再现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理解原作的思想,作为翻译家,其基本职责就是将原作的语言特点考虑在内,使用适当的语言将原作再现。然而中文和英文在词句的表达以及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对于一个翻译家特别是优秀的翻译家,会对文章的句式进行稍许的改动,这些改动都会加入译者自己的个人特色。另外,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葛浩文认为翻译家应当在阐释方面有一定的涉及。文学与非文学不一样的地方之一是写作方法,其主旨是可读性、唤醒力和引起情感的共鸣。鉴于此,葛浩文对译文中的注解表示不认同,认为这些注解常常会成为多余的,甚至会影响整个故事发展下去。他提出在必要的时候添加上简短的注解以交代故事情节,且故事的可读性依然存在。

三、从读者角度看《狼图腾》的翻译

长期以来,在翻译领域,人们多重视原作者、原文、译者和这三者之间的作用和关系,却忽视了读者在翻译活动中具备的能动性。其实译文读者在阅读译文时会主动的参与想象和创造。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要将读者的期待视野考虑在内并尽量的缩短读者与译文的期待视野的距离。

1、对中国文化的重构

大多数的译者在翻译文章时都会有选择性的去掉那些西方读者不理解的文化意象,葛浩文也不例外,在翻译《狼图腾》时,像花木兰、祥林嫂等,这些意象都要通过很多故事来讲解,若是都在小说中加以说明,会使得小说的重点不明确,对读者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另外也并未对孙子兵法及法西斯相关内容进行说明。对于多数的西方读者而言,这些都是他们难以理解的,甚至会影响他们对原文的理解。笔者将举个例子来分析翻译家为了避免文化冲突对中国文化的重构。例如,“狗”在中西文化中的理解就不一样,在中国,“狗”常常都是不好的代名词,且很多带有“狗“字的词语都带有贬义意思,然而在西方人的意识中,狗总是被视作人类的朋友及家人,与狗相关的词很少有表示贬义的。因此翻译者只翻译了几个与“狗”有关的词汇,避免读者的误解。

2、异国情调的保留

翻译不仅仅是文字间的转换,而且是文化价值的传递,而翻译者最艰难的任务就是要让读者理解陌生文化中的陌生概念。长期以来,翻译策略一般分为异化和归化。“异化”主要偏重于保留原作引入新的文化。行内人士认为,翻译过程中运用“异化”,使两种不同的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保留了中文的意境,而且融入了西方读者的习惯,增强了西方读者的兴趣与译文的可读性。“归化"则更侧重于语言的通顺、连贯,使译文更趋近于读者的语言习惯。葛教授运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方法,使读者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更多的保留原文的风貌,他在《写作生活》中指出,“翻译的作用之一,是要从外来文化引进新的思想,而新的思想必须依赖新的表达形式,如果一味用熟悉的语句替换陌生的概念,则将永远局限在旧的思维之中”。以“异化"为主辅以“归化”,使读者在接受新的文化时不感到特别的陌生,而且保留了原文的审美感与文化特色。葛教授在翻译《狼图腾》时正是采用了这种方法。

3、中西文化的交融

小说中所出现的词语具有中国特色,生活也具有中国的风俗习惯,以及中国的历史故事,这些于西方读者而言都是不熟悉的,翻译者不仅要将读者的期待视野考虑在内,而且还要顾及视野的程度,若不停地将新鲜的不熟悉的信息传达给读者,一定会使读者与作品的距离越来越远,让读者的阅读难以进行下去。所以为了拉近西方读者与原作的距离,翻译者在翻译一些词语时会运用“归化”的方式,将中国意象替换成读者所熟知的西方意象。

四、从出版社角度看《狼图腾》的翻译

作为赞助商,出版社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翻译的发展方向。对翻译者选择,翻译作品选择,翻译策略以及读者等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出版社对译本选择的影响

