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军航程上传承弘扬“海空雄鹰精神”锻造随时能打胜仗的海空劲旅

2015-01-08 15:43宋关牧
政工学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空战雄鹰

●宋关牧

在强军航程上传承弘扬“海空雄鹰精神”锻造随时能打胜仗的海空劲旅

●宋关牧

2014年8月23日,是一个载入海军航空兵训练史册的日子——“海空雄鹰团”在海空军首次自由空战对抗中,取得优异成绩,赢得了对手的尊重。此役,首开海军自由空战对抗先河,彻底颠覆了海军航空兵沿用50多年的对抗训练模式,完全取消红蓝战机“高度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对抗空战。作为第一个驾机升空对抗的团长陈刚,他的血性豪言引起部队官兵的强烈共鸣——“空战的胜利,属于打仗拼命的人,更属于备战、打仗都拼命的人!”透过这股精气神,能让人强烈感受到这支英雄部队所独有的,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的“海空雄鹰精神”,即:叱咤长空,敢打敢拼的英雄气概;不畏强敌,以劣胜优的顽强斗志;赤胆忠心,为国为民的坚定信念;行如猛虎,攻如霹雳的战斗作风;永不止步,勇于登攀的进取意识。

“海空雄鹰团”历史厚重、战功卓著,在抗美援朝、国土防空作战中击落击伤敌机31架,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八个第一”,涌现出王昆、舒积成、高翔等100多位战斗英雄,曾被毛主席3次点将,1965年12月29日被国防部授予“海空雄鹰团”荣誉称号。新的历史时期,“海空雄鹰团”紧紧围绕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用史育人、用心备战、用血铸剑、用头脑去战斗,锻造成为扼守祖国前哨的海空铁拳。

一、铁心向党、枕戈待旦,永葆赤胆忠心的政治本色

“海空雄鹰团”从东海前哨打到渤海之滨,从八闽大地打到天涯海角,用“关键时候真正顶用”捍卫了祖国领海领空安全,用“万两黄金不动摇”的坚定信念践行了对党的无限忠诚。50多年来,“海空雄鹰团”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始终把听党指挥作为最高政治要求,以实际行动续写着“忠诚”本色。

举旗铸魂传承英雄基因。精神即旗帜,旗帜引航向。“战斗英雄”舒积成在击落敌机庆功会上动情地说道:“党指向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胜利就在哪里。”老一辈雄鹰人以对党和毛主席的无比热爱,铸就了一杆红旗代代传的铁血辉煌。每年邀请老英模讲述经典战例、传授制胜宝典,每批新员入营开展“五个第一”活动,让官兵在重温历史传统、感悟奋斗历程中,树起守卫海空的精神界碑。他们在楼道走廊悬挂毛主席三次点将光荣历程和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题词,在营门口、办公楼、训练场镌刻65字“海空雄鹰精神”和“八个第一”战例,在灯箱、橱窗、板报展示英模画像和语录,使官兵在潜移默化中铭记传统、当好传人。深度挖掘“海空雄鹰精神”时代新内涵,积极开展“弘扬海空雄鹰精神,争当新一代海空雄鹰”教育实践活动,举办“强军航迹、雄鹰故事”展播,组织“奋飞的雄鹰”系列文体竞赛,不断激发官兵“举英雄旗、走英雄路、传英雄志”的价值追求。

转战南北始终赤诚奉献。该团历经陆军、空军、海军数次转隶,10余次调防,7次改装,不管时代怎样变化、形势如何复杂、考验多么严峻,他们都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2003年9月,“海空雄鹰团”改装某型新战机,从沿海发达城市调防至内陆偏僻山村,大多数官兵抛家舍业,但都无怨无悔、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新征程。2006年以来,根据军事斗争形势,他们先后7次前出一线战备值班,都是连夜准备、连续出动,均在飞机着陆后2小时即担负作战值班任务。2013年10月,飞行员严军奉命执行D岛军事维权支援掩护任务时,家中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他一如既往地高标准执行任务,却没想到永远失去了最后一次侍奉母亲的机会。

枕戈待旦诠释赤胆忠心。近年来,美日战机频繁在我领空附近活动,经常干扰我舰船执法和演习演练任务。“海空雄鹰团”及时前出一线,常态保持战备值班状态。虽然战斗值班官兵住在简易板房,抗荷服、救生背心、头盔、手枪全副武装,承受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考验,但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口气,手里都攥着一把劲,时刻保持着为国家权益、为民族尊严效命海空的高度戒备。2013年春节,他们8天时间7次战斗起飞,准确到达指定空域,积极占据主动态势,查证驱离外逼,坚决挫败了美日抵近侦查的行动企图,受到了军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扬。

