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皖西民歌的传统演唱方法

2015-01-04 08:28
关键词:润腔皖西谱例

赵 敏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正如作家冯骥才所说:“原生态民歌是大地的声音,更是老百姓的心声”,每一种民歌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便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民俗生态、语言习惯、人文背景等因素共生共融。民间始终有“诌书拟戏真山歌”的谚语,即民歌产生之初便具有畅抒民意的现实主义特色,它始终具有“声势由口心”“慷慨吐清音”的朴素、真实、自然的美学品格。

在几千年的传承过程中,民歌始终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这也是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变体的原因,但各种变体因为“同宗”,依然会保留着母体的神韵,那些区域特色鲜明的民歌,在长期的演唱中会形成一些独特的歌唱技法去体现该地区民歌的风貌。

明朝著名作曲家王骥德曾在他的著作《曲律》中强调:古四方之音不同,而为声亦异,于是有秦声,有赵曲,有燕歌,有吴歈,有越唱,有楚调,有蜀音,有蔡讴,[1]意即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民歌音调都有其地域特征,可谓色彩纷呈。皖西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此地民歌蕴藏丰富,风格多样,人们根据民歌的曲调、种类、内容、艺术特色等因素,在实际演唱中形成了一套演唱方法。本人在对该地民歌的采录和调研过程中,对皖西一些民歌手作了采访,并聆听了他们的演唱,以及他们对自己演唱方法的讲解,现对皖西民歌的传统演唱技巧试图做一探讨,以期对该地民歌的保护与发展寻求一些途径。

皖西民歌属江淮色彩区,兼具南北民歌风貌,旋律多为五声羽调,婉转柔和与质朴粗犷共存,以连音唱法为主,少用断腔,音乐气质多呈沉稳、忧伤、苍劲、沉郁之风。其传统唱法多用如下几种:

一、高腔唱法

皖西民歌中的部分山歌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这类山歌过去多由男子演唱,女子唱此类山歌据说会被视为伤风败俗。由于音区偏高,男子多采用真假声交替的唱法,尤其在高音区,假声成分更多,由于过去唱山歌的男子多为当地山民,没有受过现在的科学发声训练,歌声没有混合声的色彩,声音听起来尖锐、辽远,且余音缭绕,犹如蜜蜂钻过云天,唱者累得脖颈发红,故此种山歌又被人们称为“蜜蜂钻天”“挣颈红”,曾在皖西舒城一带较为流行。除此之外,皖西地区还有一种高腔山歌“吴店山歌”,此种山歌在金寨的“吴店”较为流行,由于此歌种曲调较原始,与皖西另一种山歌体裁“慢赶牛”有显著区别,故以产地“吴店”命名,称为“吴店山歌”,音乐高亢激越,可根据感情及语言需要“望风采柳”,即兴性很强。上述三类民歌衬词、衬腔较多,作品中“嚎”“哎嗨”“啦”“啊”“呃”等衬词随处可见。谱例一:

谱例一 铁打的心肠也软了

高山阔野之间,男子富于夸张和风趣的高亢激越的歌声破空而来,响彻云谷,声音中,既有对生活的深沉哲思,也有对大自然的热爱,更有对爱情的向往。此种有着浓郁地域情调的音乐生活画面,今天想来依然充满了魅力。

二、平腔唱法

所谓平腔唱法,是指以真声为主,或真假声结合的歌唱方法。在民歌演唱中多适用于音区不高,节奏规整,曲调平稳,风格朴实流畅的作品。皖西民歌中的平腔山歌“慢赶牛”、斩板山歌、快板山歌、寒音山歌、丫头调、对歌,以及小调类的吟唱调、谣曲、时调,还有各种劳动号子等都适用平腔唱法。

谱例二 唱歌的可是凡间人

这是一首单乐段的民歌,短小精悍,歌词和旋律都采用了皖西山歌的经典形式“五句头”,音域不宽,尽管内部有八度、七度和六度大跳,男子用真声即可完成,这首作品由于歌词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使作品洋溢着自信、乐观的情绪,演唱起来充满着豪迈的激情。

谱例三 郎在高山唱山歌

这首歌可谓皖西民歌中的小夜曲,曲调优美抒情,音乐形象鲜明,充满诗意,细致地刻画了闺房里织绫罗的含情女子,在听到山中情郎的歌声时,心情激荡,无心织绣的画面,句中简短衬词的加入,更使音乐表现出一种温柔、含蓄、幸福喜悦的情绪,该作品用真假声结合方法去唱,更能突显其美好意境。