作为赞助商,出版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翻译。比如对作品的选择,翻译人物的选定等,出版社都具有决策性的地位。一部作品的出版,必须具备符合当时读者的喜爱,符合当时社会的潮流,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等条件,否则作品很难被出版社认可,更不用谈出版了。由此可见,出版社在翻译这项活动中所占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出版社与翻译者的关系也就非常明了,在翻译活动中译者是非常被动的,出版社可以出版他们认可的作品,同时他们也有权利不出版那些他们认为没有效益,没有市场的作品。那么《狼图腾》是如何在万军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博得西方出版社青睐的呢?首先,这与《狼图腾》原作在国内的畅销是有紧密联系的。其次,《狼图腾》的故事情节以及故事脉络正合西方读者的阅读喜好,因此正中企鹅集团对中文著作的希冀。

2、出版方对读者的影响

出版方对读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原作出版社的大力宣传,《狼图腾》在出版初期,鉴于原作作者不同意出面进行宣传,出版方邀请了名人对此书进行评价以达到宣传的目的,这些名人包括有赵忠祥、白岩松以及潘石屹等等,这些宣传方式都为《狼图腾》壮大了声势。不仅如此,长江文艺出版社更是利用其优秀的团队为《狼图腾》造势,其中包括其责任编辑实时关注媒体最快了解外界反响;另有责任编辑负责市场销售,随时关注销售动态;还有策划人员对国际市场精心布局进行有力宣传,使得《狼图腾》不但获得了很大的国内市场份额,还占据了一定的国际市场。二是译作出版社的出色营销,企鹅集团在聘请了专家翻译英文的《狼图腾》后于2008年3月在凝结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故宫御膳房举办了别开生面的首发仪式,为小说英文版发布会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国内外众多媒体对此次发布会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为《狼图腾》英文版的发售宣传造势。另外,企鹅集团将《狼图腾》的原作者与译者约到一起参与媒体专访,并为海外读者送上了介绍《狼图腾》中主角们所生活的环境的相关短片。此类活动及宣传为《狼图腾》在西方市场的优秀的销售成绩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狼图腾》海外输出带来的思考

《狼图腾》的骄人成绩不仅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也使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的出版社对中国文学刮目相看。然而,虽然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国际市场上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是这之中存有的缺陷也不能忽略。

一方面,从《狼图腾》的海外传输来看,翻译既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桥梁也是阻碍。首先对于译者的选择,西方国家读者倾向于自己作者的写作方式,习惯选择第一语言为目的语的译者;另外在翻译方面,倘若翻译得正确,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但是不同的语境或许还是会发生一些误会。因此,中国翻译领域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能够熟练使用英语和中文进行写作和翻译的人才。

另一方面,从《狼图腾》的海外传输来看,中国文学在海外市场丧失“主体性"。《狼图腾》的商业运作不仅引起了西方各大出版社的关注,而且使《狼图腾》进入国际市场,并打破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的记录。然而这并不表示《狼图腾》保持住了中国文学的“主体性”。所以在输出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在得到西方社会认可的同时不丧失中国文学本身的“主体性”,这是现在中国文学进入国际市场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言以蔽之,《狼图腾》所创造的版权奇迹以及在西方国家的收欢迎程度,不仅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海外输出带来了启发,同时还引发了很多思考。从表面看,《狼图腾》译本非常畅销,但是它的译介经验却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狼图腾》的畅销使国内外出版集团注意到了中国市场的前景,给行内的发展树立了非常优秀的榜样。

(苏州市职业大学)

苏州市职业大学校级课题,课题编号2013SZDQ19.

猜你喜欢
葛浩文狼图腾翻译者
论翻译者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
论翻译者的能动性
论翻译者的能动性
翻译者学术经历与翻译质量关系的研究
葛浩文的“模糊” 翻译
葛浩文翻译萧红作品研究
《狼图腾》中“狼”符号的主体性探析
蒙古国看《狼图腾》:女主角好
我看电影《狼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