二、用心备战、叱咤长空,砥砺能谋善战的打赢本领

“海空雄鹰团”是靠能打仗、打胜仗起家的。战斗力始终是他们的立团之本、看家本领,是战胜强敌、履行使命的价值体现,更是续写辉煌、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过去,他们凭借勇敢、机智、灵活,群策群力大破“圆圈阵”,空地协同敲掉“西方战略眼睛”,突破极限歼灭高空无人侦察机,创造了无数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今天,他们积极践行强军目标,时刻准备着听令出征。

深钻细研、专攻精练求制胜绝招。他们虽然地处山沟、位居内陆,却始终放眼世界、紧盯前沿,探索未来空战新领域,研究克敌制胜新机理。团长陈刚上任之初就提出了“学习、协作、转变”的工作思路,创新训练模式,积极探索战斗力新的增长点。他坚持学习深入一些、思考先人一步、行动快人一点,认真研读中外空战著作,随身携带厚厚的敌情资料、空战图纸,利用点滴时间随时学,结合实战场景随时研。近年来,他们搜集整理几十万字敌情资料,制作数百个作战对手的飞机、舰艇模型及海空作战电子沙盘,创新近30套战法训法,圆满完成70余次重大演习演练任务。

不断超越、求真务实催战力突破。团长陈刚有句话令人印象深刻:“照片拍得好坏,不但取决于手中的相机,关键在于镜头后面的脑袋。”参加海空军自由空战前夕,面对众多质疑,他们狠下一条心:为战斗力提升趟路,付出再多也值得!就算摔一跤,也要抱块经验的石头回来!在不足5个月的准备时间里,他们以小学生的姿态,认真学习自由对抗空战规则和典型态势规避方法,进行80多次技术研究和地面表演,大胆捅破自由对抗空战“天花板”,突破了放开高度差的“思想差”。他们潜心探索自由对抗空战规律,固化形成强化训练模式,遴选的十几名骨干参加离心机抗载荷测试挑战,全部达到极限标准,拿到了参战“通行证”,与有6年自由空战训练经验的强大对手对决时,他们最终取得综合评判34分的骄人战绩,让对手叹服。

不畏强敌、担当重任壮国威军威。关键时刻上得去、打得赢,是“海空雄鹰团”最响亮的一张名片。他们常态担负D岛维权和东海防空识别区管控任务,深刻领悟到使命的政治含量,保持“小座舱连着大使命、单批次系着大战略”的政治思维,制定多项取证方案,在全军首次取证美多型军机,驱离外逼敌机数百架次,有力支援了国家政治外交大局。2013年1月21日,我海军舰艇部队首次掩护海监船进入D岛12海里,陈小勇、李超在能见度不足0.8公里的超极限条件、周边无合适备降场的情况下,毅然升空前出维权,兄弟单位随即通过数据链发来“你们来了,我们就放心了”的赞许褒扬。

三、敢打敢拼、海天争锋,激扬有我无敌的血性胆气

在国土防空的烽火硝烟中,“海空雄鹰团”的先辈们不畏生死、敢于胜利,咬住敌机从2000米高空打到高度表指零,尾喷气流冲起海水浪花;追歼敌机从291米距离打到39米,敌机凌空爆炸,他们的英雄壮举令敌闻风丧胆。几十年来,该团坚持在直面强敌中练胆气,在困难险局中练定力,在挑战极限中练意志,接力传承战斗作风,永葆雄鹰战斗血性。

狭路相逢敢亮剑。敢于亮剑、敢斗强敌的战斗精神,是战斗力的“灵魂”。“海空雄鹰团”官兵始终秉持“闻战则喜、临战越勇”的血性豪情,不管遇到多么强大的对手、处于多么危险的境地,都敢于对决、敢于亮剑。一次护航轰炸机出岛链返程中,副大队长薛守杰凭着敏锐的战斗意识,目视发现日战机企图尾随逼近,果断采取“S”急转弯、小半径盘旋战术,与敌斗智斗勇、交锋较量,从不利战位迅速占据有利态势,迫使对手不得不调头撤离。这样的考验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2013年3月18日晚,空情警报骤然响起,徐振锐、谈利军机组立即奔向战位,仅用短短10分钟,双机编队即飞赴指定海空域,经过2小时缠斗,成功逼退日战机编队,充分展现了“夜老虎”英雄本色。

刀尖起舞著风流。飞行“离地三分险、生死一瞬间”。他们坚持以高难课目训练推动实战化进程,通过研究推演出航被截击、突防被封锁、突击被干扰等课题,预想研判发动机鸟撞、单发停车等空中重大特情处置,砺炼官兵临危不乱、处险不惊的心理品质。2010年3月,2架战机在前出执行巡逻任务时,突遭浓云包围,能见度骤降到几十米,此时飞机开始结冰,稍有不慎就会发生重大险情。为准时到达指定空域,飞行员以顽强的意志、精湛的技术、沉着的心态,始终保持编队队形,持续穿云长达43分钟,圆满完成任务。2011年5月,吴安涛、李华栋机组夜间突遇双发撞鸟特情,面临发动机随时停车和起火的危险,一想到下面是密集居民区,果断调整飞机姿态和高度,在空地密切协同下,驾机安全着陆。近年来,“海空雄鹰团”成功处置了多起空中重特大险情,积累了几十类特情处置的宝贵经验。

