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可舒片双心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2015-01-05 06:36姬云涛孙淑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双心心血管病稳定型

姬云涛,孙淑贞

心可舒片双心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姬云涛,孙淑贞

目的 观察心可舒片双心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9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3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疗效、血脂改善疗效、心电图疗效、抗心律失常疗效、抗抑郁和焦虑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可舒片双心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满意。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可舒片;双心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状态,中医将其归属于“胸痹”“心痛”范围,心血管疾病的病程中常伴有明显或隐匿的心理症状。心身医学研究告诉我们不仅要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更要重视躯体疾病对患者心理活动的不良影响。精神情志因素是影响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冠心病患者亦被认为是焦虑抑郁的高危人群。因此,冠心病“双心治疗”就显得尤为迫切,笔者多年来应用心可舒片对冠心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患者269例为研究对象,均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对照组133例,其中男61例,女72例;年龄45岁~83 岁(63.8岁±5.9岁);病程1年~14年(8.2年±3.9年);合并高脂血症79例,合并心律失常40例,合并焦虑、抑郁60例。治疗组136例,其中男63例,女73例;年龄48岁~85岁(62.8岁±5.6岁);病程1年~12年(7.9年±3.6年);合并高脂血症82例,合并心律失常43例,合并焦虑、抑郁6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疾病等具有均衡性。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既往脑血管意外发生、手术病史、血压、血糖异常、精神疾病及药物依赖者。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公布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会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2]。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低盐、低脂饮食,卧床休息,吸氧,应用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他汀类调脂类药物,低分子肝素抗凝及血运重建等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次2片,3次/日,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改善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1.5.1 心绞痛疗效 根据1997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轻;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所加重。

1.5.2 血脂改善疗效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疗效标准[3]。显效:治疗后TC下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20%;TG下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40%;HDL-C上升≥0.26 mmol/L;LDL-C下降≥20%。有效: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上升0.10 mmol/L~0.26 mmol/L;LDL-C下降10%~20%。无效:治疗后血脂检测无明显改善或改善未达到有效标准。

1.5.3 心电图疗效 显效:静息性缺血性ST段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缺血性ST段回升达0.05 mV以上,但未恢复到正常,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无效:缺血性ST段不变;恶化:ST 段较治疗前降低0.05 mV以上,在主要导联倒置T 波加深(达25%以上者);或直立T波变平坦,平坦T波变导致,以及出现异位心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

2 结 果

2.1 两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改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血脂改善疗效 例(%)

2.3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例(%)

2.4 两组治疗前后期前收缩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期前收缩 次/24 h

2.5 两组治疗前后SDS与SAS评分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可明显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情绪(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抑郁自评表与焦虑自评表比较 分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表现之一,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疼痛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硝酸酯类药物疗效差、具有进行性恶化的趋势,极易恶化为心肌梗死和猝死。国内外研究均显示,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情绪障碍,而情绪障碍又影响了冠心病的临床预后,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增多。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在冠心病患者中发生率很高[4],约5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伴有焦虑和或抑郁情绪,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几率更高。Pedersen等[5]研究显示,抑郁使得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不良事件风险增加3倍。抑郁及焦虑都是心脏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可促发冠状动脉痉挛、斑块破裂,引起冠状动脉闭塞、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6]。因此在临床治疗冠心病过程中,应同时解决患者心理问题,而心可舒片所具有的双心效应作用正适合冠心病合并情绪异常的患者。《黄帝内经》指出: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其主血脉主要是指心脏本身的泵血循环功能;主神明主要是指精神情志的调节作用。心可舒片由丹参、三七、葛根、木香、山楂组成,其中君药丹参,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止痛凉血、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是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中药之一。臣药三七、葛根,归肝、胃经,具有活血止血、化瘀定痛、解肌退热之功效,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稳定心律、改善微循环。佐药木香,归脾、胃、胆经,具有行气止痛、理气解郁之功效,可以松弛平滑肌,调节中枢神经及胃肠道系统,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药山楂,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清心解郁之功效,可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脂、血压、强心,并能通过酶系统发挥对机体的调节和控制。临床研究证实,丹参中的丹参素能诱导人成纤维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 水平升高;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而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在改善血浆黏度中起一定作用[7]。葛根中的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明显扩张冠状血管,可使正常和痉挛的冠状血管扩张,且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8]。三七中的三七总皂苷能够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这与其提高肌质内膜上的钙泵活性,纠正心肌细胞内Ca2+超负荷及提高左室心肌能量有关[9]。山楂提取物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能够抑制胆固醇升高,使主动脉粥样面积减少。

心可舒的组成药物经基础药理研究证实符合冠心病的二级防治原则,可满足冠心病患者长期安全用药的需求。本研究表明,心可舒双心治疗作用独特,可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改善供血而减少冠心病伴期前收缩的发生,同时SAS、SDS评分明显改善(P<0.05)。本研究过程中,患者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

[2]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5):25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71.

[4] 邓必勇,崔建国,李春坚,等.住院冠心病患者1 083例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相关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702-705.

[5] Pedersen SS,Denollet J,Daemen J,et al.Fatigue,depressive symptoms and hopelessness as predictors of adverse clinical events follow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paclitaxel eluting stents [J].J Psychosom Res,2007,62(4):455-461.

[6] 杨菊贤,卓杨.心理行为因素与心律失常[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9(9):460-462.

[7] 张兴国.丹参品种资源特性的研究[J]中草药,2012,33(8):742-747.

[8] 岳江文,胡小琴.葛根及葛根素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用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6(6):38.

[9] 冯培芳,蒋慧芳.三七总皂甙对心肌细胞内及其肌浆网膜上钙泵活性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8,23(3):173-175.

(本文编辑 郭怀印)

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69 ),E-mail:jiyuntao2010@126.com

R541.4 R289.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5.14.043

1672-1349(2015)14-1694-03

2015-07-22)

猜你喜欢
双心心血管病稳定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双心病”的临床应用
双心医学模式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双心门诊”的双重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