三、直声唱法

谱例五 梳洗打扮去看戏

皖西山歌旋律中经常有一些长音出现,这些长音多采用直声唱法,演唱时要求气息深厚、充足,气沉丹田,小腹积极对抗,喉头稳定,肩胸放松,声音进行平直均衡,没有抖颤,听上去结实、宽广、开阔。

谱例四 只要五句真山歌

此歌每小节的最后一个音时值都较长,宜用直声唱法演唱,以表现山歌的自由、高亢、辽远的气势。

四、皖西民歌的润腔方法

中国民间音乐的演唱很注重“味”,即用声的韵味,这种“味”与各地民歌所处的“色彩区”有极大的关系,北方民歌的演唱音色多呈粗犷、豪放、雄健、诙谐之特征,而南方民歌则重委婉抒情、清秀细腻之神韵。皖西地处江淮之间,自古即是南北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汇的枢纽地带之一,所以,民间音乐文化呈“泛色彩”之特征,既有南方音乐的秀丽婉转,又有北方音乐的质朴率真。皖西民歌手演唱此地民歌,常运用一些润腔技巧以体现地方特色。

润腔,是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表演艺术家们,在他们演唱或演奏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特色的乐曲(唱腔)时,对它进行可能的润色和装饰,使之成为具有立体感强、色彩丰满、风格独特、韵味浓郁的完美的艺术作品。[2]皖西民歌经常用到的润腔方法如下:

(一)滑音润腔

以滑音润腔的方式,各地民歌中几乎都有运用,有上滑音、下滑音两种形式。皖西民歌经常出现的是后一种形式,它对表达歌曲的情感、塑造音乐形象、增添作品的韵味有着重要作用。

这首歌多处使用了下滑音,表现了年轻女子内心满含喜悦、精心打扮准备去看戏的欢快画面。演唱时要控制好气息,旋律线下行时保持好音色的统一,甩腔要有韵致。

(二)倚音润腔

倚音润腔的方式也是我国民间音乐常用的装饰腔调的方式,尤其在戏曲和民歌中几乎无处不在,按照倚音与基本音的音程大小,可分为大倚音和小倚音;按照倚音与本音的前后位置,可分为前倚音和后倚音;按照倚音的音数多少,又可分为单倚音和复倚音。倚音对表现作品风格和地方色彩意义非凡,皖西山歌的旋律线中,倚音运用较多,突出表现了皖西的音乐特征。

谱例六 山伯倒为祝英台

此曲歌词采用比兴手法,曲调中多次运用前倚音修饰本音,通过历史故事表现了人们对爱情的歌颂和向往,演唱时装饰音与本音要滑进得顺畅自然、连贯无痕迹。

(三)颤音润腔

由主要音与上方邻音快而均匀地交替组成的叫颤音。[3]78

皖西民歌中的颤音润腔多运用于高腔山歌中,如挣颈红、吴店山歌、五锤锣等几种山歌中。

谱例七 吴店山歌

此曲中颤音多次出现,音区较高,演唱时需真假声结合,气息饱满,状态积极,声音高亢辽阔,自由而激越。

(四)波音润腔

由主要音与其上下方二度邻音迅速交替又回到主要音,叫波音。波音又分为上波音、下波音、单波音、复波音。[3]77波音是一种敏捷活泼的旋律装饰音,可使音乐表现出一种旖旎、委婉、灵巧的气质。

谱例八 对山歌

皖西民歌的传统润腔技巧往往会在一首作品中得以综合呈现,使得作品的“色泽”更莹润。如上例《吴店山歌》,这首歌中运用了倚音、波音、颤音、下滑音等修饰手法。

皖西民歌的润腔方法很多,实际演唱时,还会运用到“力度润腔”“咬字吐字润腔”“节奏速度润腔”等装饰性润腔法,因这些润腔技法非皖西民歌的主要方式,这里不再一一论述。

皖西民歌是安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题材丰富,是一座艺术的宝库,它不仅为皖西及周边地区民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基因和养分,更是我们现代音乐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中国民歌从它诞生的那一刻,便表现出了现实性、发展性,在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下,传统民歌更应该紧扣时代,华丽嬗变。希望通过对皖西民歌传统演唱技法的探讨,能寻找到一些在文化大繁荣背景下助其得以传承创新的发展启示。

[1]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114-115.

[2]董维松.论润腔[J]. 中国音乐,2004(4):62-74.

[3]贾方爵.基本乐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润腔皖西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浅析江西兴国山歌《打只山歌过横排》的润腔特色
润腔文献综述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回马枪
从“润腔”看霍俊萍五音戏演唱特色
回马枪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回马枪
综合性院校西方音乐史教材中的谱例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