超越极限扬锐气。是王牌,就敢于在逆境中强势发展。实战化训练中,他们通过挑战飞行临界实现战斗力质的跃升,把夜间海上超低空飞行训练高度下降到100米,续航时间延长至15分钟,极限盘旋、组合战术机动等高难动作几乎都在身体承受极限条件和飞机性能包线边缘下进行,一次普通的训练就能飞出最大瞬时角速度、最大稳定角速度、最大爬升率等10多个极限数据。正是敢于飞大纲上限、装备极限、高难课目临界线,不断攻克一个个难关、闯出一条条新路,“海空雄鹰团”才能始终以“弄潮儿”的姿态领跑在战斗力建设最前沿。

四、勇于登攀、敢立潮头,引领突破跨越的卓越追求

一支英雄的部队,必定是追求卓越的部队;一支卓越的部队,必定是人才辈出的部队。在战争年代,这个团的先辈们靠着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见困难就上的顽强斗志,成就了“海空雄鹰团”的威名。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们凭着对事业的无限崇尚、对战斗力的极端负责、对海军航空兵部队建设发展的责任担当,坚定地走在追求“卓越”的强军征程上。

奋发进取引领突破跨越。作为海军第一支三代机部队,在一无经验、二无教材、三无骨干的情况下开始改装,既承受很大压力,也面临很多困难。他们下定决心,不能躺在荣誉簿上“吃老本”,拼尽全力也要当好开路先锋。他们坚持换装先换脑,从外文字母认起,如饥似渴地学理论、背数据,加班加点地画座舱、记特情,迅速完成了从门外汉到专门家的转变。外国专家十分感慨地说:“你们很努力,是我见过学得最快的,看来我们要失业了。”他们突破“三级五阶”的飞行员培养体制,科学设计航校毕业学员改装路线图,实现了从航校直接到部队、从教练机直上三代机的“双重跨越”,改装周期缩短近2年。2005年9月,他们在陌生环境导弹实射检验性训练中创造了10发10中的新纪录,标志着我海军航空兵具备了驾驭最先进战机的能力。

永当标杆砥砺海空尖兵。2007年6月,“海空雄鹰团”受命组建海军首支“蓝军分队”,成为战斗力生长提高的“磨刀石”。领受任务后,团队上下形成共识:没有两把“刷子”怎么当“蓝军”,自己是一块“豆腐”怎么给别人“磨刀”?“蓝军”决不给“红军”当陪练员。为了扮真演像,他们自主编写“蓝军分队”训练大纲,采取超常规的手段组织训练,难度强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较短时间就形成了对抗能力。他们运用考、比、拉等方法手段,牵头组织各舰航多型战机同台竞技,在近似实战条件下锤炼空战能力。一次“红蓝”对抗后,败下阵的“红军”气愤却又无奈地评价他们,“真是一群凶狠、狡猾的‘敌人’!”几年来,他们先后培养了“蓝军分队”成员十几名,与兄弟部队对抗研练上百场次,有效拉动了海军航空兵训练水平的整体跃升。

英才辈出打造强军摇篮。2012年11月23日,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成功,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精彩演绎,标志着我海军航空兵成功实现由岸基向舰基转变。“着舰第一人”戴明盟,就是从“海空雄鹰团”培养出来的优秀飞行员,被中央军委授予“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后,他感言:“自己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海空雄鹰团’这片沃土,离不开在‘海空雄鹰团’打下的坚实基础。”这些年,随着部队转型建设步伐的加快,海军抽调三代机飞行骨干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海空雄鹰团”的肩上。飞行骨干是团队的脊梁,输送容易培养难,看着团里的“宝贝疙瘩”哗哗往外流,官兵们很不舍,但想到这是为海军航空兵跨越式发展作贡献,又感到很光荣。团政委耿德军放出豪言:“只要兄弟部队有需要,我们成熟一个就输送一个,要什么人才就给什么人才,要多少人就给多少人。”近年来,“海空雄鹰团”先后输送出近300名优秀人才骨干,一大批“新雄鹰”从这里腾飞起航,翱翔在祖国的万里海天!

【作者系东海舰队航空兵某师政治委员】

猜你喜欢
空战雄鹰
雄鹰
“长空雄鹰”牟敦康
最强空战王
空战兄弟档
守卫边防的“帕米尔雄鹰”
康巴雄鹰
空战之城
“85:0”的叙以空战
回眸不列颠空战
画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