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的四个层面和四个水平浅议高中物理的两个概念

2015-01-09 16:59范小辉
物理教学探讨 2014年12期

范小辉

摘 要:从知识的四个层面和四个水平角度对“加速度”和“合力与分力”等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解析了知识的深层次含义, 希望能抛砖引玉,对引导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提供帮助。

关键词: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思想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12(S)-0031-3

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传授知识,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传的是道,即知识和品德,但如果问“什么是知识?”可能很多人都愣了,好像没考虑过此问题。“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知识就是概念之间的连结。”[1]

有学者认为“知识是课程与教学的核心要素,课程与教学的知识论基础主要探究的是两方面的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以及以什么方式将知识教给学生”[2]。

在笔者从教物理10年时间里,一般都是传授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为主,较少涉及方法性知识,几乎没有价值性知识。例如,在教位移和速度的概念性知识时,会让学生先自我理解两个概念,然后学生讲解,笔者再补充:位移——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是矢量;速度——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或是单位时间内的运动位移。那么,这两个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就阐述到此为止,其内在的涵义一般不会再进一步说明了,大部分学生也就“被理解”到此为止。

其实,教材知识分为知识和知识的知识两部分。知识横向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思想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纵向的话每个知识点又可以分为现象水平,概念水平,方法水平和价值水平。也就是在教学上尽量引导学生学上述四个层面的知识和尽量引导学生从四个水平上分析知识以此来提高理解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任何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在客观上都存在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四个层面,而且四个层面之间是有机互动的。也就是说,事实、概念、方法、价值都是一个知识点在不同层面的存在形式,他们之间存在着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四个层面的知识是主体的一个知识点的有机组成部分,缺少任何一个层面的知识点都缺乏完整的主体性;而四个层面层层深入到主体的内部,价值性知识才是主体知识的根本和核心。指向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有四个:知识的性质、知识的可传递性、知识的完整性、知识的水平。对于这些问题,四个层面知识已经能够回应,但是对于知识的水平是另一个问题,知识的水平是现象水平,概念水平,方法水平和价值水平。知识的四个层面决定一个知识的完整性,而知识的四个水平可以揭示或者评价一个人对知识的理解深度。”[3]这就是横向对知识层次分析和纵向对同一知识的认识水平的分析。

前文提到的位移和速度两个概念,位移的方法性知识是比较法,空间位置改变,价值性知识是位置改变是运动研究之根本,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产生位移,产生空间位置的改变。速度的方法性知识是用极限法——将问题推向极端状态的过程中,着眼一些物理量在连续变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价值性知识是运动或其他物理过程快慢的比较是建立在与时间的联系上。

某版本物理必修一主要知识有:①运动学的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实验探究匀变速运动规律;②力的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合力与分力;③牛顿运动定律。笔者认为,在运动的概念这块,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为主,在力的概念这块,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性知识为主,而在牛顿运动定律,应该学习价值性知识为主。牛顿运动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发展,是经典力学的奠基石,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定量关系,为经典物理的发展插上了引擎。这样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下面将根据个人理解,从上述维度分析加速度、合力与分力两个概念,具体内容见表1、表2。

对于学生的多维目标培养,概念性知识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延伸,方法性知识为过程和方法提供了基础,价值性知识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提供了基础。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一个完整的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才能真正实现多维目标培养。四个层面的知识之间是有机的,它们构成一种完整的活动知识;知识的螺旋式上升应该是建立在知识的四个层面和四个水平维度上的一种螺旋式上升。

“最具生产力的知识也就是最有助于增进人的理解力和解释力的知识,知识的四个层面并不必然增进学生的理解力,其增进学生理解力的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四个层面知识的实际认识水平。”[3]所以,学生认知效果还在一定程序上依赖于我们对相关知识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8497110777943.htm?fr=aladdin.

[2][3]季苹.教什么知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栏目编辑 李富强)

摘 要:从知识的四个层面和四个水平角度对“加速度”和“合力与分力”等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解析了知识的深层次含义, 希望能抛砖引玉,对引导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提供帮助。

关键词: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思想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12(S)-0031-3

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传授知识,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传的是道,即知识和品德,但如果问“什么是知识?”可能很多人都愣了,好像没考虑过此问题。“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知识就是概念之间的连结。”[1]

有学者认为“知识是课程与教学的核心要素,课程与教学的知识论基础主要探究的是两方面的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以及以什么方式将知识教给学生”[2]。

在笔者从教物理10年时间里,一般都是传授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为主,较少涉及方法性知识,几乎没有价值性知识。例如,在教位移和速度的概念性知识时,会让学生先自我理解两个概念,然后学生讲解,笔者再补充:位移——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是矢量;速度——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或是单位时间内的运动位移。那么,这两个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就阐述到此为止,其内在的涵义一般不会再进一步说明了,大部分学生也就“被理解”到此为止。

其实,教材知识分为知识和知识的知识两部分。知识横向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思想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纵向的话每个知识点又可以分为现象水平,概念水平,方法水平和价值水平。也就是在教学上尽量引导学生学上述四个层面的知识和尽量引导学生从四个水平上分析知识以此来提高理解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任何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在客观上都存在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四个层面,而且四个层面之间是有机互动的。也就是说,事实、概念、方法、价值都是一个知识点在不同层面的存在形式,他们之间存在着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四个层面的知识是主体的一个知识点的有机组成部分,缺少任何一个层面的知识点都缺乏完整的主体性;而四个层面层层深入到主体的内部,价值性知识才是主体知识的根本和核心。指向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有四个:知识的性质、知识的可传递性、知识的完整性、知识的水平。对于这些问题,四个层面知识已经能够回应,但是对于知识的水平是另一个问题,知识的水平是现象水平,概念水平,方法水平和价值水平。知识的四个层面决定一个知识的完整性,而知识的四个水平可以揭示或者评价一个人对知识的理解深度。”[3]这就是横向对知识层次分析和纵向对同一知识的认识水平的分析。

