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湖北卷与全国卷之比较

2015-01-06 08:29蔡习荣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大题语言文字基础知识

蔡习荣

语文高考湖北卷与全国卷之比较

蔡习荣

2016年湖北语文高考卷改用全国卷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应对也就成了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省里好像还没有一位专家在公开的媒体中对此发声,越是这样,我们这些基层中学的普通老师就越迷茫。我想在本文谈三点意思,以期引起热烈讨论。

一、两卷结构比较

考试内容大题数小题数分值现代论说类文本阅读(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文阅读(现代论说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现代文学、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应用)写作(写作)说明:括号里是湖北卷的一二三四五六1-3(1-5)4-10(6-8)11(9-15)12(16-19)13-17(20-22)18(23)9(15)36(9)25(34)25(20)20(12)60(60)

从表中可以看出:内容编排顺序有变化,湖北卷先语基,再阅读,再语言文字运用再写作,全国卷则先阅读,再语言文字运用,再写作;题量设置上有同有异,大题数相同,都是6大题,小题数不同,湖北卷23小题,全国卷则18小题;赋分上也是有同有异,小阅读和作文同,其他异。

二、两卷变化思考

(一)全国卷更加注重语文能力考查,淡化基础知识考查。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取消了偏重于死记硬背的字音、字形和文学常识等三道挑选题,增加了一道衔接排序挑选题。

思考:这个变化警告我们机械学语文是没有出路的,以前学生对语文的那种无所谓的态度和不动脑的学法(即读书只背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和记一些字词)是要彻底改变的。

衔接题要求学生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对培养学生精读、细读、动脑读书大有好处。

2.古诗文部分:阅读取消了简单的信息筛选挑选题;诗歌鉴赏增加了3分;名句默写不再提供上句或下句,只提供分析评价,该写一篇中的哪一句由学生自己判断和确定。

思考:这个变化说明古诗文的学习靠简单的识记和背诵是行不通的,越来越注重赏析甚至探究了。比如2014年全国卷名句默写23题,我们做都不一定能马上想起并确定应该填写哪句。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现代文大阅读,多项选择题不再是简单的判断对错了,而是要分析恰当程度的深浅,最恰当的3分,比较恰当的2分,勉强算对的1分,完全不恰当的0分。

思考:这个变化要求学生不能用理科的非对即错思维方式来评价赏析一部作品,在文学领域,允许个性化解读,除非你的理解南辕北辙,否则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二)全国卷强化了语文学习中读和写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

1.考试内容安排不是先从学生已经训练了快两年的基础知识的挑选开始,而是从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的论说类文本阅读开始。

思考:这个变化对很多学生的心理是个挑战,考两个半小时,一开始就讨厌,还考得好吗?因此,它要求学生平时课外也要阅读这类文本,而且要静得下心,读得进去。

2.阅读的分值加大了,由62分变成了70分。现代论说类文本阅读9分,古代诗文阅读36分,现代文学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思考:这个变化要求学生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对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要重视课外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数量,还要改变课内的阅读方法,变粗读为精读。

(三)全国卷采用了选做题型,旨在兼顾不同学生的阅读喜好。全国卷现代文大阅读有两题、两部不同类型的作品供学生选读和选做,一是文学类,二是实用类。

思考:这个变化很值得我们探究,对我们这些乡镇的学生来说,是让他们自由二选一,还是让他们统一只选一,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学校都回避不了的一个课题。

三.目前应对之策

(一)选做题怎么选,我校已经决定,要求学生统一选做实用类文本。

(二)在今后的复习训练中,无论是选文还是出题,都要尽量避开湖北地域特色。

(三)今后我们无论教学还是备考都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从现在开始,训练测试题就要改用全国卷题型。出题要尽量做到“神”似,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形”似。

蔡习荣,教师,现居湖北黄梅。

猜你喜欢
大题语言文字基础知识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清律的基础知识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科学备考新方向——数列大题之“数列求和”篇
科学备考新方向——三角大题之“解三角形”篇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七)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八)
掌握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