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师范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2015-01-08 01:50华中伟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师范生

华中伟

摘 要:师范教育作为母基工程是培养未来大批合格教师的摇篮,我认为在我校关注师范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是师资培训的重要着力点。

关键词:师范生;社会责任意识弱化;教育对策

1 社会责任的核心价值意义

社会责任意识是指个体、组织对他人、团队、社会及国家等所应承担的责任,包括对自己和家庭负责。

师范教育作为母基工程,是培养未来大批合格教师的摇篮,我认为在我校关注师范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是师资培训的重要着力点。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修养的引路人,教师自身人格当中的社会责任性将直接影响责任教育的效果。因此,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师范生自身人格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与时俱进的师范教育进程中的价值也就突出于此。

2 师范生社会责任意识状态

当代师范生社会责任意识表现的积极面多为普遍且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及民族热情。美中不足,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事件和集体问题常漠不关心甚至回避,生怕和自己扯上关系,向周围的人很明显地示意:这都与我无关,别指望我去解决事情。即便知道应该由自己完成的事也不会做,最终将皮球踢给别人,表现为庸懒、推脱、违约、重金钱、自我中心、不关心他人和集体等。然后,从旁观者的角色故意去观察别人的反应。如果换个场景,他们又能表现出十足的道德诚意。由此观察,我发现这都根源于他们秉持双重标准之故,反映的是道德不信任,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缺失的是道德诚信责任。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现代社会生活作为完整的系统,相应地对人的道德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每个公民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人类的未来着想,懂得如何为自己、他人、社会、国家服务。更迫切需要他们具有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具备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共同相处的生活理念和与人合作的全球意识。

3 师范生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的原因

(1)与转型社会的冲突的内在关联

现在的大学生,其成长过程正处在新的变革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增强了他们的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独立精神,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上逐利思潮的泛化,也不可避免地给他们造成负面影响,利益意识的强化和责任意识的弱化就是一个突出表现。特别是非主流的价值观误导侵蚀他们心灵的纯洁性,对社会瞬息变化现象的实质性缺乏耐心认知和判断,最终导致对什么都表现出"无所谓"的消极态度。

(2)学校德育重理论教育轻实践训练

重视理论说教的单一化教育管理模式,轻视"走出去"的各种社会实践训练活动设置,社会视域狭小,压抑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学生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缺少对学生自身的正当权益的真正关爱和维护,间接弱化了社会责任意识。

(3)家庭的过分错爱培育

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溺爱的氛围中,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提出对父母、他人、社会索取与独享的过分要求,降低对自我责任要求,在家庭养育过程里也疏于生活方式的养成训练,绝大多数忽视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4)虚拟社区的负面影响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些学生在现实世界得不到安慰,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因此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以寻求庇护。他们在这里尽情地释放紧张,认为不用对任何人负责,不需承担任何责任。而实际上他们在网络上受到的心灵上的伤害,其痛苦一点儿也不亚于现实,抱怨是在重新回到现实世界积极进行精神改造前就开始了。

(5)大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责任增强,在人生的奋斗上,个人意识日益取代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尽管大学生兼顾社会和个人角色,但在两者之间更偏重于个人;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重自我价值,以"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重,轻社会价值,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盲目的自我膨胀和实际的自卑意识相互冲突。

4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鉴于社会责任意识对师范生成才、就业、服务于社会的极端重要性,我认为,应该通过以下几方面自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1)以爱国主义情怀和时代精神激发社会责任感。纵观文化历史,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一面光辉旗帜,其民族符号的烙印已然注入个人情感,也深深融入每个人的血液中,我们深知个人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休戚相关。我们要做到的是将师范生自觉性激发和唤醒出来。师范生通过多元渠道时刻关注家国大事,正确判断全球发展态势,深入把握国情,深切关爱祖国,在报国实际行动中充分展示和实现丰满的个人价值,具体而集中地体现出社会责任感。

(2)从理想着眼,在养成教育中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社会责任的源泉和精神动力。坚定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激励民族复兴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权力与责任和义务的科学统一;个体对自我的责任意识,是个体对社会、对他人有责任感的内在基础。难以设想,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能为社会、他人负责任。自我责任意识,意味着个体的自律和对善的追求,启动着他的内在张力,进而上升为社会责任意识。因此,脚踏实地钻研好学业和本职工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惯于自觉追求严于律己的最美生活方式,培养自我责任意识。比如,做好一次值日,办好一次团会,独立完成一次见习课题。从这样的小事上做起,逐步培养集体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

(3)学校引领健康活泼的教育活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更加广阔的社会当中进行。教育实践活动是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学活动中要十分重视用富有时代精神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劳模人物和学生身边的"责任典型"教育激励学生,摆脱低级趣味的影响,使他们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针对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在责任教育中充分重视教育者主体性,通过活动、娱乐、社会实践以及其他情境式教育,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躬行实践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责任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个体也只有通过各种合作与交往活动,才能亲身体验人与人之间利益相关的现实状况,深刻理解和切实感受到自己所担负的道义上的责任。学校应另辟蹊径结合实际开展灵活多样的带着实验课题的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会、红色旅游、法庭观摩、参观工厂、见习实习等,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要让师范生尽可能多地参与改革开放的实际工作,尽可能多地体验轰轰烈烈的真实的改革开放实境,尽可能多地使之成为受教育者主体,在实践中了解自己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认识这种社会责任,从而逐渐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

另外,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也只有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才能改变。社会应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应给师范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让他们及早接触社会,有机会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提高服务社会的质量,从而更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注释:

①乌申斯基的名言互联网:粤ICP备06060663号

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tool/gwmrmy/105300574195501420.htm

②简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http://www.gmw.cn/01gmrb/2008-06/29/content_797696.htm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王键我有话说 2008.06.29

③当代大学生有无社会责任感?

ttru10级被浏览80次 2013.03.31 http://wenda.so.com/q/1364704766061443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郭齐勇.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师范生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浅谈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