前文提到的位移和速度两个概念,位移的方法性知识是比较法,空间位置改变,价值性知识是位置改变是运动研究之根本,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产生位移,产生空间位置的改变。速度的方法性知识是用极限法——将问题推向极端状态的过程中,着眼一些物理量在连续变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价值性知识是运动或其他物理过程快慢的比较是建立在与时间的联系上。

某版本物理必修一主要知识有:①运动学的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实验探究匀变速运动规律;②力的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合力与分力;③牛顿运动定律。笔者认为,在运动的概念这块,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为主,在力的概念这块,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性知识为主,而在牛顿运动定律,应该学习价值性知识为主。牛顿运动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发展,是经典力学的奠基石,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定量关系,为经典物理的发展插上了引擎。这样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下面将根据个人理解,从上述维度分析加速度、合力与分力两个概念,具体内容见表1、表2。

对于学生的多维目标培养,概念性知识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延伸,方法性知识为过程和方法提供了基础,价值性知识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提供了基础。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一个完整的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才能真正实现多维目标培养。四个层面的知识之间是有机的,它们构成一种完整的活动知识;知识的螺旋式上升应该是建立在知识的四个层面和四个水平维度上的一种螺旋式上升。

“最具生产力的知识也就是最有助于增进人的理解力和解释力的知识,知识的四个层面并不必然增进学生的理解力,其增进学生理解力的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四个层面知识的实际认识水平。”[3]所以,学生认知效果还在一定程序上依赖于我们对相关知识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8497110777943.htm?fr=aladdin.

[2][3]季苹.教什么知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栏目编辑 李富强)

摘 要:从知识的四个层面和四个水平角度对“加速度”和“合力与分力”等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解析了知识的深层次含义, 希望能抛砖引玉,对引导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提供帮助。

关键词: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思想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12(S)-0031-3

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传授知识,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传的是道,即知识和品德,但如果问“什么是知识?”可能很多人都愣了,好像没考虑过此问题。“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知识就是概念之间的连结。”[1]

有学者认为“知识是课程与教学的核心要素,课程与教学的知识论基础主要探究的是两方面的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以及以什么方式将知识教给学生”[2]。

在笔者从教物理10年时间里,一般都是传授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为主,较少涉及方法性知识,几乎没有价值性知识。例如,在教位移和速度的概念性知识时,会让学生先自我理解两个概念,然后学生讲解,笔者再补充:位移——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是矢量;速度——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或是单位时间内的运动位移。那么,这两个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就阐述到此为止,其内在的涵义一般不会再进一步说明了,大部分学生也就“被理解”到此为止。

其实,教材知识分为知识和知识的知识两部分。知识横向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思想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纵向的话每个知识点又可以分为现象水平,概念水平,方法水平和价值水平。也就是在教学上尽量引导学生学上述四个层面的知识和尽量引导学生从四个水平上分析知识以此来提高理解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任何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在客观上都存在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四个层面,而且四个层面之间是有机互动的。也就是说,事实、概念、方法、价值都是一个知识点在不同层面的存在形式,他们之间存在着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四个层面的知识是主体的一个知识点的有机组成部分,缺少任何一个层面的知识点都缺乏完整的主体性;而四个层面层层深入到主体的内部,价值性知识才是主体知识的根本和核心。指向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有四个:知识的性质、知识的可传递性、知识的完整性、知识的水平。对于这些问题,四个层面知识已经能够回应,但是对于知识的水平是另一个问题,知识的水平是现象水平,概念水平,方法水平和价值水平。知识的四个层面决定一个知识的完整性,而知识的四个水平可以揭示或者评价一个人对知识的理解深度。”[3]这就是横向对知识层次分析和纵向对同一知识的认识水平的分析。

前文提到的位移和速度两个概念,位移的方法性知识是比较法,空间位置改变,价值性知识是位置改变是运动研究之根本,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产生位移,产生空间位置的改变。速度的方法性知识是用极限法——将问题推向极端状态的过程中,着眼一些物理量在连续变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价值性知识是运动或其他物理过程快慢的比较是建立在与时间的联系上。

某版本物理必修一主要知识有:①运动学的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实验探究匀变速运动规律;②力的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合力与分力;③牛顿运动定律。笔者认为,在运动的概念这块,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为主,在力的概念这块,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性知识为主,而在牛顿运动定律,应该学习价值性知识为主。牛顿运动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发展,是经典力学的奠基石,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定量关系,为经典物理的发展插上了引擎。这样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下面将根据个人理解,从上述维度分析加速度、合力与分力两个概念,具体内容见表1、表2。

对于学生的多维目标培养,概念性知识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延伸,方法性知识为过程和方法提供了基础,价值性知识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提供了基础。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一个完整的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才能真正实现多维目标培养。四个层面的知识之间是有机的,它们构成一种完整的活动知识;知识的螺旋式上升应该是建立在知识的四个层面和四个水平维度上的一种螺旋式上升。

“最具生产力的知识也就是最有助于增进人的理解力和解释力的知识,知识的四个层面并不必然增进学生的理解力,其增进学生理解力的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四个层面知识的实际认识水平。”[3]所以,学生认知效果还在一定程序上依赖于我们对相关知识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8497110777943.htm?fr=aladdin.

[2][3]季苹.教什么知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栏目编辑 李富强)