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大黄鞣质的工艺研究*

2015-01-04 05:31铂王兵曹书华王勇强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4期
关键词:鞣质功率工艺

张 铂王 兵曹书华王勇强△

(1.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 300060;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急救医学研究所,天津300192)

·研究报告·

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大黄鞣质的工艺研究*

张 铂1,2王 兵2曹书华2王勇强2△

(1.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 300060;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急救医学研究所,天津300192)

目的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大黄鞣质的微波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料液比3个因素进行Box-Benhnken响应面法试验设计,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由响应面预测模型得出的最优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为480 W,超声时间为25 min,料液比为1∶17.8(w/v),经验证此条件下平均提取率为(12.72±0.25)%(n=3),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结论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建立的大黄鞣质微波提取工艺模型提取率高,并能很好地预测试验结果。

大黄鞣质 超声辅助提取工艺 Box-Benhnken响应面法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湿退黄、逐瘀通经等功效。大黄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鞣质含量多达30%[1-2]。近年来研究表明大黄鞣质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抑制生物体内过剩的自由基,降低血清尿素氮等;另外,鞣质还具有收敛作用,内服可用于治疗胃肠道出血、溃疡等症,外用于创伤、灼伤等[3-5],是大黄治疗作用的重要活性成分。鞣质作为水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潜在的药理活性值得探究。本研究选用热水回流法提取大黄鞣质,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为大黄鞣质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KQ3200型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TU-18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AB-135S电子天平(梅特勒国际股份有限公司);HH-S恒温水浴锅 (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TDL-5-A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DHG-9140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恒科仪器有限公司);ALPHA2-4冷冻干燥机 (德国Marin Christ公司)。

1.2 试剂

大黄(唐古特大黄)购自青海省果洛地区,经鉴定为Rheum palmatum L.的干燥根;鞣酸(E.Merchk,分析纯);磷钼钨酸试液(生化试剂,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干酪素(生化试剂,上海万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碳酸钠(天津天力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所有用水均为双蒸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提取方法

大黄→洗净→60℃烘干→粉碎机粉碎 (过80目筛)→超声波辅助提取→抽滤→滤液定容→除杂→离心→冷冻干燥→测定大黄鞣质含量。准确称取10.0 g已粉碎大黄粉末,分别在不同的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液料比的条件下提取。过滤后冷冻干燥,得粗大黄鞣质。

1.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恒重(80℃干燥2 h)的鞣酸20.0 mg,置于50 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30%甲醇水溶液溶解,定容、摇匀,即得鞣酸对照品溶液Ⅰ(400 μg/mL)。精密移取鞣酸对照品溶液Ⅰ0.5、1.0、2.0、4.0、8.0 mL分别置于20 mL棕色容量瓶中,依次加入30%甲醇水溶液9.5、9.0、8.0、6.0、2.0 mL,然后加0.1 mol/L HAc-NaAc(pH5.0)缓冲液至刻度,摇匀,即得对照品溶液Ⅱ,分别精密移取对照品溶液Ⅱ1.0 mL分别置于10 mL棕色容量瓶中,依次加入磷钼钨酸试液1.0 mL,再加入29%碳酸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采用分光光度法,在760 nm的波长处测定光密度,以吸光度(Y)为纵坐标,浓度(X)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125.29X+0.0216,R= 0.9994。结果表明:鞣质在1.0~16.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1.5 大黄鞣质含量测定[6]

按照“1.3”项下方法提取大黄鞣质,精密称取恒重粗大黄鞣质50 mg置于20 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30%甲醇水溶液5 mL溶解,加入0.1 mol/L HAc-NaAc(pH5.0)缓冲液10 mL,再加入29%碳酸钠溶液稀释至20 mL,混匀,得溶液Ⅲ。精密移取溶液Ⅲ10 mL,置于含干酪素600 mg的棕色容量瓶中,在电磁搅拌器上搅拌1 h,过滤,摇匀,即得溶液Ⅳ。分别移取溶液Ⅲ和Ⅳ各1.0 mL,置于10 mL棕色容量瓶中,各加入加入磷钼钨酸试液1.0 mL,再用29%碳酸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于室温放置15 min后,用1 cm比色皿,以蒸馏水作空白对照,在波长760 nm处分别测定吸光度,A1和A2。由两吸光度之差(ΔA)代入回归方程,计算鞣质含量。大黄鞣质提取率(%)=[大黄鞣质含量(g)/原料重量(g)]×100%。

1.6 单因素实验

根据预实验结果,超声提取次数对大黄鞣质提取率没有影响,因此确定提取次数为1次。影响大黄鞣质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有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液料比和。本研究的超声功率为300、400、500、600、700 W 5个水平,超声时间选取10、20、30、40、50 min 5个水平,料液比选取1∶5、1∶10、1∶15、1∶20、1∶25(W/V)5种比例,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

1.7 响应面分析法试验设计

本研究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综合单因素实验结果,选取超声功率(X1,w)、超声时间(X2,min)和料液比(X2,W/V)3个影响因素,以大黄鞣质提取率(Y,%)为响应值。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确定超声功率为400、500、600 W,超声时间为20、30、40 min,料液比选取1∶10、1∶15、1∶20(w/v),将每一个自变量的低、中、高实验水平分别以+1、0、-1进行编码,该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二次多项方程可以表达为:

其中Y为响应值(大黄鞣质提取率),A0、Ai、Aii、Aij为方程系数,Xi、Xj(I≠j)为自变量编码值。多项式模型方程拟合的性质由确定系数R2表达,其统计学上的显著性由F值检验。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1,分别进行响应面实验。通过Design Expert 7.0软件对提取工艺进行响应面分析,求出数学模型,得到最佳工艺参数。

表1 响应面分析因素与水平

2 结 果

2.1 单因素实验结果

2.1.1 超声功率对大黄鞣质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大黄鞣质提取率有所增加,增加到500 W后平均提取率为12.23%,再提高超声功率,大黄鞣质提取率并未增加。为减少能耗,确定提取功率为500 W较为合适。见图1。

图1 超声功率对大黄鞣质提取率的影响

2.1.2 超声时间对大黄鞣质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大黄鞣质提取率随超声时间的增加而升高,超声30 min时大黄鞣质提取率接近最大值,随后随时间的延长,提取率出现微弱降低趋势。提取时间的延长会增加不必要的能耗,导致资源的浪费,因此大黄鞣质提取的最佳超声时间为30 min。见图2。

图2 超声时间对大黄鞣质提取率的影响

2.1.3 料液比对大黄鞣质提取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大黄鞣质提取率随料液比的增加而升高,这是因为水溶液的增加可以加大溶剂分子的驱动力。当料液比为1∶15(W/V)后大黄鞣质提取率接近最大值,随后增加幅度减小。为减少能耗,确定大黄鞣质提取的料液比为1∶15(W/V)。见图3。

图3 料液比对大黄鞣质提取率的影响

2.2 响应面优化法结果

2.2.1 响应曲面优化 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试验,以超声功率(X1,W)、超声时间(X2,min)和料液比(X3,W/V)为自变量,以大黄鞣质提取率(Y,%)为响应值,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见表2,试验重复3次,用以估计试验误差。

利用Design-Expert 7.0软件对大黄鞣质的提取率试验数据进行多元拟合,表3为回归分析结果。从表3的分析结果可知,整体模型的p-Value<0.05,表明该二次方程模型比较显著,模型的失拟项的P值为0.5217,大于0.05,说明模型选择合适,该模型的R2= 0.9954,说明该模型与实际试验拟合较好,自变量与响应值之间线性关系显著,可以用于大黄鞣质提取试验的理论预测。回归方程的各项方差分析结果还表明模型的一次项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料液比都是极显著的(P<0.01),按照提取率的影响从大到小排序为:超声功率>料液比>超声时间;交叉项中的影响都是高度显著的(P<0.05)。

表2 Box-Behnken实验设计表与效应值

表3 回归方程中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图4、图5、图6分别显示了不同交叉因素对大黄鞣质提取率的交互影响趋势图。等高线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两变量交互作用的显著程度:圆形表示两因素交互作用不明显,而曲率半径较大的椭圆则表示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并且曲率半径越大,交互作用越显著,即椭圆越扁平,交互作用越显著。在等高线图上,最大的椭圆即最外围的椭圆代表在该圆上取值时,提取率最低,而最小的椭圆则表示在其上面取值时,提取率最高,它们之间的等高线代表提取率逐渐变化。

图4 超声功率与超声时间对大黄鞣质提取率影响的等高线图(A)和响应面图(B)

图5 超声功率与料液比对大黄鞣质提取率影响的等高线图(A)和响应面图(B)

图6 超声时间和料液比对大黄鞣质提取率影响的等高线图(A)和响应面图(B)

图4为料液比为1∶15(W/V)时,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对大黄鞣质提取率影响的响应面三维图。由图可知,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存在显著性交互,固定料液比时,随着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的增加,大黄鞣质的提取率先增加后降低。图5和图6结果与图4类似。

2.2.2 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及验证 经过以上对回归模型响应面的三维立体图分析,以大黄鞣质提取率最大值为目标,由响应面预测模型得出的最优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480 W,超声时间25 min,料液比1∶17.8(W/ V)。按照“1.3”项下以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提取3批大黄鞣质,并按照“1.5”项下测定大黄鞣质含量,平均提取率为(12.72±0.25)%(n=3),实验观测值与模型预测值偏差为2.58%,可知,实验观察值和模型预测值比较接近,说明模型预测性良好。

3 讨 论

笔者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大黄鞣质的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料液比对大黄鞣质提取率的影响极显著;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料液比、超声时间和料液比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鞣质提取率的影响极显著,说明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料液比对大黄鞣质的提取率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交互作用。

鞣质为多元酚类化合物,高温条件下会加速鞣质降解[7],所以本研究在优化工艺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实验表明提取大黄鞣质过程中温度控制在50℃以下不会对鞣质稳定性产生影响。本试验为了较全面地考察鞣质的提取工艺,同时考察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料液比多个因素对大黄鞣质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实验,优化得到大黄鞣质最优提取工艺,经验证稳定可行,该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为大黄中鞣质的提取提供了依据。

[1] 谭鲁珊,赵海平,赵艳玲,等.大黄蒽醌与鞣质对大鼠肝脏的保护和损伤双向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6):698-673.

[2] 郭东艳,师延琼,王幸,等.大黄不同炮制品中鞣质含量的测定[J].现代中医药,2012,32(4):76-78.

[3] 黄娟,张庆莲,皮凤娟,等.大黄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3):282-284.

[4] 孙冰强,祝广斌.生大黄、芒硝参与治疗重症胰腺炎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6):1155-1156.

[5] 张丽丽,张慧英,王黎敏,等.大黄素对肝纤维化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4,30(2):291-296.

[6] 戴万生,赵荣华,陈红波.干酪素法测定大黄鞣质类成分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6):324-325.

[7] 杜瑞莲,杨中林.五倍子中鞣质提取工艺研究[J].中成药,2008,30(6):839-841.

Optimization of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Technique of Tannins from Rhubarb by Box-Benhnke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ZHANG Bo,WANG Bing,CAO Shuhua,et al. Tianjin Huanhu Hospital ICU,Tianjin 300060,China

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tannins from rhubarb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technique using Box-Benhnke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Methods:On the basis of single-factor experiments,the effects of ultrasonic power,ultrasonic time and solid to liquid ratio on the extraction yield of tannins from rhubarb was investigated with a three-factor Box-Benhnken design.Results:By the response surface model to obtain the optimal extraction.Conditions:ultrasonic power was 480 w,ultrasonic time was 25 min,solid to liquid ratio was 1∶17.8(w/v).The validated experiment showed the yield of tannins from rhubarb was(12.72±0.25)%(n=3)under those conditions,Which was in consistency with the theoretic value.ConclusionUltrasonic-assisted model of tannins from rhubarb established by Box-Benhnken design could precisely predict the experiment results well.

rhubarb tannins;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technique;Box-Benhnke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289.5

A

1004-745X(2015)04-0579-04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4.005

2015-01-22)

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卫办医政函(2011)873号]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zhangbdr@126.com)

猜你喜欢
鞣质功率工艺
『功率』知识巩固
功与功率辨
追本溯源识功率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墨红玫瑰花中鞣质的工艺优化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做功有快慢功率来表现
鞣质联合环丙沙星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磷钼钨酸—干酪素法测定肉桂提取物中鞣质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